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一支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日本的近海,这并非一次孤立的行动,更不是简单的肌肉秀。
94年前的今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94年后的今天,我们伴随着长鸣的警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而在这时我国海军多次舰艇也开启了环绕日本列岛的巡航行动,来铭记这一国耻日。
这次出动的编队配置,乍一看似乎并无惊人之处,两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淮南舰”与“开封舰”,搭配一艘903A型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这套组合几乎已成了中国海军执行远航任务的标准套餐。
但真正的看点恰恰就在这艘补给舰身上,军事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大型补给舰的随行,是执行长期、远距离任务的铁证,绝非那种在日本海转一圈就返航的短途训练所能比拟的。
它的存在意味着整个编队具备了在远离本土基地的情况下,长时间维持作战部署的能力,就像不久前的8月份,一支中国海军编队就曾完成过一次长达39天的环日本航行。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行动并没有出动更先进的055型大型驱逐舰,这反而传递出一个更强烈的信号,此类远航任务已经“常态化”到不再需要明星舰来撑场面了,大多数主力舰艇都已积累了丰富的远海经验,向“蓝水海军”转型已经迈过了最关键的门槛。
根据日本自卫队消息称,这支编队在行动路线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他们在9月14日至16日期间穿越了冲绳附近的宫古海峡,进出太平洋,紧接着又在16日至17日航经位于日韩之间的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
如果说舰艇配置是这次行动的“硬件”,那么行动的时间点就是精心设计的“软件”,将这次军事巡航与“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节点精准绑定,堪称是教科书级的工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这一天被中国人视为刻骨铭心的“国耻日”,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悲情与民族记忆的日子里,中国海军的战舰出现在日本周边,这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声明,一种历史的回响。
它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正是中国国力的今非昔比,从近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到如今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已实现对日本全面超越的强国,这次巡航既是用今天的强大实力告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也是对现实最直白的实力宣示。
不管是这次的中国舰队巡视日本,还是9月初为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举行的“9.3阅兵”,都共同构建了一个持续性的、强调历史正义与实力反转的国家叙事。
在中日两国对二战历史观存在巨大落差的背景下,这种行动无疑是对日本国内那些“军国主义余孽”最直接的武力震慑,警告任何企图重蹈历史覆辙的势力,时代已经变了。
面对中国的行动,日本的反应一如既往地“紧张”,日本自卫队立即出动了水面舰艇和侦察机,对中国舰队实施了全程的跟踪监视。在对马海峡附近,日方派出了P-1海上巡逻机,而在宫古海峡方向,则动用了P-3C海上巡逻机。
然而这场看似紧张的猫鼠游戏,却在舆论和法理的战场上演变成了另一番景象,中国国防部将此类行动清晰地定性为年度计划内的例行训练,并强调这是在行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所有国家军舰在国际水道的无害通过权。
这套话语将整个行动置于国际法的保护伞之下,让日本难以从法理上进行有效反驳,于是日本媒体开始在舆论场上发力,广泛报道甚至炒作此事,极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以此来挑动国内民众的焦虑情绪。
但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日本官方发布的那些详尽的、精确到经纬度的监控记录和航线图,反而成了中国海军行动专业、透明、合规的最好旁证。
日本的焦虑还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单方面的行动,现今的中俄海上联合行动已趋于常态化,双方不仅举行了如“海上联合-2025”这样的演习,还已经进行了多达六次的海上联合巡航,旨在共同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这种合作态势,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战略不安。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九一八”巡航,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或纪念活动,它巧妙地将标准化的军事能力、深刻的历史叙事和纯熟的国际法实践融为一体。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74周年纪念日,尽管硝烟已经散去,但那些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战争我们从未忘记,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