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的一句预制菜直接把西贝推上了热搜。但是相对于在预制菜这个话题上争来争去,大家觉不觉得奇怪?这家没有任何高档菜,问谁谁都说味道一般,连月薪3万的人都觉得贵的西贝,为什么一直挨骂,一直火,家家都排大长队,连营收都破了60个亿呢?
其实要了解西贝背后的商业逻辑,咱们得看看它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创始人贾国龙当初也不是一炮而红的。1988年的时候,他退学回到内蒙古,先是开了咖啡馆,结果没人喝,后来开了个小酒吧,是小火了一下,再往后他就跑到北京开海鲜餐厅了,结果赔得一塌糊涂。不过客人说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这海鲜怎么有股羊肉味儿?”对呀,一个西北人做什么海鲜呢?所以他转变思路,开始主打西北菜。
在他之前的几次经历上,大家已经能够看出来,贾国龙是喜欢做高端的。所以即使做了西北菜,其定价仍然非常激进。比如在老家白送的小黄瓜,他在北京卖6块,2块钱的莜面直接卖18。贾国龙硬生生地把大西北的百姓菜做成了高端餐饮。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用户定位非常精准。虽然菜单中揉进了,比如山西、河南、内蒙古的口味,但主打的就是西北菜,北方人就好这口,去南方打工的北方人更是能找到家乡的感觉,不容易踩雷,特别适合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北方人。
第二个就很关键了,那就是儿童餐。2017年,西贝把口号改成了“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开始重点做亲子客群。但是西贝的儿童餐可不是减量的成人餐,而是玩了一整套组合拳。比如菜单设计成绘本,上面还有营养学背书,餐垫能画画,随餐送一些小礼物,连餐具和座椅都有宝宝专属的。
这一套下来直接戳中了家长的软肋。从2019年到2022年,儿童餐营收翻了4倍,2024年卖出了200万分,全国有600多万个孩子在西贝吃过饭,而且孩子可不是自己来吃饭的,至少会带一两个大人来消费。这样一桌下来,人均消费就接近百元。所以对于西贝来说,儿童餐只是个流量入口,家庭场景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第三条逻辑就是卖体验。对于孩子来说,门口免费捏气球的小哥,餐厅里循环播放的动画片,变魔术的服务员,这些才是重点。孩子玩得开心,吃饭吃得安心,家长才能放心。再加上服务员的那些承诺和热情,这些经营之道就为食客们提供了情绪价值。要知道,情绪价值在这个年头可是稀缺品。即使菜很贵,但大家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其实这次除了罗永浩提出的事儿引起了共鸣,西贝的挨骂本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创始人还说过,996算什么?我们是715。还有强制收茶位费,还有偷偷涨价。西贝的发展一直就伴随着争议。
所以为什么月薪3万的人都嫌贵,西贝还能火,其实逻辑很清晰,定位精准,孩子带动家庭消费,提供情绪价值。
但是这条路还能走多远,我觉得要打个问号。比如西贝经常也尝试推出一些新品,像之前的肉夹馍到现在的汉堡,但几乎都失败了。西贝虽然在之前这条路上走得很稳,但是似乎很难开辟新的道路。那么这种对固定客群的过分依赖迟早会出现饱和,导致增长空间受限。现在西贝喊出要在2026年上市,上市可是要看业绩的。西贝在未来会如何,大家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