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布木布泰与顺治帝一起至燕京(今北京)。此时,天下未靖,百废待兴。孝庄太后倚重多尔衮、索尼等能臣干将,成功完成了定鼎中原、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以身作则,躬行节俭,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犒赏出征士兵、赈济灾荒,为清初宫廷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了尚俭之风,其影响延及康熙、雍正两朝,功不可没。
![]()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剧照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为母亲上徽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八月,为她加“恭简”二字徽号,称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她是清朝第一位正式的皇太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加上“安懿”二字,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再加“章庆”二字,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病重。由于布木布泰的坚持,顺治帝立第三子、八岁的玄烨为皇太子。确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初七日,顺治帝驾崩,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孝庄太后“殷忧启圣”,操持国柄,左右局势。在康熙帝亲政前,再次承担起监护与教导之责。康熙元年(1662年)八月,康熙帝为祖母上徽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孝庄太后精心教导、培育康熙帝,支持康熙帝逮捕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帝定其徽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剧照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布木布泰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在慈宁宫去世,临终前嘱咐康熙帝“勉自节哀,以万几为重”。康熙帝给祖母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雍正三年(1725年),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后经雍正、乾隆累加谥,布木布泰的谥号被确定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题外话:康熙帝祖孙情深
最能体现康熙帝孝心的,是他陪同祖母出巡五台山。孝庄太后笃信佛教,多年来就梦想到五台山拜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康熙帝为满足祖母的愿望,率领皇太子到五台山菩萨顶喇嘛寺拜佛,为祖母出巡打前站。一是重新修建从北京去五台山的道路和桥梁。二是亲自率人先行探路。遇地势险峻处,让校尉们共同抬挚,试验是否平稳。三是在山路坎坷的地方,准备八人暖轿。孝庄太后见校尉们在山路上抬轿步履维艰,于心不忍,坚持乘车。康熙帝瞒着祖母,让校尉们抬着轿子跟在队伍后面。等车子颠簸厉害,又请祖母改乘暖轿。孝庄太后非常感动说:“连车轿这样的小事你都想到了,实在是大孝啊!”
![]()
康熙帝祖孙 剧照
每当孝庄太后身体不适,康熙帝一定要亲自探视。命人汤药,亲自送去。蒙古族和满族有温泉疗养的传统,当孝庄太后身体欠安时,康熙帝就陪她到温泉疗养。一路上,亲自关照祖母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吃饭时,先安排好祖母的膳食,自己才进膳。遇到坎坷不平的地方,亲自护驾。有时甚至下马步行,陪侍在车驾之侧。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事,不要上奏。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用尽了天下最好的药,孝庄太后的病情还是没有缓解。康熙帝的心情无比沉重,下谕:“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欢,谨遵慈训,竭诚奉养。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默默祈祷上天保佑,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内外问刑衙门,见监重辟人犯,除十恶死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概行减免发落。”
![]()
康熙帝祖孙 剧照
一切办法均告无效后,康熙帝将希望寄托在上天。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二十五日,孝庄太后以七十五岁的高寿离世,临终前嘱咐康熙帝:“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帝给祖母上了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