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文/赵国钰、沈易瑾)在中俄边境的崇山峻岭间,绥芬河这座镶嵌在祖国东北角的边陲小城见证了世事变迁。这座因河得名、因路而兴的城市,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红色通道”,也是抗日烽火的见证者;如今,它以“百年口岸”的深厚积淀,在新时代书写着兴边富民的壮丽诗篇。从当年日寇要塞的硝烟弥漫,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灯火通明,绥芬河正以独特的东方智慧破解世界性边疆治理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活注脚。
绥芬河铁路口岸(曲艺伟 摄)
从“红色通道”到经贸枢纽
绥芬河曾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红色通道”。中共六大前后,绥芬河成为中共代表来往于莫斯科的重要通道,助力完成了我党历史上唯一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光阴流转,如今的绥芬河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公路提速、铁路扩能、航空突破”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从传统边境口岸向综合交通枢纽华丽转身。
在宏伟的绥芬河国门下,一辆辆货车、客车排队通关,货车满载二手车、电子百货等出口商品,客车上的中外游客对旅行充满期待。
据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管理委员会口岸管理办公室公路科职员高珊介绍,今年以来,绥芬河公路出口货运量明显增长,效率显著提升。从品类看,对俄出口产品类别突破传统的小百货、果菜等,拓展至汽车零配件等。
在绥芬河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高耸的龙门吊挥舞手臂吊抓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进行换装作业,铁轨编织起对外经贸的“钢铁纽带”。绥芬河铁路口岸铁路科负责人张有丰说:“今年,绥芬河铁路口岸进境货运量和进出境人数都呈上升趋势。”
3月30日,随着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平稳降落,绥芬河机场正式通航,首航“北京-大连-绥芬河”航线上座率达70%,配套开通的牡丹江、东宁直通巴士,构建起3小时航空服务圈。
“机场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空间,未来我们争取开通更多航线,织密空中运输网,全面提升机场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贸合作和跨境电商发展,助力绥芬河扩大对外开放。”绥芬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佟伟刚一番话,勾勒出绥芬河口岸的“空中丝路”。
这座百年口岸,从曾经偏居一隅的“神经末梢”成为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在东北振兴的版图上勾勒出开放发展的新坐标。
从通道经济到口岸经济
绥芬河深知,真正的兴边富民,需实现从“过路财神”到“产业扎根”的质变。2019年,随着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揭牌,19.99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次成为改革试验田。依托“百年口岸”区位优势,绥芬河创新构建“7+7+3”开放平台体系——7个境内园区(含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边合区等)与7个境外园区联动,叠加国家物流枢纽、进口示范区等3项国家级试点,形成全域开放新格局。
走进位于绥芬河市综合保税区的黑龙江辛巴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发酵车间传来一阵阵麦芽和啤酒花的香气。作为国内唯一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精酿啤酒企业,辛巴赫依托绥芬河综保区政策,实现了“原料进口+国产酿造”的双重优势。截至今年5月底,订单就突破110万箱,超越2024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12%。辛巴赫是现代开放平台体系的一个缩影,自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挂牌以来,贸易伙伴从75国增至96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增长48.9%。
在自贸区货物往来不息的同时,线上数据流也在加速奔涌。跨境电商的崛起,正成为绥芬河从边境节点升级为流量枢纽的关键动力。绥芬河创新“双采双售、双仓双清”体系,依托“国内边境仓+境外海外仓”联动,加快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扩规模、提质量。2025年1月至7月,绥芬河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达20.2亿元,同比增长31.4%;出口包裹量达1891.96万件,同比增长198.63%。
“绥芬河还承接阿里速卖通、ozon等各大电商平台货物,实现国内对俄跨境货源承接,并开通绥芬河至莫斯科和乌苏里斯克的跨境电商物流专线,结合陆空联运模式,强化跨境电商物流保障能力,”绥芬河市电商发展中心主任董钰赢说,“依托高效的物流体系,绥芬河跨境电商贸易规模连续三年同比增长30%以上。”今年1月至7月,以“俄货”为主的电商网络零售额达10.6亿元,网络零售量6662万件,创同期新高。
在这一发展浪潮中,罗斯帝国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的运营模式颇具代表性。该基地整合105家企业入驻,总粉丝501万,日均单量过万,月销售约600万元。绥芬河罗斯帝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张佳强说:“罗斯帝国是绥芬河规模最大的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整合了近百家一手进口商入驻,2500余款俄罗斯进口食品零授权和经销权,能够为企业提供‘零售批发+选品展示+电商直播’的综合经营模式。辅以免费直播场地、海量客户资源等支持与赋能,基地已成功吸引105家企业及30家个体工商户入驻。”
龙江壹号仓(受访者供图)
从“苦寒边关”到“避暑天堂”
边关苦寒,曾是绥芬河的刻板标签。如今,这座森林覆盖率达70%的“天然空调城”,以22.5℃的清凉夏夜和浓郁的俄式风情,正成为全国游客避暑康养的热门目的地。今年5月至7月,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2%,文旅消费热潮持续涌动。
来自上海的戴阿姨与丈夫连续六年来此避暑,甚至将生活用品寄存在当地出租屋,视绥芬河为“第二故乡”。戴阿姨说:“这个城市干净,民风淳朴,物价也便宜,第一年来就给我的印象特别好,现在每到夏天,我就想念绥芬河。”
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康养之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抓基础设施建设,抓景区改造,动作不断。绥芬河市敬老院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增设适老化休闲空间,配备护理人员定期监测老人血压、血糖等指标。绥芬河景区公园遍布城区。步入爱情谷风景区,天长湖碧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葱茏林木。来自广东的李女士坐在景区长椅上感慨:“在这里,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香,皮肤感觉不到一丝黏腻,简直是天然疗愈胜地。”
自然清凉是绥芬河的本色,近在咫尺的俄罗斯风情则是它对游人的独特“诱惑”。地理之便与政策之利在此完美交汇。
绥芬河创新开通一次性旅游护照,成为黑龙江首个跨境自驾游试点口岸。2024年组织5批跨境自驾活动,2025年首次实现俄方车辆入境自驾。“早上在绥芬河喝豆浆,中午就能在俄罗斯喝红菜汤!”山东游客张先生体验“一步跨境”后赞不绝口。
对于喜欢自驾的游客,绥芬河是清凉避暑的终点,也是跨境自驾的起点。来自山东的夏先生是一名资深的自驾爱好者,跑遍国内很多地方,一直盼着能来一场跨境自驾游。今夏来到绥芬河,终于圆梦。从俄罗斯自驾归来的赵先生更是难掩喜悦和激动:“第一次开车出国,感觉非常新奇。自驾灵活性比较大,能体验即走即停的快乐,深度体验俄罗斯的风情、美食,收获特别多。”
从抗战时期的红色通道,到今日熙攘的跨境自驾游起点;从昔日的苦寒边塞,到如今商旅云集的开放高地——绥芬河的巨变,正是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的生动缩影。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它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铁路扩能、航空突破、智慧通关;产业生根、文旅融合、民生富足。
绥芬河的实践揭示了中国边疆治理的深层逻辑:以开放破解封闭,用通道联结世界;加强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筑牢产业根基,使边民共享发展红利。边境从“治理痛点”变为“合作前沿”。
当游客在爱情谷的湖光山色中沉醉,当俄罗斯商品通过“边境仓”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当中欧班列载着“中国制造”驶向远方——绥芬河这座百年口岸,正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书写着边疆稳、边民富、边关兴的中国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