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成名接受国际在线专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冯薇薇):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的约800名嘉宾参会。论坛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成名接受国际在线专访,深入阐释了“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理念、技术实践与国际合作愿景。该项目作为中国文博领域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成果,正以开放、共享的姿态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以数字技术重构丝绸之路精神内核
张成名介绍,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初心是聚合全球与丝绸、纺织品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物理边界,实现文明的深度对话。目前,平台已汇集来自18个国家、40余家博物馆的6000件数字文物,并运用空间模拟技术、知识图谱构建及高斯算法等前沿科技,在虚拟空间中还原文物的历史语境与空间逻辑,极大提升了观众的沉浸体验与文化传播效能。
在建设过程中,技术挑战与国际协同成为关键议题。张成名特别提到,每年依托“丝绸之路周”举办的策展大赛,吸引全国200余团队、超千名青年学生参与,为平台注入创新活力。而当前的核心挑战在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希望更多博物馆开放数字藏品资源,共同参与策展合作”。
传递“开放共享”的中国文化形象
作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人文合作项目,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已成为文明交流的数字化样板。张成名用“开放、共享”概括其核心理念。今年10月,项目将在良渚论坛框架下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馆长对话,进一步推动全球文博机构加入共建。
该项目已深度应用于海外文化交流,例如今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10月即将在巴西移民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与丝路”主题展览,均依托数字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与策展工具,提升跨国展览的协作效率与叙事深度。
互联网大会中的数字化遗产新图景
谈及参会感受,张成名指出本次论坛凸显了国际化、技术融合与行业协同的特质。在众多的数字项目中,他还对故宫博物院的高斯算法模拟场景表示赞赏,称其“细节还原能力令人赞叹”,同时强调中国丝绸博物馆已推动数字平台进入2.0时代,未来将继续深化知识图谱与空间模拟技术的应用。
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更是中国以数字化推动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它标志着文化遗产传播从实体空间向数字生态的跨越,为全球文博领域提供了“中国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