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环节,万青松(左一)主持,与佟家栋(右二)、曲文轶(右一)、余建华(左二)展开充分讨论
【导读】9月6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七讲《全球南方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与挑战》在上报集团成功举办。日内瓦南方中心G20事务协调人兼发展融资和南南合作高级顾问李月芬做视频演讲,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院长曲文轶、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万青松应邀展开圆桌讨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发表点评。
1.5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范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圆桌上、下,互动、点评、快评共5篇以飨读者。此为圆桌上。
现场观众被多维信息所吸引
全球南方视域中的上合峰会
万青松:今天的圆桌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从上海合作组织(下简称“上合”)天津峰会观察全球南方,接着讨论全球南方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最后从“全球治理倡议”角度解析全球南方如何应对未来挑战。
上合成员国对天津峰会取得的系列成果,可谓“好评如潮”。请来自峰会举办地天津的佟家栋教授分享自己的观察,他是知名的国际贸易、欧洲一体化和数字经济专家。
*上合天津峰会注重发展中推进合作
佟家栋:大家都从媒体报道上看到了上合峰会的盛况。上合成立于2001年,24年中成员国由过去的6家变成10家,伙伴国这次扩展到17家。可谓组织不断扩大,吸引力不断增加,一天的会期也创下参与国最多、成果最多的双纪录。
上合组织不断扩员,从6国到26国,此次增加老挝后达到27国。
对其成果我略作总结。
第一,批准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战略中特别强调了一些务实内容,包括尽快筹建上合组织银行,这是极有吸引力和务实的金融制度建设,可逐步摆脱现有美元为主的国家计账体系和流通体系。在全球南方国家中,金砖国家银行开设正好10年。
第二,通过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声明。比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说明》。
第三,取得平台建设、中心建设等成果。揭牌了四大安全机构,分别在不同成员国和不同城市里;三大中心其中2家设在天津。在一系列的会议中提到今后的产业组织、数字经济、信息合作、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一系列的会议成果。签署了24个相应的合作文件,涉及产业组织、数字经济、信息合作、职业教育等领域,能够看出来在注重发展中逐步推进合作,这也是二十余年的风格。
上合天津峰会通过了十年战略、两大声明、四大安全机构等多个成果
*上合组织的一体化更宽、更广、更深入
上合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区域一体化,是在特定区域内选定国家中深入合作的主体,而基本前提就是“上海精神”,这是上合组织的精神,它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很大程度上强调寻找更多的公约数、寻找共同的利益,从而谋求各成员国的发展。
这种一体化思想和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念有所差别。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54年提出来,只是在相近和临近的地理范围内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通过相互取消边境障碍和其他的物理和非物理的障碍,来建立一个经济合作、商品自由流动、资本自由流动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出版著作《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组织,更多强调是通过市场的分工形成国际依赖关系,按照日本的学者小岛清的说法,“如果这种一体化组织合作得好,更多的可能是形成一种政府倡导下的协议分工”。此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西方国家较多,仅限于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合作。
丁伯根(左)和巴拉萨著作《经济一体化理论》(右)
上合组织也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分,但整体上选择了更广阔的合作范围。比如这次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决定,合作领域扩展至50多个。有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有传统的反对三股势力合作,也有保障边境安全、保证军事上的互不侵犯条约,还有保证各种文明的相互尊重、保证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等,当然也有投资和区域合作不断组织化和深化。所以从这一意义上,上合组织表现出来的一体化,在领域上更广、范围上更宽、合作上更务实、更深入。
反观其他的一体化组织探索,比如欧盟,目前遇到一些挑战。欧盟成立之初也想进行国防合作以求深化一体化。但“欧盟已有美国的保护无需国防一体化”论调占了主流,另一方面美国也不会同意。因此,欧盟一体化经过70多年后发现,军事冲突、地区矛盾、边境矛盾等给一体化带来了挑战。
现在的上合组织一体化并未重蹈覆辙。第一合作领域是宽泛的,第二一体化组织遵循了最基本的原则——要关照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即成员国从中得到的利益要远远大于他对组织所做出的牺牲或者贡献。这也是还有更多国家愿意参与到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其未来的发展前途。
上合组织成立之初从安全、反恐入手,逐步扩展至经贸、文化领域。 新华社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通过上合走向世界
另外,中国在上合一体化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以至于在一体化建设中能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某些特征,即所有国家共商、共建、共享,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条件下的现代化特征。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逐步通过或者借助上合组织平台影响世界。
这次会议上也特别提到在上合组织平台基础上如何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我的理解是,中国在不断追求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共同谋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一个全球南方今后可以有所借鉴的道路。这也是上合组织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和引领作用。
万青松:佟教授从一体化视角分析了上合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并称之为“上合模式”。让我想到非西方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中还有一个“东盟模式”,核心内容中有协商一致、不干涉内政等重要原则,也在上合组织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践行。
*后苏联地区渴盼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发展契机
曲文轶:俄罗斯和欧亚地区,一般会称为“后苏联地区”,我从这个视角来观察上合组织在当今世界的分量。“后苏联地区”几个成员国的观感比较一致,都认为上合组织尤其是这次天津峰会在当今世界是标志性的伟大事件,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简单概括成三点:第一是迈向多极化。都认为上合组织代表了整个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正式确立,或者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是上合组织或者亚洲大陆的重要的一极,也是核心力量之一,尤其高度评价“中俄印”在上合组织中的三边互动,认为这是第一个世界领域多极化互动,中俄印三边起到引领作用。
欧亚国家不太愿意深入探讨这个“极”的领导力量怎样,但他们也把自己看成整体、群体性崛起中的一部分力量,所以非常认可上合组织多极化的趋势或者加速发展,肯定自己作为群体性的一员所具有的地位。也有学者认为,未来拉美、非洲也会有“极”出现,整个未来世界有大的三极或者四极左右。
中俄印三国元首互动得到高度关注,图为2019年三方元首会晤。 新华社
第二是区域性组织有全球影响力。上合组织是苏联解体之后几个邻国要解决边境的划分和安全而形成。此后一步步发展,从安全的议题进入到当下更全景的合作。从俄罗斯欧亚视角看,本次峰会的区域性合作影响力扩大到了全球。俄、哈、乌三国都有学者把上合组织看成了全球性组织,认为它的影响力超出了地区,不仅是成员国和伙伴国数量在增加,今年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也是面对全球。也有学者认为虽是区域性组织,但某种程度也可视为全球性组织,至少影响力扩散到了全球。
第三是区域一体化带来发展机遇。俄罗斯更多是看到西方在衰落甚至失灵,而上合这个群体在崛起。其他发展水平或国际地位相对低一点的国家,更看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哈萨克斯坦国总统府下设的战略研究所所长、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议会党团党首分别为此撰文。文章认为当今局势动荡和碎片化,原是“灯塔领头人”的美国,向全球各国征缴所谓的“对等关税”,令他们极为忧虑本国的发展环境。相比之下,上合组织的协商平等、谋求共同发展精神及新建的合作平台,令他们欢欣鼓舞。哈国学者认为这是“非常振奋之处”,即希望通过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连接,会给他们的目标——打造关键的地区交通枢纽——创造极佳的国际条件。乌兹别克斯坦学者认为上合组织倡导主权平等,特别尊重小国的发展诉求,联合宣言也基本体现了他们的发展诉求。非常期盼借助中国经济体量、大规模市场,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区域一体化关系密切,图为哈萨克斯坦上半年GDP增长高达6.3%。 曲文轶提供
*上合天津峰会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万青松:我关注到俄方对峰会的反应,有的资深专家甚至把这次峰会的重要性和去年在俄喀山举办的金砖峰会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重要平台都是团结全球南方的重要支撑,两大峰会则为它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
余建华: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我是第一批跟踪研究的学者之一。2000年春“上海五国”机制酝酿升格新型地区组织之时,我们一些学者就在这幢上海报业大厦举行“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前景研讨会,会议提议该组织可命名为“上海合作组织”。
纵观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我认为这是在走一条新地区主义之路——多边主义的创新实践。作为地区组织,在它之前,先是有欧盟一体化,后有东盟模式。欧盟一体化从经济一体化入手,再扩展到其他领域,而上合组织是从地区安全问题入手,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打击毒品贩卖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扩展到经贸、能源、交通运输便利化合作,再扩展到人文交流,所以上合组织是四轮并驱——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对外开放。
上海合作组织践行的“新地区主义”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从安全合作入手,扩展到其他领域;第二强调“上海精神”,凸显平等性和协商一致性。第三不像北约或者欧盟,上合组织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对外开放。尽管一开始,西方有不少舆论认为它是中俄对抗美西方的政治安全联盟,其实并非如此。正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它从最开始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包括10国成员国、17个对话伙伴的上合大家庭。虽然上合坚持其核心区域是中亚,但其覆盖范围已经从中亚走到南亚,更走到中东,上合组织还在不断扩员的路上。
2024年成为成员国,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接受央视采访时表达了喜悦和荣耀之意。
为什么说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回顾其发展历史可见,从1996年“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到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是酝酿期;从2001年到2006年上合成立5周年再回上海举行峰会,这是初创期。从此至今上合进入稳定发展期。第一阶段2006—2017年,是上合成长壮大阶段,一方面是组织内部机制化建设大力推进,另一方面是上合的第一轮扩容,随着印巴加入成员国,上合组织从中亚扩展南亚;在2018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巩固发展阶段,2018年中国在青岛第四次主办上合峰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了秉持“上海精神”、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并提出了“新五观”——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这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方向发展。
这一次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功实现第二轮扩容、已发展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综合性组织之后的历史性盛会。上合组织的覆盖范围已延伸到中东,不仅是伊朗成为正式成员国,再加上埃及、沙特等海湾国家以及之前的土耳其和阿富汗作为上合对话伙伴,中东板块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元首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的成功举行,中国携手各方弘扬“上海精神”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标志着上合组织从天津峰会开始又进入一个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3年伊朗时任总统莱希在国内演讲中肯定加入上合组织的意义。新华社
*中东各国媒体高度肯定“新地区主义”实践
上合组织从中亚扩展到中东,中东国家是何反响?他们普遍对上合峰会召开抱有期待,峰会后,埃及的《新埃及报》《金字塔报》,沙特的《中东报》、阿拉伯电视台、半岛电视台、土耳其、科威特、阿联酋、叙利亚《革命报》等媒体,从西亚到北非媒体的评价集中在几点上。
首先都高度肯定峰会实现了预期,并将上合的发展推到新高度。其次,特别肯定峰会将上合从解决区域问题发展平台提升为多极化合作平台,是全球多极化力量凝聚的中心。第三,对峰会上习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非常肯定,认为是对国际法治的重视,聚焦了如何改革完善今天的全球秩序。既是上合的发展蓝图,也是重构世界格局的举措。第四,认为上合成功走出了新地区主义的模式,尤其是“上海精神”中的平等谋发展的原则。
*构建“东亚经济走廊”再度成为可能
万青松:中东国家对峰会的高度肯定,来自上合能够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这对矛盾。从这次峰会的成果看,挂牌四个应对安全挑战的新机构,同时启动上合开发银行建设,推动一系列务实合作,这都是确保上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今年4月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结合天津峰会,我想到了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吉普鲁提出的“亚洲的地中海”这个概念,其核心构想包括构建“东亚经济走廊”。我所在的俄罗斯研究中心在冯绍雷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两年也提出,以中国发起自北极通道、南至马六甲的西太平洋地区多边经济合作为抓手,将当今世界最具有发展前景与活力的东亚区域,构建为互联互通、紧密合作的新发展区域,抵御周边地缘政治压力。从这次峰会来看,构建“东亚经济走廊”似乎逐渐变成让大家期待的现实场景。
弗朗索瓦·吉普鲁《亚洲的地中海》(左),从地图上,可看到东亚经济走廊的前景(右)。万青松PPT
首先,从出席这次峰会的国家来看,大多数东亚国家元首亲自参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都越来越积极地加入上合大家庭,这意味着构建“东亚经济走廊”的南北通道有望贯通。
其次,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中,就修建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达成重要共识,并正式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未来该管道的启动运营,不仅可能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还有助于中国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也是构建“东亚经济走廊”的重要基础。
第三,中俄印三国元首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上合组织巩固内部凝聚力、对维护欧亚大陆的和平稳定、对世界格局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为三国经济占全球GDP的36.7%,且中印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购买方,中俄印能源三角已经慢慢形成,也会影响到地区合作的未来。
第四,东北亚地区还有两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动向。第一,中俄共同开发黑瞎子岛正驶入快车道。从去年将共同开发写入“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到今年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中俄提出具体的路线图,再到中国主动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已于9月14日生效),这些都将助推东北亚与远东地区的交流合作。
中国提出对俄罗斯入境免签,图为来沪旅游将增加。新华社
第二是俄罗斯和朝鲜之间正在修建的公路桥,计划于明年夏季通车,届时将打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新动脉,进而联通欧亚大陆。这与我国提出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开辟东北亚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方针相契合。
整理:李念
原标题:《通过上合组织一体化,中国探索全球南方发展之道 |讲堂176-7①》
栏目主编:李念 文字编辑:李念
现场照片 周文强 图文编辑 高登怀
来源:作者:佟家栋 曲文轶 余建华 万青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