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小林,你真的要走?"
县长陈志远坐在办公桌后,声音里带着我从未听过的颤抖。
"是的,陈县长。"
我把辞职信放在他桌上,心情复杂。
七年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现在,我以为会有更多话要说。
可他只是看了看窗外,轻声说道:"多保重。"
我转身离开时,心里五味杂陈。
刚走到车边准备离开,司机老马突然跑过来,神色慌张地塞给我一个封着红蜡的信封...
![]()
七年前的那个秋日,24岁的我林志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县政府大楼。刚从省城大学毕业的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分配到县政府办公室。那时的我穿着新买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生怕给新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县政府大楼虽然不算宏伟,但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那种庄严的氛围让我既兴奋又紧张。人事科长王姐带着我在各个楼层转了一圈,介绍着各个部门的职能。最后,她敲响了三楼最里面那间办公室的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
推门而入,我看到了陈志远县长。他当时40岁出头,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正在低头审阅文件。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那双眼睛透着智慧和温和。
"陈县长,这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林志华。"王姐介绍道。
陈县长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打量着我。他的办公室很简朴,一张老式的木制办公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县域地图。没有我想象中的豪华装饰,反而给人一种务实的感觉。
"小林是吧?听说是省城大学的高材生,学的什么专业?"他主动伸出手来。
"行政管理专业,陈县长。"我紧张地握了握他的手,那种有力而温暖的握手让我稍微放松了一些。
"好,年轻人就应该有朝气。好好干,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透着期待。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县政府的工作生活。最初的几个月,我被安排在办公室做一些基础工作:整理文件、接电话、跑腿送材料。虽然都是些琐碎的事务,但我丝毫不敢马虎。
记得第一次犯错是在工作的第二周。我把一份重要的财政预算报告错送到了建设局,导致会议延迟了半个小时。当时我以为会被严厉批评,没想到陈县长只是淡淡地说:"做事要细心,但更要用心。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项任务,哪怕是最简单的文件整理,我也要做到完美。
三个月后的一天,办公室主任找到我,说陈县长想见我。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走进县长办公室,以为是工作出了什么问题。
"小林,坐下。"陈县长示意我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工作这几个月感觉怎么样?"
"还好,就是觉得自己经验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老实地回答。
"嗯,有这种认识很好。"他点点头,然后说出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我的助理要调走了,我想让你来试试这个位置。"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县长助理,这对一个刚工作三个月的新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陈县长,我... 我能行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惊喜。"他笑着说,"当然,这个位置不好做,要求很高。你要考虑清楚。"
那一刻,我的心情五味杂陈。兴奋、紧张、期待、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最终,年轻人的冲劲战胜了恐惧。
"我愿意试试!"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成为县长助理的第一天,我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职位的分量。陈县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桌上摆着厚厚一沓文件。
"小林,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开始。"他拿起一份文件,"作为助理,你不仅要帮我处理日常事务,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我的工作思路,在关键时刻能替我分忧解难。"
那段时间,我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知识。陈县长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写工作汇报,如何在会议上准确传达他的意图,如何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跟随陈县长下乡调研。那是一个扶贫项目的实地考察,我们要到山区的几个村子了解情况。
清晨六点,陈县长就到了办公室。他看到我已经在那里等候,满意地点点头:"准备好了吗?今天的行程会很辛苦。"
"准备好了!"我精神抖擞地回答。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第一个村子。村支书早就在村口等候,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
"陈县长,您辛苦了!村里的情况我们都准备好汇报材料了。"
但陈县长摆摆手:"材料我看过了,今天我要实地看看,和老百姓聊聊。"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陈县长。他走进农户家中,坐在土炕上和农民拉家常;他蹲在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庄稼的长势;他把手伸进水井里试水温,询问饮水安全问题。
最触动我的是在一户特困户家中的情景。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奶奶和她的孙女,小女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瘦弱的身体穿着明显过大的衣服。
"孩子上学了吗?"陈县长蹲下身子,温和地问小女孩。
"上了,就是... 就是书包坏了。"小女孩羞涩地说。
陈县长看了看她背着的破旧书包,又看了看老奶奶满脸愁容的表情,心情明显沉重了下来。
回到车上,陈县长一路无言。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沉重。快到县城时,他突然对我说:"小林,做官先做人,做人要有心。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你要记住今天看到的这些,记住那个孩子的眼神。"
那双渴望读书的眼神,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从那次调研回来,陈县长立即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山区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他说:"扶贫不能只是给钱给物,更要扶志扶智。孩子是希望,教育是根本。"
在他的推动下,县里很快出台了山区教育扶持政策,那个小女孩也得到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品。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次,县里的一个工业项目出现了环保问题,引起了村民的强烈反对。陈县长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停工整改。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在会议上态度坚决,"宁可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
那段时间,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投资商威胁撤资,上级部门也有不同声音。我看到陈县长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时候我陪他加班,看到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县长,要不您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处理这些事。"我心疼地说。
"小林,当领导就要敢于担当。老百姓把信任交给我们,我们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他揉了揉太阳穴,"再说,你这么年轻都陪我熬夜,我这个老头子更不能先倒下。"
最终,在他的坚持下,那个项目按照环保要求进行了全面整改,既保护了环境,也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这件事让我更加敬佩他的人格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陈县长之间的工作配合越来越默契。往往他一个眼神,我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他需要什么资料,我总能提前准备好;什么样的会议需要什么样的氛围,我都能恰到好处地把握。
县里其他领导都夸我们这对搭档配合完美。有一次,市里的领导来视察工作,特别点名表扬了我的工作:"这个小同志很不错,年纪轻轻就能把县长助理的工作做得这么好,不容易啊。"
那时候的我,真的以为会和陈县长一直这样合作下去,以为我们会在这个岗位上创造更多的成绩。
三年过去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县长助理的工作节奏。陈县长对我的信任也与日俱增,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会交给我独立完成。
记得有一次,市里要求各县汇报年度工作总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直接关系到县里来年的资源配置。陈县长因为突发急性肠胃炎住院了,会议却不能推迟。
"小林,这次汇报你来代替我去吧。"他在病床上虚弱地说,"汇报材料你最熟悉,我相信你能行。"
说不紧张是假的,代表县里在市委常委会上汇报工作,这对我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挑战。但陈县长的信任给了我巨大的勇气。
"陈县长,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我握着他的手,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那次汇报非常成功。我不仅完整地传达了陈县长的工作思路,还在现场回答了市领导的几个尖锐问题。会后,市委书记亲自找到我:"小林同志,你们县长眼光不错,培养了一个好助手。"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还在住院的陈县长时,他欣慰地笑了:"我就知道你能行。助理不只是助手,更要能替我分忧解难。你已经做到了。"
那一刻,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随着合作的深入,我和陈县长之间的关系也超越了单纯的上下级。他开始把我当作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会和我分享一些工作之外的想法。
有一次,我们从外地考察回来,在车上他突然对我说:"小林,你觉得什么是好官?"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能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就是好官。"
"对,但不全对。"他看着窗外,"好官不仅要能做事,更要会做人。要有原则,但也要懂变通;要有魄力,但也要有温度。最重要的是,要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这些话让我受益匪浅。在后来的工作中,我经常想起陈县长的这些教诲,它们成为我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
我的个人生活也得到了陈县长的关心。当我告诉他我要结婚的消息时,他比我还高兴。
"小林,这是好事啊!什么时候?在哪里办?"他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
"下个月,就在县城的酒店。陈县长,您一定要来啊。"我真诚地邀请他。
"那当然要去,我还要给你当主婚人呢!"他爽快地答应了。
婚礼那天,陈县长真的来了,而且还准备了一份很贵重的礼物。在主婚致辞中,他说:"小林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干部之一,有责任心,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品格。小雨,你找了个好老公。"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在我心里,陈县长已经不仅仅是领导,更像是一个长辈,一个人生导师。
孩子出生后,陈县长是第一个来看望的领导。他抱着我的儿子小宝,满脸慈爱:"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你看这眼神多聪明。"
师母也经常叫我回家吃饭,每次都会做很多好菜。她常说:"志远经常在家里提起你,说你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你们就像父子一样。"
逢年过节,陈县长从来不忘问候我的家人。我父母生病时,他还特意安排医院给予照顾。这些细微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动。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变数。就在我以为一切都会按照既定轨道发展下去的时候,一些细微的变化开始在我心里萌芽。
第五年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困惑。虽然工作依然充实,和陈县长的配合也依然默契,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安在蠢蠢欲动。
这种不安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虽然我在县长助理这个位置上得到了很多锻炼,也获得了认可,但五年来,我的行政级别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看着同期进入政府系统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成为了部门副职,有的调到了市里的重要岗位,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比较心理。
妻子小雨也开始委婉地提醒我:"志华,你不能一辈子都做助理吧?虽然陈县长对你很好,但你也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啊。"
她的话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是啊,我已经30岁了,不能总是停留在助理这个位置上。
更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小雨在市里的医院工作,我们一直两地分居。3岁的儿子小宝总是问:"爸爸为什么不能天天回家?"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孩子需要父亲的陪伴,妻子需要丈夫的支持,而我却因为工作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关爱。
岳父母也开始有意无意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小林,你看能不能想办法调到市里工作?一家人分居两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
就在这时,机遇开始出现了。先是省城的一家大型企业通过朋友找到我,开出了丰厚的薪资条件,希望我过去担任办公室主任。
"小林,以你的能力和经验,在企业里发展前景会更好。"那个朋友诚恳地说,"工资是现在的三倍,还有各种福利。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家人团聚。"
紧接着,市政府办公厅也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办公厅主任是我大学的师兄,他专门找我谈了一次:"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有经验的人。你在县里做了这么多年助理,到市里来正好可以发挥优势。"
这些机会让我内心开始动摇。理性告诉我,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感性却让我舍不得离开陈县长,舍不得这七年来建立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反复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是继续留在县里,做一个忠诚的助理,还是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未来?
小雨看出了我的纠结,有一天晚上,她坐在我身边,握着我的手说:"志华,我知道你对陈县长有感情,但我们不能为了别人的期待而牺牲自己的人生。你还年轻,还有无限可能。"
她的话让我彻夜难眠。是啊,我还年轻,我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但是,离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背叛陈县长的信任?意味着辜负这七年来的培养?
我开始观察陈县长,想从他的言行中找到一些暗示。但他依然和往常一样,对我信任有加,工作安排也没有任何变化。有时候我甚至想,如果他能察觉到我的想法,主动和我谈一谈该多好。
但是,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依然是那个睿智、宽容的领导,我依然是那个尽职尽责的助理。我们之间的默契依然完美,但我内心的挣扎却越来越激烈。
第六年的时候,内心的挣扎达到了顶点。机会还在那里等着我,但时间不等人。企业那边已经催促了好几次,市政府办公厅的职位也有其他候选人在竞争。
我知道,必须做出决定了。
那段时间,我变得心不在焉,连陈县长都察觉到了我的异常。
有一天下午,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小林,最近怎么了?感觉你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的心跳加速了,以为他已经知道了什么。但我还是强作镇定:"没什么,陈县长。可能是最近工作有点累。"
"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他关切地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别憋在心里。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怕看到他失望的表情,怕破坏我们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
"没有,陈县长。谢谢您的关心。"我勉强笑了笑。
从他办公室出来,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要诚实面对陈县长。
当天晚上,我和小雨进行了一次长谈。我们从晚上八点一直聊到凌晨两点,把所有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
"志华,你是个重感情的人,我理解你的纠结。"小雨握着我的手,"但是你要明白,真正的忠诚不是一味的依附,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为彼此着想。也许你的离开,对陈县长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不太理解。
"你想想,这七年来,他一直没有提拔你,是因为他不想提拔吗?还是因为他舍不得让你离开这个位置?"小雨的话一针见血,"也许他早就意识到,让你一直待在助理位置上,对你的发展并不公平。"
这个角度我从来没有想过。是啊,以陈县长的能力和影响力,如果他真心想提拔我,不会没有机会。也许,他也在纠结,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那我应该怎么办?"我问小雨。
"诚实地和他谈一谈,把你的想法告诉他。我相信,真正爱护你的人,会支持你的选择。"小雨的话给了我勇气。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和陈县长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但是,连续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不是有其他人在场,就是陈县长在忙重要的事情。
我开始写辞职信,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舍和愧疚。如何措辞才能既表达感激又不显得虚伪?如何说明离职原因又不伤害到他的感情?
这封信我写了整整一周,推翻重写了好几次。最终,我选择了最简洁真诚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实实在在地说出了心里话。
第七年的秋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和陈县长摊牌。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县里的其他领导都去市里开会了,办公楼里比较安静。
我在办公室里反复练习着要说的话,手心都出汗了。那封辞职信就放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像一块石头一样沉重。
下午三点,我鼓起勇气拿起辞职信,向陈县长办公室走去。走廊显得格外漫长,每一步都异常沉重。
站在办公室门前,我深呼吸了几次,然后轻轻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陈县长熟悉的声音。
推门而入,陈县长正在审阅文件,神情专注。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到是我,脸上露出了习惯性的微笑。
"小林,什么事?"
"陈县长,我有件事要跟您汇报。"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他察觉到了我的异常,放下手中的笔,示意我坐下:"坐下说,是工作上的事吗?"
我坐下来,但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颤抖着从公文包里拿出那封辞职信,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陈县长,我想... 我想辞职。"
这句话说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陈县长愣了几秒钟,似乎没有完全理解我说的话。他拿起辞职信,仔细地阅读着,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办公室里的沉默让人窒息。只能听到墙上时钟的滴答声,和远处传来的微弱车声。
读完辞职信,陈县长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有我从未见过的复杂表情:"小林,这是为什么?是工作上有什么不满吗?还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
"不是的,陈县长!"我急忙解释,"绝对不是这样的。您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只是..."
我停顿了一下,组织着语言:"只是我觉得,我需要为自己的未来,为我的家庭考虑一下。小雨在市里工作,孩子也需要更好的教育环境。而且,我在助理这个位置上已经七年了,也想尝试一些新的挑战。"
陈县长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我。当我说完后,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小林,其实我早就感觉到了。"他的声音很轻,"这段时间你心不在焉,我就猜到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说实话,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太自私了,让你在这个位置上待了这么久。"
听到这话,我的眼圈红了:"陈县长,您别这么说。这七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您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做人的道理。"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他点点头,"但是你说得对,年轻人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我理解你的想法,也支持你的决定。"
"真的吗?"我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背对着我说:"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舍不得放手。看到优秀的人才,总想留在身边。但我忘了,真正的爱护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他转过身来,眼中有了一丝湿润:"小林,这七年来,你陪我走过了很多难关,帮我处理了无数的事务。我把你当作亲弟弟一样看待,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应该支持你的选择。"
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陈县长..."
"别哭,男子汉大丈夫。"他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既然决定了,就好好去闯一闯。记住我常说的话:走到哪里都要保持本色,不忘初心。"
"我会的!"我用力点头。
"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了,但我们永远是朋友,是亲人。"他的话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接下来,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工作交接的事情。陈县长表现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大度和理解,没有任何挽留或者责备,只是关心我的未来发展和工作安排。
谈话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准备离开时,陈县长突然叫住了我:
"小林,等等。"
我转过身来,看到他从抽屉里拿出什么东西,但他又似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了回去。
"没什么,你去忙吧。记住,无论何时,这里都是你的家。"
接下来的一周,是我在县政府的最后一周。陈县长安排了详细的工作交接计划,他找来了一个刚从市里调回来的年轻同志小张,让我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他。
"小林整理的这些材料很详细,你要好好学习。"陈县长对小张说,"能跟着小林学习是你的福气,他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助理。"
我把七年来积累的所有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小张:如何安排陈县长的日程,如何准备会议材料,如何与各部门协调关系,甚至连陈县长喜欢什么样的茶叶都详细告诉了他。
![]()
消息在县政府里传开后,同事们都感到很震惊。很多人都舍不得我离开,纷纷来表达祝福。
老王是办公室的老同志,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林,这七年看着你成长,真的很不容易。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我们都支持你。"
小李是和我同期进来的大学生,她红着眼圈说:"林哥,以后谁来教我写材料啊?你教给我的那些方法我会一直用下去的。"
这些真挚的情感让我深深感动。这七年来,我不仅得到了陈县长的栽培,也收获了同事们的友谊。
最后一次陪陈县长下乡调研是在周三。那天天气很好,秋高气爽,路边的树叶已经开始变黄。车上的气氛和平时有些不同,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这样的同行。
"小林,还记得第一次跟我下乡的情况吗?"陈县长突然问道。
"记得,那是七年前的扶贫调研,您教导我说'做官先做人,做人要有心'。"我当然记得那次经历。
"时间过得真快啊。"他感叹道,"这七年,你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干部,我看在眼里,很欣慰。"
"都是您教导的好。"我真诚地说。
"不,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他摇摇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品格和能力。"
车子在山路上慢慢行驶着,我们都沉浸在回忆中。这条路,我们走过无数遍;这些村庄,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足迹。
周五下午,县里为我举办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气氛很温馨。陈县长亲自主持,发表了一个简短而深情的致辞。
"小林的离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损失,但对他本人来说,是人生的新开始。"他说,"这七年来,小林用他的勤奋、智慧和品格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我相信,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都不会忘记我们共同奋斗的这段岁月。"
我也发表了感言,努力控制着情绪:"感谢陈县长的栽培,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这七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我会永远珍惜这份情谊。虽然要离开了,但我们的友谊不会结束,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送别会结束后,我开始收拾自己的个人物品。七年的时间,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积累了太多的回忆:那本厚厚的工作笔记,记录了无数重要时刻;陈县长送给我的那支金笔,一直陪伴我到现在;与同事们的合影,见证了我们的友谊;还有各种工作资料和纪念品。
每拿起一样东西,都会想起相关的故事。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下乡的日子,那些重要的决策时刻,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周五下班时间,我最后一次走出县长办公室,轻轻关上了门。走廊里的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祥和。
同事们纷纷过来送别,大家的眼中都有不舍。我提着装满回忆的纸箱,一步步走向电梯。每一步都异常沉重,仿佛在与过去的七年告别。
电梯门缓缓关闭,透过门缝,我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熟悉的楼层。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成长,有我最珍贵的记忆。
走出县政府大楼,秋日的阳光洒在广场上。我回头看了看这座见证了我七年成长的建筑,心中五味杂陈:解脱、不舍、期待、忧虑,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就在我准备把纸箱放进车后备箱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林助理!林助理等等!"
我转过身,看到县长的专车司机老马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马平时话不多,是个很稳重的中年人,今天却显得特别急切。
他左右张望了一下,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注意,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蜡封印的信封,塞到我手里。
"这是县长让我给你的。"老马压低声音说,神色显得很紧张。
我接过信封,感觉沉甸甸的。这是一个米黄色的牛皮纸信封,质地很厚实,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红色的蜡印。蜡印上刻着一个复杂的图案,看起来像是某种古老的印章或徽记,我从来没有见过陈县长使用这样的封印。
"县长说了,你一定要亲自打开,别让其他人看到。"老马说完这句话,看了看四周,然后匆匆离开了。
我想叫住他询问更多详情,但他已经快步走远了,留下我一个人拿着这个神秘的信封站在那里。
我的心跳开始不由自主地加速。七年来,陈县长从未给过我任何私人的物品,为什么偏偏在我离职的这一刻?
我仔细端详着手中的信封,那个红色蜡印在夕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气,慢慢撕开了蜡封。
当我看到信封里的东西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差点把信封掉在地上...
这绝对不可能!
我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几乎握不住手中的信封。
里面的东西让我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