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9月15日结束,双方围绕TikTok问题、投资壁垒及经贸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密集磋商,最终达成了一项“基本框架共识”。这一结果被美方迅速渲染为外交胜利,美前总统特朗普在会谈结束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对协议“非常满意”,并称这是其强硬谈判策略的又一次成功。
然而从中方发布的官方信息来看,事态远未如美方某些政治人物所描述的那样简单,甚至可以说,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立场仍有巨大差距,所谓的“共识”目前仍停留在程序上。
根据中方代表团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一贯立场,并明确指出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及国际公平为代价寻求协议。
中方在TikTok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包括几个方面:其一,坚持依法依规进行技术出口审批,这意味着任何涉及算法、数据管理等核心知识产权的转移必须经过中国的国家安全评估;其二,尊重企业自主意愿,支持其基于市场原则开展平等商业谈判,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交易或政治干预;其三,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应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并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
而从美方目前的反应来看,特朗普所称的“已达成协议”更近似一种舆论操作,目的在于对内传递强人形象、巩固基本盘支持,而非真实反映谈判的具体成果。这种“单方面宣布胜利”的做法并非首次出现,其在贸易谈判、外交磋商中屡次使用,本质是一种以舆论压力换取谈判筹码的策略。然而,国际政治博弈远比口号复杂,真正的障碍——比如美方仍在不断扩大的对华实体制裁清单,以及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阻碍正常商业合作等行为——仍未被真正解决。
此次会谈所达成的,与其说是“突破”,不如说是为后续谈判保留了可能性。双方同意继续就相关成果文件进行细节磋商,并履行各自的国内批准程序,这意味着所有共识仍存在变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通稿中多次使用“坦诚、深入、建设性”等外交措辞,暗示交流虽具积极氛围但分歧犹存。而从李成钢的发言中也可看出,中方在会谈中严正提出了对美方“长臂管辖”和“单边霸凌”行为的反对,指出美方不能一方面要求中方照顾其关切,另一方面持续打压中国企业。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美此次磋商反映的仍是两国在科技主权、数据治理、贸易规则等深层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TikTok问题之所以复杂,正因为它处于数字时代全球治理与地缘政治的交汇点:它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商业命运,更涉及数据安全、算法控制权、知识产权保护与互联网主权等多个维度。中方的回应表明,中国不会接受以“强制出售”或“技术移交”为解决方案的任何政治施压,而将依托现有法律与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归根结底,国际经贸谈判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但它的推进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方在这次会谈中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我们可以谈,但是有原则地谈;可以合作,但是要公平地合作。而美方若真心希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就不应沉迷于政治表演和单边施压,而应真正拿出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毕竟,没有任何一项真正的协议,是靠“宣布胜利”实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