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凰汇 廖治中
在我国海岸线西南端,100.89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和538.55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边海轮廓。
近年来,立足边境沿海地区生态保护需求,防城港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防城港法院”)结合辖区“海、边、山、港”地域特点,创建“边海守蓝护绿行”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品牌,为防城港环境生态保护构筑起坚实的司法屏障。
202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在港口区山新村开展“边海守蓝护绿行”种植红树林活动 摄影 吴凰汇
破解生态司法难题
防城港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生态环境案件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基于此,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了跨部门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法官会议,建立了专门的办案及辅助工作团队,推行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四合一”办案模式。
“我们在民事环境资源案件处理中会考虑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惩处、行政管理漏洞等问题;在刑事环境资源案件处理中会考虑环境侵权赔偿、生态修复责任承担、行政管理责任落实等问题;在行政环境资源案件处理中会考虑民事、刑事的衔接问题。”防城港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立体式审理模式可以让案件得到更为全面的处理。
据了解,仅2024年,防城港法院共审理民事、刑事、行政等各类生态环境资源一审案件418件。
此外,防城港法院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依法裁判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刑事案件,打击走私犯罪全链条;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切入点,依法审理国际矿产资源交易纠纷,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严惩走私固体废物入境的违法行为人,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截至目前,防城港法院共有27个案件先后入选“两高”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刑事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以及广西法院典型案例等;一个集体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打造特色保护品牌
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卫士”。
防城港珍珠湾是红树林密集生长区域,其中,部分区域被列入红树林保护区范围。钟某等人多次组织在该区域非法捕捞,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系统性破坏。
“我们以‘惩治+修复+预防’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特色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防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最终入选“桂粤闽琼”四省(区)红树林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4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四地高级人民法院在防城港召开红树林司法保护协作推进会,联合发布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并连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签订《红树林司法保护防城港宣言》,携手保护国家海洋生态。
“此次多地区协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司法保护与行政管理联动可推动实现海洋生态一体化保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廖宝文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陈家科称赞:“此次多地区协作构建了完善的协作机制,为守护红树林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彰显了人民法院的智慧与担当。”
近年来,结合地域特色,防城港中院推行“2456”工作法,即聚焦保护“绿碳”和“蓝碳”两大资源,深耕绿色港口、蓝色海洋、美丽森林、生物多样性四项重点司法保护工作,突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五个重点领域,促进实现有团队、有机制、有数据库、有典型案例、有转化成效、有宣传阵地“六有”目标。
在此基础上,各基层法院分别设立特色办案团队,着力形成“一域一品牌”的保护格局。港口区人民法院设立边境生态保护司法教育基地,服务绿色港口建设;东兴市人民法院设立边境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重点保护边境红树林;上思县人民法院设立以“十万大山森林保护”为主题的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防城法院创建“法护金花红林”党建品牌……
据了解,2024年,防城港法院一审共审理涉服务绿色港口案件82件、海洋保护案件71件、森林保护案件119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20件,以精准司法服务筑牢边境生态屏障。
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块彩色的标牌与翠绿的红树林交相辉映。这是防城港中院联合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保护区管委会设立的广西首个法检共建的红树林司法保护修复实践基地,用以解决涉及海洋保护的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异地补植等问题。
近年来,防城港法院不断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着力构建“法院+N”协同工作模式。在制度保障方面,防城港中院先后印发《关于办理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衔接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共同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作机制》等文件;在案情通报、线索移送、环境修复执行、损害责任追究等方面,防城港法院与当地检察院、公安局、保护区管委会等单位加强沟通,形成常态化协同保护机制。
与此同时,防城港法院坚持治罪和治理并重,一方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针对审理中发现的如影响红树林生长、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集中宣判、增殖放流、海岸清洁、补种红树林、发布保护倡议书等活动,积极营造司法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6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4期
编辑/孙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