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回不是美国拿到钥匙,倒是波兰先走到了前面。9月15日,王毅抵达华沙,行程密集、规格很高,与波兰总统、外长西科尔斯基接连会面,还签下一份分量不轻的文件。最吸睛的一条,直指中国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双方同意加强各自出口管制主管部门沟通,推动两用物项的合规贸易。
这事为啥重要?美国对稀土的渴望不是什么秘密,从谈判桌到产业链都铺陈了好几年。多轮会谈下来,没谈拢的关口,波兰这里竟然看到推进空间。外界的眼睛一下子就盯紧了:中国怎么会在稀土上对波兰这么爽快?
往下看,给到波兰的诚意不止一条。文件还提到,在波兰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中方将依法依规推动动物疫情解禁,扩大波兰农食产品对华准入。这对从田间到港口的波兰供应链,是实打实的利好。还有一条同样关键:鼓励中企与波兰企业探讨互利合作,助力波兰打造电动车全价值链。波兰有一个野心——做欧洲最大的锂电池出口国。现在,目标不只停在口号里,开始有了路径和伙伴。
那波兰做了什么换回这些?文件里有三点,分量不轻。
先看通道。中欧班列对很多企业,就是命。俄乌冲突爆发后,跨境运输一直紧绷。波兰领土承压,出于安全考量曾关闭与白俄罗斯的通商口岸,直接牵动了中欧班列,多列车滞留在白俄一侧,货主干着急。现在,波兰在这份文件里给出明确承诺:愿与中方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这不是一句漂亮话,背后是政策和协调。班列卡不卡,企业一清二楚,这个承诺要落地,现实效果马上能看见。
再看态度。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表达得很克制,但意思不含糊。中方坚持劝和促谈,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波兰方面给予理解与认可。波兰是受波及最大的国家之一,能给出这样的反馈,本身就是一次对话的突破,能减少误判,能把复杂问题往现实可行的方向推一把。
还有贸易规则。关税战这几年把全球产业链搅得不轻,企业的风险成本在节节攀升。中方表态,滥施关税、违背规则,会伤及各国正当利益,中欧应该一起顶住这种倒退。波兰外长直接点名关税战无视世贸规则,伤害产供链稳定,不合各方利益。放在波兰的身份下看,这句话不寻常。既是美国盟友,又在欧盟内部博弈,还要和中国保持经贸合作。这种立场,外界会读出信号。
把这些点连起来,能看到这趟访问的逻辑。一边是合规的稀土许可、农食产品准入、电动车产业链合作,给到实实在在的产业机会;另一边是通道承诺、和平立场、支持多边规则,给到稳定的环境预期。企业最怕不确定,今天能走的路明天就封了,刚签的单后天就变卦。这份文件谈的,就是如何把不确定压下去,把合作的锚打稳。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最想要的稀土,中国却愿意先在波兰推进?答案不在“给不给”,在“怎么给、给谁、在什么框架下给”。文件说得很清楚,走的是两用物项合规贸易。不是全面放开,更不是“一刀切”。这是在规则内找空间,在许可制里建通道。同时,稀土对波兰目前在欧洲的绿色产业布局,的确刚需。电机、永磁材料、动力电池配套,离不开关键矿物。波兰正在拉拢新能源、储能、整车、零部件企业,把工厂和配套嵌进中欧班列节点,往中东欧辐射。你给它的是一个完整产业的可能,而不是一车一车运过去的矿石堆。
站在中国的角度,给的是有条件的信任,也是一次面向欧盟的释放。波兰在地理上是欧亚交通的锁孔,班列、航线、公路交汇在这里。通道稳,订单就稳,人心就稳。对中国企业来说,有了许可、有了班列、有了本地合作方,布局波兰的逻辑顺了许多。对波兰来说,能拿到增量产业,能扩农食对华出口,还能在欧盟内部讲出“我们要规则、不要关税战”的话,这笔账不亏。
这会不会让美国更焦虑?很难不焦虑。过去四轮经贸会谈,稀土一直是敏感项,推不动。现在中国把门向一个欧盟成员国开了一条“合规通道”,等于告诉全世界,问题不在资源,而在信任和规则。只要不把经济安全泛化为政治施压,只要尊重多边规则,合作是可以谈的。把这面镜子摆出来,谁在把门堵死,谁在把路打通,一目了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