前言
尽管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已经过去大约三个多月,但围绕着这场冲突,依旧是各界重点讨论的话题。特别在没有制空权的背景下,要想打赢一场大规模冲突将变得尤为困难。虽然在这场冲突中,以色列并没有实现以压倒性的优势结束这场冲突,而是以美国的介入,双方停火而终止,且以色列本土也遭到了伊朗导弹的大规模袭击。
以色列空袭伊朗
不过我们要了解一点的是,这场冲突是建立在以色列空军远程奔袭,覆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以色列距离伊朗直线距离接近2000公里,往返达到了4000公里,战机至少需要持续飞行五六个小时才能顺利返航,中途还要进行空中加油,空袭难度较大,未知风险较多,对人,对战机和财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伊朗则是依托本土进行防御作战,并配合导弹进行远程攻击。
然而,在整场战争中,伊朗除了远程导弹发挥了作用,一定程度上重创以色列以外,并没有能够阻止以色列战机进入伊朗领空开展持续的空袭,使得伊朗多座核设施、能源设施、军事基地等遭到攻击,损失较为惨重。美国B2“幽灵”轰炸机的突袭更是让伊朗几十年的心血几乎毁于一旦。在冲突一开始,以色列更是凭借情报优势,大量暗杀了伊朗的高层,让伊朗陷入短暂的瘫痪状态。
可以说这场冲突,在空中打击上,以色列空军的优势几乎是碾压性的,并在伊朗上空夺去了制空权,而伊朗空军和防空系统形同虚设,一边是防空力量遭到以色列特工的破坏,一边是战机老旧,根本无法有效阻挡以色列战机的行动。要知道,在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中,以色列战机每日出动近100架次,累计出动上千架次,自身却无一损失,实现全身而退,证明了伊朗防空和空军力量是摆设,无法发挥作用的事实,期间还有数架F14“雄猫”战机被摧毁在地面。而就在此前的印巴冲突中,面对印度战机的越界打击,巴基斯坦却能够取得击落4架阵风战机的战果,同样是防御,结局却截然不同。
这场冲突伊朗是凭借两大优势才实现了对以色列的反击,一是距离远,以色列战机无法实现对伊朗境内的全覆盖,为伊朗导弹反击力量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二是伊朗导弹可以打到以色列全境,这也是这场冲突中伊朗唯一的军事优势,在12天中,伊朗累计向以色列发射超过500枚导弹,大部分被以色列和美国拦截,但还有约100枚左右成功突袭,造成以色列境内多个军事目标和民众住宅区遭到打击。不过随着以色列袭击的持续,伊朗越来越多导弹基地遭到打击,伊朗导弹反击力度呈减弱态势,从一开始几天近百枚的反击相比,到后续几天反击数量锐减到二三十枚,且只能依托山区和夜色掩护进行反击。
所以,这场冲突双方各有优势,以色列的优势是绝对的制空权,伊朗的优势则是地理位置和导弹打击能力,这才导致双方都有较大损失,在美国的介入下停火,以色列也没能完成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以及政权更迭这一目标。但如果伊朗和以色列邻国,那么这场冲突的结果恐怕就会截然不同了,一旦以色列成功掌控伊朗全境的领空制空权,一切目标都将在打击范围之下,伊朗导弹将连反击都成问题。或者说未来如果再爆发冲突,美国全面介入,伊朗还是没有制空权,恐怕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
伊朗空军的过往和现状
为此,伊朗薄弱的空军和防御力量,将成为未来伊朗急需改变的,必须从外界引进先进的战机和防空系统,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战略压力,让以色列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过去的伊朗空军并不落后,也曾是中东地区最为精锐的存在。这个时间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巴列维王朝时期时,当时美国为拉拢伊朗建立同盟关系,巩固在中东的地位,向伊朗出口了大量的先进装备,就连当时美国最先进的F14“雄猫”战机也卖给了伊朗。
1974年伊朗与美国签订协议,前后分两批订购80架F14A战斗机,1976年1月开始交付,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伊朗前后一共从美国获得了77架,伊朗也成为了该战机唯一一个海外用户,并为其配备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的AN/AWG-9雷达,以及射程190公里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配置可以说拉满。一时间让伊朗成为中东空军力量最具现代化的国家,但好景不长,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和伊朗关系彻底决裂,剩余的订单和配套导弹全部被冻结,订购的714枚“不死鸟”导弹中,仅交付了284枚。
同时中断停止提供后勤维护支持,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起初,美国曾与伊朗谈判,希望回购“雄猫”战斗机或将其出售给第三方,但没能成功。但此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再也没能缓和,后续还因为伊核问题,双方持续处于紧张敌对状态,并持续至今。伊朗也因为缺乏美国的后勤、武器和升级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战机日渐老旧,加上伊朗在采购这批战机时已花费了数年的军费开支,以及后来8年的两伊战争,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维护,这笔交易只是为伊朗换来了短暂的强大,并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从今天看来,这笔交易美国成功拴住了伊朗,让其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战机的大量采购之上,仅上世纪80年代末,从苏联采购了24架米格29战机,至此伊朗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此后的30多年里,从未实现过现代化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中的F14A战斗机开始日渐老化,在缺乏零部件的情况下,伊朗只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确保部分战机还能升空,并通过黑市获得少量零部件进行维护。同时,伊朗也曾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其配套国产导弹和零部件,但效果不佳。
再到如今看来,这些战机已装备超过40年,早已落后于时代,2019年时外界的估计,伊朗空军依然保有约24架能实际操作的F-14A,进入2025年预计数量已少于20架,且无法升空进行持续作战。所以,从伊朗空军的遭遇来看,曾一时辉煌,成为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力量,但由于是从美国采购,关系破裂后,导致战机得不到维护和升级,还提前支了数年的军费开支,另外还要承受几十年的养护费用。从短期来看确实让伊朗获得了强大的战斗力,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本国国防力量的发展,这也就成为了以色列空袭伊朗,伊朗却无力拦截的原因,实力早已不在一个层次上,数量也所剩不多了。
中国曾经也有过和伊朗类似的经历
看完伊朗的曾经和现状,再来看看当时的中国空军,实质上与伊朗较为类似,但好在我国没有走和伊朗相同的道路,否则将延误中国空军现代化发展进程。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正常化,中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进入了短暂的10年蜜月期,中西方在经济、贸易、科技和军事等领域开展了密切的合作。特别是军事合作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敞开了对华武器出口的大门,而当时的中国国防力量整体较为落后。就拿空军来说,主力还是歼6、歼7、歼5、歼8这种二代机,预警机、电子战机等一片空白,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代以上。而美西方早已实现了二代到三代的全面跨越,差距显而易见。
为此,中国借助这一特殊时期,曾派出大量的科研和高层人员到欧美国家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并寻找引进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以改变当时中国国防力量全面落后的局面。美西方也是积极响应,特别是战机方面,法国拿出了最先进的幻影2000,美国拿出了F16和F14战机主动推销。美国为推销F16曾派出飞行表演队前往中国进行飞行表演,展示其优异的性能。为推销F14战机,甚至在战机上涂上中国空军的“八一军徽”。法国为推销幻影2000则同意中国试飞员7次进行试飞,代表团多次参观工厂和科研基地等。
涂上八一军徽的F14“雄猫”战斗机
不过这些战机,最后一架也没能成功引进,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要价较高,当时中国外汇有限,难以承受大规模引进;二是美国和法国不进行技术转让,仅出口整机,而我国引进战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需要得到技术,仅获得整机仅能解决燃眉之急,不利于长远发展;三是性能阉割,三代机使用部分二代机技术出口给中国,本质上对中国空军没有多大提升。所以,这些战机直到中美关系破裂,一架也没能成功交易。事实证明,当时中国的抉择是极为明智的,如果贸然采购欧美战机,且得不到技术转让,将和伊朗一样处于被动状态,且处处受制于人,甚至在政治上被欧美国家裹挟。
代表团在幻影2000前合影
试飞员合影
包括歼8II项目,LM2500燃气轮机,美洲虎坦克项目都是例子,中美关系破裂,导致这些项目全部终结,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延误了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到头来收获甚微。当然,在整个中美蜜月期也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首先就是了解西方现代化武器发展的流程,为后续立项研制更多尖端武器起到了借鉴作用。二是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直升机(直8)和SA365N/N1“海豚”直升机(直9),并实现了国产化,推动了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还有与以色列合作的怪蛇3空空导弹(霹雳-8)。
直8院源自“超黄蜂”直升机
同时,中国还从西方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发展了052型驱逐舰,加速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进程,不过后来西方武器禁运,导致052型驱逐舰仅建造了两艘。所以,从当时中国选择来看,没有贸然引进不技术转让,性能被阉割的欧美战机,仅引进了部分技术转让,或急需的装备,眼光看得非常远,西方想借此扰乱中国国防现代化发展的计划也破灭。
中国引进苏27推动了现代化发展
而真正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的还是苏联/俄罗斯,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美关系破裂,中苏关系改善,让中国的国防发展真正走向了正轨。当时的苏联已处于解体的前夕,经济、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日趋严峻,急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抛出出口先进武器的橄榄枝。中国借此机会于1990年12月28日从苏联购买24架苏27战斗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履行合同,并在1992年8月6日开始交付,1992年11月完成所有交付。
为推动国产化和空军现代化,此后中国又与俄罗斯就技术和生产线转让进行谈判,1995年双方达成协议,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口苏27战斗机的整套生产线和部分技术,1996年12月6日俄罗斯颁发许可,1998年12月16日,首架由沈飞组装的苏27战斗机完成了首飞,这也就是后来的歼11。这也是中国空军获得的首款第三代战机,更是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开端。可以说,苏27及其技术的成功引进,至少让航空工业水平前进了30年,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变,并为后续歼10、歼16、歼20、歼35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歼11
除此之外,中国还从俄罗斯引进了大量的舰体装备和技术,防空导弹技术推动了国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所以,从伊朗引进F14战机,到美国禁运制裁,再到今天的现状。反观中国当时的抉择,再看今天的发展,无疑证明了中国当时已将目光看得很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改变,要看长久的未来。
注:以上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025年9月19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