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佩君站在上海浦东机场的自助通关闸口前,手指颤抖着将台胞证放在感应区。机器发出"滴"的一声,闸门缓缓打开。
"欢迎回家!" 那个年轻的海关人员温和地笑着说道。
这四个字如雷击般轰在林佩君心头。她愣住了,脚步僵在原地。这和她想象中戒备森严、冷漠无情的入境检查完全不同。
![]()
01
要理解林佩君此刻的震撼,就必须了解她的过去。
45岁的林佩君,台南人,某进党基层干部,资深媒体工作者。她的政治立场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出生在台南的绿营世家,父亲林志强是早期参与"党外运动"的活跃分子,曾因政治立场多次被约谈。母亲则是当地教师工会的骨干,专门负责推动"本土化教育"。
从小到大,家里客厅墙上挂着的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各种台湾本土文化的装饰品和"台湾英雄"的画像。
"我们是台湾人!"这句话从她记事起就深深烙印在心中。
父亲经常在饭桌上跟她讲述"台湾悲情史":从日据时代的抗日英雄,到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再到美丽岛事件的民主斗士。在父亲的叙述中,台湾人民一直在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奋斗,而大陆则是"专制威权"的代名词。
02
在台湾,绿营和蓝营的社会地位有着明显差异。绿营掌控着教育、文化、媒体等关键领域,拥有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他们自诩为"民主进步"的代表,将蓝营贴上"亲陆"、"外来政权"的标签。
在这种氛围下,支持绿营被视为"政治正确",而任何对大陆的正面评价都会被扣上"统战"的帽子。林佩君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套价值体系。
林佩君从台大新闻系毕业后,凭借着家庭背景和政治立场,顺利进入某家知名的非统派媒体工作。这家媒体在台湾颇有影响力,以"揭露大陆真相"而著称。
在那里,她接受了系统的"去中国化"思想训练。每天早上8点的新闻选题会上,总编辑陈志明都会拿着一叠大陆相关的负面报道,对编采团队强调:"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台湾民众看清大陆的真面目!"
03
二十多年来,林佩君参与制作了无数"揭露大陆真相"的节目。她的专业能力很强,善于挖掘素材,包装故事,制作出的节目总是能引起台湾民众的强烈反响。
在她的笔下和镜头中,大陆永远是负面的、落后的、威胁的:
"大陆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还炫耀什么经济发展!""他们的高铁座椅没有靠背,根本就是吹牛!""厕所都没有门,连基本的隐私都没有!""民众生活在恐惧监控中,连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这些"事实"在她的报道中反复出现,配上精心剪辑的画面和煽情的解说词,在台湾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人看了她的节目后,都会感叹:"还好我们生活在台湾,大陆实在太可怕了!"
林佩君的代表作是一个名为《大陆真相大揭秘》的系列节目,专门搜集大陆的负面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从环境污染到食品安全,从贫富差距到人权问题,每一期节目都会让观众对大陆的印象更加负面。
04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林佩君在非统派媒体圈中地位不低。她主持的政论节目《台湾观点》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节目中,她经常邀请一些"大陆问题专家"来分析两岸局势,这些专家无一例外都对大陆持负面态度。
她也因此成为某进党重要的舆论宣传者,经常受邀参加党内的重要活动,与高层领导交流。在党内,她被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先锋",深受器重。
这种政治氛围让林佩君倍感自豪。她认为自己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台湾"主体意识"的捍卫者。每当看到自己的节目引起广泛讨论,她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我在为台湾的民主自由而战!"
05
但近年来,她开始感到一些困惑。
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年轻人薪资停滞不前,房价却一路飙升。根据统计,台湾年轻人的平均薪资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增长,但房价却涨了一倍多。许多年轻人即使工作十几年,也买不起一套像样的房子。
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蓝绿对立越来越激烈。每次选举都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大战,真正的民生问题却无人关注。而某进党当局似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对抗大陆上,对这些民生问题束手无策。
更让她困惑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同事开始选择到大陆发展。起初只是一些年轻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后来连一些资深媒体人也开始"西进"。
她的大学同学王志华,原本在台湾某电视台担任制片人,2020年突然跑到北京发展,现在在一家网络公司担任内容总监,据说收入比在台湾翻了三倍。
更让她震惊的是表妹林佩霞的选择。佩霞原本在台北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收入稳定,生活安逸。但2022年,她突然宣布要去上海工作,理由是那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06
"她们都是被洗脑了吗?" 林佩君曾经这样想。
在她的认知中,大陆是一个专制落后的地方,生活条件恶劣,人民没有自由。为什么这么多台湾人要去那里?
她曾经试图劝说佩霞:"大陆那么危险,你一个女孩子去那里不安全。而且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你会后悔的。"
但佩霞却笑着回答:"姐,你是不是对大陆有什么误解?现在的大陆发展得很好,生活很便利,工作机会也多。"
"不可能!" 林佩君坚决不信,"媒体报道的那些难道都是假的?"
佩霞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临走前,她只留下一句话:"姐,如果有机会,你可以亲自去看看。眼见为实。"
07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6月。
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宣布要去大陆旅游,并且全程直播。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台湾政界都炸了锅。
陈之汉在台湾拥有巨大影响力,他的每个直播都有数十万人观看,说话很有分量。如果他去大陆直播,必然会对台湾民众产生巨大影响。
![]()
某进党内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一"危机"。会议上,各种阴谋论满天飞:
"这绝对是统战!大陆肯定给了他什么好处!" "他肯定被收买了!不然为什么突然要去大陆?" "必须想办法阻止他去!"
党内高层担心,"馆长"的直播会让台湾民众看到大陆的真实情况,从而动摇他们对某进党政策的支持。
作为党内重要的舆论工作者,林佩君被要求密切关注此事,并准备相关的"辟谣"材料。她的任务是随时准备制作节目,对"馆长"的直播进行"澄清"和"辟谣"。
08
然而,当"馆长"真的开始直播后,林佩君看到的画面却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
她原本以为"馆长"的直播会暴露大陆的种种问题,给她提供制作"揭露节目"的素材。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镜头中的上海现代繁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磁悬浮列车平稳快速,乘客安静有序。街道干净整洁,绿化覆盖率很高。最让她意外的是,民众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起来生活得很好。
"馆长"在直播中不断发出惊叹:"这里的建设太厉害了!" "这么多高楼大厦,真的很震撼!" "移动支付太方便了,比台湾先进多了!"
最让林佩君震撼的是,"馆长"在直播中多次强调:"台湾年轻人,你们对大陆有偏见,应该自己过来看看!这里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不同!"
09
林佩君开始怀疑"馆长"直播的真实性。作为资深媒体人,她具备很强的辨别能力。她动用自己在媒体圈的关系,联系了多位技术专家,试图找到直播造假的证据。
她仔细分析了直播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建筑物的反光、人群的走动、车辆的行驶...所有这些都符合真实场景的特征。
她还请朋友帮忙分析直播的网络信号和GPS定位,结果显示,"馆长"确实在上海,而且直播画面没有任何造假痕迹。
更让她困惑的是,"馆长"在直播中展现出的自然状态和真实反应,完全不像是被"统战"后的表演。他的惊讶、兴奋、感叹,都显得非常真实。
"难道...难道大陆真的发展得这么好?" 这个念头在她心中一闪而过,但很快被她压了下去。
"不可能!一定是他们故意安排的路线,只给'馆长'看好的地方!"
10
就在这时,表妹佩霞从上海打来电话。
"姐,你看'馆长'的直播了吗?" 佩霞的声音很兴奋。
"看了," 林佩君冷静地回答,"但我觉得有问题。他们肯定是故意安排的路线。"
"姐,他说的都是真的。" 佩霞认真地说,"我在这边生活三年了,大陆真的和台湾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
"什么意思?" 林佩君警觉地问。
"这里很发达啊,生活很便利,人民也很友善。我现在的薪水是在台北的三倍,工作环境也更好。公司给我配了车,还帮我申请了人才公寓,房租只要市价的三分之一。"
佩霞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姐,你要不要亲自来看看?我可以当你的导游。"
11
这通电话让林佩君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她了解自己的表妹,佩霞从小就很诚实,不会撒谎。而且作为会计师,她的思维很理性,不容易被感情用事。
如果佩霞说的是真的,那么她这些年制作的那些节目,传播的那些"事实",岂不都是错误的?
"我是不是一直在撒谎?" 这个念头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她心中。
那天晚上,林佩君失眠了。她躺在床上,脑海中反复回想着这些年的工作。每一期节目,每一篇报道,每一次对大陆的负面描述,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她眼前闪过。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她的职责是传达真相。但如果她传达的都是假象呢?如果她一直在误导民众呢?
12
第二天一早,林佩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去大陆看看。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充满风险。作为某进党的基层干部和知名媒体人,去大陆本身就是政治敏感的行为。如果被党内发现,她可能面临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失去工作。
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她必须去验证真相。
"如果我连真相都不敢面对,那我还有什么资格做记者?" 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
她想起了新闻系老师教过的话:"记者的天职就是追求真相,不管这个真相多么令人不快。"
![]()
13
申请台胞证的过程比她想象的要简单。她以"探望亲人"的名义提交了申请,一周后就拿到了证件。
买机票时,她特意选择了最便宜的经济舱,心里想着:"反正只是去验证一下,没必要花太多钱。"
临行前,她把这次行程告诉了几个要好的同事,但没有说明真正的目的。她只是说要去上海看望表妹,顺便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同事们都很惊讶:"你居然要去大陆?那里很危险的!"
"没事,就去几天,很快就回来。" 林佩君淡淡地说。
14
6月15日上午,林佩君登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
坐在经济舱的窗边,她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台湾岛,心情复杂。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台湾,去到那个她报道了二十年却从未亲眼见过的地方。
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她反复想象着即将看到的景象:破旧的机场、落后的设施、贫穷的民众...这些都是她在节目中反复描述过的"大陆现状"。
"应该就是这样的," 她试图说服自己,"那些报道不可能全是假的。佩霞和'馆长'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现象。"
飞机开始降落时,林佩君紧张地抓着扶手,准备迎接她想象中的"落后景象"。
然而,她即将看到的画面,将彻底改变她的人生...
飞机缓缓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林佩君透过舷窗向外望去。
那一刻,她的眼睛瞪得巨大,嘴巴微张,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座位上。
"这...这怎么可能?"
她用力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但再次望向窗外时,那个画面依然清晰地冲击着她的视觉神经。
眼前是一个庞大而现代的机场建筑群,比台湾桃园机场大了好几倍。航厦建筑设计新颖,线条流畅,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是一排排整齐的摩天大楼,密密麻麻地延伸到地平线。
这些都与她二十年来想象中的"落后大陆"形成天壤之别。
二十年来在她脑海中构建的所有关于大陆的印象,在这一瞬间全部崩塌。
她颤抖着拿出手机,想要拍照,但手指却不听使唤地发抖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些报道都说..."
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哽咽在喉咙里。
当飞机彻底停稳,乘客开始下机时,林佩君依然坐在座位上,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出窍一般。
空乘人员走过来关切地问:"女士,您还好吗?需要帮助吗?"
林佩君这才回过神来,慌忙摇头:"没事,没事,我马上下机。"
表妹佩霞发来信息:"姐,我在接机大厅等你,怎么样?你看到大陆的建设了吗"
林佩君看着这条信息,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很久,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因为眼前的一切,彻底颠覆了她二十年来对这片土地的所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