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牵头的PAF-ICE研究在《JACC: Asia》杂志在线发表。该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引导的无射线/极低射线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背景:辐射暴露亟待解决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手术量快速增长。传统房颤消融术广泛依赖X线指导房间隔穿刺、肺静脉造影等关键步骤。虽然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减少了对X射线的依赖,但累积辐射暴露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健康隐患。
更严峻的是医护人员职业伤害问题。研究显示,高达40%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因长期穿戴铅衣出现后背痛甚至脊柱问题,严重影响职业生涯。虽然单中心研究表明ICE引导的无射线房颤消融技术可行,但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高级别循证证据。
研究设计:严格的多中心RCT
PAF-ICE研究是一项非劣效性、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邵逸夫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安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15家知名电生理中心完成。
纳入标准为18-75岁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排除标准包括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纽约心功能分级III或IV级、左房直径>50mm、左室射血分数<40%、存在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等。
最终纳入44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无射线/极低射线组(223例)和传统组(225例)。两组基线特征相似。
中央示意图
手术方案:创新与标准的对比
两组均采用肺静脉隔离的标准消融策略。关键差异在于手术引导方式:
传统组采用常规方案:不使用ICE导管,房间隔穿刺和心包积液评估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建模和消融依赖CARTO三维标测系统。
无射线/极低射线组采用创新方案:全程在ICE及CARTO系统双重引导下进行。ICE导管提供实时心脏结构显像,替代X射线完成房间隔穿刺、导管定位等关键操作,虽允许必要时使用X射线但明确不提倡。
随访与终点设置
患者术后3、6、9、12个月定期复诊,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进行每周数据上传和症状即时报告。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
主要有效性终点为首次消融术后90天以后的首次临床复发事件时间分析。主要安全性终点为死亡、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铅衣使用时间、X射线总剂量、手术时长等。
研究结果:疗效非劣效性得到证实
两组均100%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左右肺静脉隔离时间、单圈隔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在核心疗效指标方面,中位随访12个月时,无射线/极低射线组183例(82.5%)患者保持无房颤复发,传统组189例(84.0%)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20)。Cox风险分析显示风险比为0.949(95%CI:0.774-1.164,P = 0.858),明确验证了无射线/极低射线方法的非劣效性。
患者基线数据
辐射防护:突破性进展
研究在辐射防护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15家参研中心中,7家中心(46.7%)在无射线/极低射线组完全实现零辐射手术。223例患者中125例(56.1%)接受了完全无射线房颤消融。
具体数据对比显示显著差异:X射线剂量从传统组的50mGy(IQR:21.8-90.3mGy)大幅降至无射线/极低射线组的0mGy(IQR:0-16mGy),P < 0.001。术者铅衣使用时间从传统组的88.5分钟(IQR:30-120分钟)减少至0分钟(IQR:0-20分钟),P < 0.001。
手术相关数据
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新技术未牺牲手术效率。两组手术总时间均为120分钟,无统计学差异(P = 0.865)。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在无射线/极低射线组21例(9.4%)和传统组28例(12.4%)中实施,比例相近。
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事件复合终点两组无显著差异(RR = 1.055,P = 0.975)。无射线/极低射线组发生1例心肌梗死死亡(术后7个月,评估为非手术相关)和1例心包填塞;传统组出现2例卒中。两组各有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主要安全终点
临床意义与展望
PAF-ICE研究作为首个针对无射线/极低射线房颤导管消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显著减少辐射暴露的同时,证实了该技术不劣于传统术式的有效性和相似的安全性,有望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延长职业生涯,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文献出处
Wang, Y, Long, D, Xiao, F. et al. Multicenter Practice of Non/Minimized Fluoroscopy Ablation for Paroxysmal AF in China: The PAF-ICE Trial. JACC: Asia. null2025, 0 (0) .
https://doi.org/10.1016/j.jacasi.2025.07.011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