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近日,“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学协会领导和行业、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共话河池桑蚕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
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品招商推介现场。
“河池是‘中国丝绸新都’,当前已形成了‘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发展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崇俊介绍说,“近年来,河池加快建设桑蚕茧丝绸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中国—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和中国—东盟桑蚕茧丝绸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打通种桑、养蚕、收茧、缫丝、织造、贸易等全产业链数据壁垒,融合千年壮锦、南丹瑶蚕等非遗文化,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品牌化转型。未来,河池将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让各位推动桑蚕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在河池‘来得放心、落得安心、干得舒心、做得成功’。”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军说:“近年来,广西围绕‘从蚕茧到丝绸、从面料到服饰’全产业链建设,一边抓源头品质管控,推动蚕茧优质品率稳定在90%以上;一边抓精深加工突破,开发出丝绸面料、丝巾、家纺、蚕蛹食品等多元化产品,让‘广西蚕茧’从‘初级原料’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从‘养在深闺’走向‘全国餐桌’‘世界柜台’。”他期待,更多企业家深入了解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的优势与潜力,促进桑蚕茧丝绸等特色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现场展示的壮锦产品。
河池自然条件优越,2024年拥有桑园面积96.32万亩,蚕茧产量21.85万吨,约占广西的45%、全国的28%、全球的25%。谈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情况,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韦发才介绍说 :“桑蚕茧丝绸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显著也最接地气的产业之一,我市将围绕培育桑蚕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进一步打响‘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品牌,精准对接高端消费市场和优质投资资源,引领河池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
“广西河池的桑蚕茧丝绸产业规模优势突出,活动期间展示的河池丝绸产品也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当地产业的多元发展态势,这不仅为河池自身发展筑牢根基,也将成为我国丝绸行业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李欣表示,未来我们协会也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为广西河池桑蚕茧丝绸企业和全国各地丝绸企业的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助力“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作为广西人,我希望广西丝绸行业、壮锦能够被更多人所知,这次活动就是一个助推桑蚕茧丝绸产业传承与传播的生动实践。”京绣非遗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金馨认为,壮锦、京绣等非遗技艺,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且两者之间在工艺上有共通之处,或许未来壮锦可以跳出一些固定纹样的限制,运用京绣工艺呈现壮锦的题材故事,促进两者创新融合。此外,期待社会各界以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和培养非遗工匠等行动,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和非遗工匠培养、保障工作。
“任何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延续,都需要更多人对文化的喜爱、参与和弘扬。当前,非遗文化也正在通过创新方式‘年轻化’,广受大众喜爱,并走进日常生活。”南方丝巢品牌创始人王卓以壮锦举例说:“传统壮锦材质是棉麻,但为了提高大众穿着舒适度,我们用真丝绸将其活化,并通过研究年轻人对纹样的喜好,让老百姓穿在身上、拿在手里。”
会后,深耕河池巴马蚕桑资源的南方丝绸,举办了品牌时装发布会。河池市人民政府对此次发布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借由此次发布会,打造“桂字号”真丝壮锦品牌,全力推动“河池茧丝”走向国际舞台。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河池市人民政府主办,河池市农业农村局、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粤桂协作工作队河池工作组、中共宜州区委员会、宜州区人民政府、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承办,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方丝巢家纺有限公司、河池市茧丝绸行业协会、河池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协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