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估计每个干创业的都能懂,公司好不容易做起来,突然有人递来一张支票,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问你卖不卖。
一边是到手的真金白银,套现了直接财务自由;一边是心里的那点野心,总觉得再扛扛,公司可能还能涨几十上百倍。
选哪边都难,选完了大概率还得回头想“当初要是选另一个就好了”。
《西虹市首富》画面
1
先说说那些咬着牙没卖的,后来确实赌对了。
最典型的就是扎克伯格,2006年那会Facebook才刚有点名气,Viacom上来就开7.5亿美金,雅虎更狠,直接加到9亿。
换一般人,22岁面对这么多钱,说不定当场就签了,但扎克伯格那时候就跟揣着火箭似的,觉得这点钱根本不算啥,放话“要长期把公司做下去”。
现在再看,Facebook早改成Meta了,估值超1.9万亿美金,20年翻了2100倍,他自己身家也奔着2600亿去了,当初没卖的决定,现在看跟开了天眼似的。
还有Snapchat的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2013年Facebook找上门,想花30亿美金买他的公司。估计是受了扎克伯格的启发,他也没卖。
现在Snapchat估值120亿美金,虽然没Meta那么夸张,但至少把公司攥在自己手里,也没错过移动社交的风口。
2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扛住诱惑,不少人卖了公司,虽然赚了钱,回头看却有点遗憾。
《西虹市首富》画面
最典型的是YouTube那仨创始人,2005年刚上线的《动物园见》,谁也没料到这平台能火。结果才一年多,谷歌就递来16.5亿美金的报价。
换谁都会心动,干了一年多,就能拿到这么多钱,这辈子都不愁了。
最后他们还是卖了,CEO赫利分了3.45亿,CTO陈士骏拿了3.26亿,早早走的卡里姆也有6400万,确实都财务自由了。
可现在呢?YouTube估值超5500亿美金,比当年卖价翻了330倍。要是没卖,赫利和陈士骏现在手里的股份,估计各值1000亿往上,想想都觉得亏。
Reddit的创始人更有点无奈,2005年团队刚凑齐,一年半就做到日活7万多,康泰纳仕集团给了1000万美金。
但那时候创始人奥哈尼安家里事儿一堆:女友昏迷、爱犬没了,妈还查出晚期脑癌。
换谁摊上这事儿,也没心思再扛着公司干,最后还是卖了。
结果2024年Reddit一上市,市值超450亿美金,比当年卖价翻了4500多倍。
要是没卖,奥哈尼安的身家都能超过他老婆,网球明星塞雷娜・威廉姆斯,人家净资产可是3.5亿美金。
Instagram的创始人也差不多,2012年Facebook花10亿美金买他们,还允许创始人继续留任当CEO和CTO。
28岁的斯特罗姆套现4亿,25岁的克里格拿了1亿,看着挺多,但现在Instagram估值1140亿美金,要是没卖,俩人身家早破百亿了。
后来斯特罗姆也说,钱这东西,短期拿到手挺爽,但根本不是终点,解决不了健康问题,也未必能让人快乐。
3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
卖了公司,能赶紧拿到钱,规避后续的风险,还能有时间去干别的;不卖,就得扛着压力继续干,可能赚更多,也可能栽跟头。
而且你也说不准,要是没被大公司收购,这些公司能不能做到现在的规模。
比如YouTube靠谷歌的流量起来,Instagram借了Facebook的光,没有这些助力,说不定也走不到今天。
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卖不卖公司,本质上是选“确定的现在”还是“不确定的未来”,是看自己更想要钱、自由,还是更想把公司做成一个能留名的事儿。
这不是道数学题,算不出对错,只能看自己心里的秤往哪头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