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疯了吗?一万块钱就为了打扫一个柜子?"
保姆刘秀芳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70岁的退休老人。
"钱我已经转给你了,你只需要把书房那个红木柜子里里外外擦干净就行。"
老人陈志远颤抖着手递过一把钥匙,"记住,只能你一个人进去,不许告诉任何人。"
刘秀芳接过钥匙,心中满是疑惑。
一万块钱打扫一个柜子?这个老头到底在搞什么鬼?
刘秀芳今年45岁,在家政行业摸爬滚打了整整15年。什么样的雇主她都遇到过——有洁癖严重的富太太,有脾气古怪的独居老人,甚至还有那种喜欢偷看她工作的变态男人。但像陈志远这样的,她还真是头一回碰到。
当天上午,刘秀芳正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去下一家雇主那里干活,手机突然响了。是家政公司经理打来的电话。
"秀芳,有个紧急单子,你能不能接一下?"经理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神秘,"客户要求保密,但给的价格很高。"
"什么活?多少钱?"刘秀芳直接问道。在这一行干久了,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是打扫一个柜子,每天一小时,连续一个月。客户给一万块。"
刘秀芳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一万块?就为了打扫柜子?这老板是不是脑子有病?"
"你别管那么多,人家钱给得痛快,你去不去?"经理催促道,"地址我发给你,客户说今天就要开始。"
挂了电话,刘秀芳心里七上八下的。虽然钱给得多,但这事儿听起来就不正常。不过转念一想,反正就是打扫卫生,能有什么危险?
按照地址,刘秀芳来到了一个老式小区。楼房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外墙斑驳,但维护得还算不错。她找到6栋3单元,按响了301的门铃。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大概七十来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眼镜后面的眼睛有些浑浊,但目光中透着一丝警觉。
"你是家政公司派来的?"老人上下打量着刘秀芳。
"是的,我叫刘秀芳。您就是陈先生吧?"
"嗯,进来吧。"
陈志远的家并不算大,典型的老式三居室,但收拾得很整洁。客厅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大部分是历史类的,墙上挂着几张教学奖状和一些老照片。唯独书房的门紧锁着,门把手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陈先生,您以前是老师?"刘秀芳试图打开话题。
"中学历史老师,退休十年了。"陈志远的回答很简短,显然不愿意多聊。
"那您找我来,具体是要干什么活?"
陈志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透过窗帘的缝隙往外看了看,确认楼下没有可疑的人,才转过身来。
"很简单,就是打扫书房里的一个柜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得很整齐的纸条,"这上面写了具体要求,你仔细看看。"
刘秀芳展开纸条,上面用工整的正楷字写着几条规则:
一、打扫时间:每日上午10点至11点,严格遵守时间。
二、打扫工具: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只能使用指定的白色软布,严禁使用湿布或任何清洁剂。
三、打扫范围:仅限红木柜子内部,其他物品不得触碰。
四、特别禁忌:柜子内有一上锁小抽屉,钥匙由本人随身携带,此抽屉绝对不得触碰!
五、保密要求: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工作内容,违者后果自负。
看完这些条款,刘秀芳更加糊涂了。"陈先生,这个...为什么要求这么严格?而且一万块钱就为了打扫一个柜子,是不是..."
"你只管按我说的做就行。"陈志远打断了她的话,眼神中透出一丝不容置疑的严厉,"多问的钱我可不给。现在我就带你看看那个柜子。"
陈志远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书房的钥匙,打开了那扇紧锁的门。书房不大,大概十平米左右,三面墙都是书架,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老式的木头写字台。而在房间的角落里,静静地立着一个红木柜子。
这个柜子确实很漂亮,红木的质地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柜子大概有一米五高,八十公分宽,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两扇玻璃门,下层是实木门板。
"就是这个柜子。"陈志远递给刘秀芳一把铜制的钥匙,"记住,只能打扫里面,不能动任何东西。特别是..."
他走到柜子前,弯腰指着下层的一个小抽屉。这个抽屉很特别,比其他抽屉小一些,上面有一个精致的铜锁。
"这个抽屉你绝对不能碰!"陈志远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钥匙我会随身带着,谁也别想动它!"
看到老人突然变脸,刘秀芳心里一惊。这老头平时看起来挺和气的,怎么一提到这个抽屉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我知道了,陈先生,您放心,我不会乱动的。"
"那就好。"陈志远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依然很严肃,"还有,你工作的时候我会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后准时回来。如果我回来发现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威胁的意味很明显。
第二天上午9点45分,刘秀芳准时来到陈志远家。老人已经准备好出门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戴着一顶鸭舌帽。
"工具我放在书房里了,记住我的要求。"陈志远说着,习惯性地摸了摸左边的口袋,确认那把小钥匙还在,"一个小时后我就回来。"
等老人出门后,刘秀芳来到书房,看到写字台上放着一次性手套和几块白色的软布。她戴好手套,用陈志远给的钥匙打开了柜门。
柜子里的东西让她有些意外。上层放着一些发黄的老照片,大概有二三十张,还有一些信件,信封已经发黄了,看起来很有年头。中间的隔板上摆着一些小物件——一个女式的银手镯,一支钢笔,还有一个精致的小镜子。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下层那个上了锁的小抽屉。抽屉是红木制作的,做工非常精细,铜制的小锁看起来像是特制的,锁眼很小,明显不是普通的钥匙能打开的。
刘秀芳仔细观察着柜子里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很漂亮,看起来大概二十多岁,穿着七十年代的服装,笑容很甜美。照片的背面用钢笔写着日期和地点:"1975年春,北山公园"、"1976年夏,护城河边"。
这些信件的信封上,收信人都写着"志远",而寄信人的名字被墨水晕染得看不清楚了。字迹很秀气,明显是女性的笔迹。
刘秀芳一边仔细擦拭着柜子内壁,一边忍不住猜测着这些物品的来历。这个女人是谁?为什么陈志远要把她的照片和信件保存得这么好?而那个上锁的抽屉里又藏着什么?
正想着,楼下传来了脚步声。刘秀芳赶紧加快速度,把柜子擦完后锁好门。没过一会儿,陈志远就回来了。
老人一进门就直奔书房,仔细检查了柜门的锁,确认没有被撬的痕迹后,又蹲下来查看那个小抽屉的锁。看到一切正常,他才松了一口气。
"擦得怎么样?"陈志远问道。
"都按您的要求擦过了,没有动里面的任何东西。"刘秀芳如实回答。
"那就好。明天同一时间再来。"
就这样,刘秀芳开始了她这份奇特的工作。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陈志远出门散步,她就在书房里擦拭那个柜子。虽然柜子本身并不脏,但她还是认真地完成工作。
几天下来,刘秀芳注意到陈志远有一些很固定的习惯。每天出门前,他都要检查左边口袋里的小钥匙,确认带好了才安心离开。散步的路线也是固定的——从楼下出发,绕小区一圈,然后到小区门口的报刊亭买份报纸,最后回家,整个过程正好一个小时。
而每次他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那个小抽屉的锁,确认位置没有任何变化,然后才去做其他事情。
有一次,刘秀芳打扫完提前离开了。路过客厅时,她听到陈志远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她忍不住在门口停了一下,听到老人用很轻的声音在说话。
"对不起...我真的对不起你..."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愧疚和痛苦。
这让刘秀芳更加好奇了。这个老人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去?那个神秘的抽屉里又藏着什么秘密?
楼下的王大妈是个热心肠,见刘秀芳经常出入陈志远家,忍不住跟她聊了起来。
"你是陈老师家的保姆啊?"王大妈压低声音说,"这老头最近不对劲,经常半夜三更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有时候还能听到他在自言自语。我们都担心他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他以前不这样吗?"刘秀芳好奇地问。
"以前挺正常的啊。退休后还经常在小区里遛弯,跟我们这些邻居聊天。自从他老伴去世后,人就变得越来越古怪了。"王大妈叹了口气,"他老伴十年前得癌症去世的,挺可怜的。不过陈老师这人心眼好,教书时候对学生也不错。"
"那他有子女吗?"
"有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听说关系不太好,为了一些老账经常吵架。"
听了王大妈的话,刘秀芳对陈志远的身世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这些信息并没有解答她心中的疑惑,反而让她更加好奇那个柜子里的秘密。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刘秀芳刚从陈志远家出来,就在楼梯口遇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男人大概四十来岁,穿着一身西装,看起来像是刚从外地赶回来的。
"请问您找谁?"刘秀芳客气地问。
"我找301的陈志远,我是他儿子。"男人回答道。
这就是陈志远的儿子陈明。从外貌上看,确实有几分相似。
刘秀芳正要离开,就听到楼上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声音很大,整栋楼都能听到。
"爸,您这是干什么?一万块钱就为了打扫个破柜子?您是不是老糊涂了?"这是陈明的声音,带着愤怒和不解。
"你懂什么?有些事情必须要做!"陈志远的声音也很激动。
"什么事情这么重要?值得您花这么多钱?"
"我欠她太多了...这点钱算什么?"
"欠谁?爸,您在说什么?妈都去世十年了,您还在想着别人?"
听到这里,刘秀芳的心跳加快了。看来陈志远确实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去。
"你不要再提你妈了!"陈志远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有些债一辈子都还不清!"
"爸,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您还放不下吗?您这样折磨自己有什么意义?"
"几十年前?你以为时间能冲淡一切吗?有些事情,越是时间长了,越是心痛!"
争吵声持续了很久,最后似乎是陈明妥协了。刘秀芳听到脚步声向门口走来,赶紧下楼避开了。
第二天,刘秀芳照常来上工。陈志远的脸色很不好,眼圈发红,明显是一夜没睡好。
"昨天我儿子来过了。"陈志远主动提起这件事,"不管他说什么,你都不要理他。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钱一分不会少给你。"
"陈先生,您别太担心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慢慢就好了。"刘秀芳安慰道。
"不,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好。"陈志远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我必须要赎罪,哪怕用我的余生。"
说完这句话,老人就沉默了。他像往常一样检查了口袋里的钥匙,然后出门散步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刘秀芳明显感觉到陈志远的状态越来越差。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散步的时间也不规律了。有时候提前回来,有时候又晚归。但不管怎样,他都会先检查那个小抽屉的锁。
家政公司的同事小张也开始担心了。"秀芳姐,你这个雇主是不是有问题啊?我听我们经理说,这种古怪的单子最好小心点,万一出了什么事,咱们也脱不了干系。"
"能有什么事?就是个退休老头,最多就是有点心理问题。"刘秀芳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开始有些不安。
这种不安在第三周达到了顶点。
那是个周三的上午,天气阴沉,看起来要下雨的样子。陈志远比平时起得晚,看起来精神很不好,脸色苍白,眼圈发黑。
"陈先生,您没事吧?要不今天就别出去了,我改天再来。"刘秀芳关心地问。
"不行,必须要打扫。"陈志远固执地摇头,"今天...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什么特别的日子?"
"你不需要知道。"陈志远的回答依然简短,但刘秀芳注意到他的手在发抖。
早餐时间,陈志远心不在焉,面包只咬了一口就放下了。他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时不时停下来看看墙上的挂钟,似乎在等待什么。
9点55分,陈志远匆忙准备出门。他在门口停了一下,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但因为太过焦躁,没有仔细检查。
"我先出去了,你按规矩打扫。"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一个小时后我就回来,记住,一定要仔细打扫..."
说完,老人就急匆匆地下楼了。刘秀芳觉得今天的陈志远特别不对劲,但她也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对。
她来到书房,按例戴好手套,用钥匙打开柜门。今天的打扫格外仔细,因为她感觉陈志远今天可能会更加认真地检查。
正擦着柜子的内壁,她的抹布不小心掉到了沙发下面。刘秀芳蹲下身子去捡,这时,她的眼角余光看到沙发缝隙里有什么东西在反光。
仔细一看,她的心跳瞬间加速了。
那是一把精致的小铜钥匙,正是陈志远每天随身带着的那把!
刘秀芳颤抖着手把钥匙拿起来,仔细辨认了一下。没错,就是那把钥匙!老人今天因为太匆忙,忘记带了!
她看了看时间,10点20分。按照陈志远的习惯,他要40分钟后才回来。
手里握着这把钥匙,刘秀芳的内心开始激烈地斗争。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有机会打开那个神秘的小抽屉。强烈的好奇心像虫子一样啃噬着她的理智。
那个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陈志远如此在意?为什么他宁愿花一万块钱也要找人来打扫柜子?
刘秀芳看了看门口,又看了看那个小抽屉。她的手心已经出汗了,钥匙在她手里变得滑腻。
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做。这是别人的隐私,而且陈志远明确警告过她不能碰这个抽屉。如果被发现了,不仅工作保不住,说不定还会有其他麻烦。
但好奇心实在太强烈了。几个星期来,这个小抽屉就像一个谜团,时时刻刻吸引着她的注意力。而且,只要她看一眼就关上,陈志远根本不会发现。
纠结了几分钟,好奇心终于战胜了理智。
刘秀芳再次确认了时间——10点25分,还有35分钟。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走向那个红木柜子。
柜门还开着,那个小抽屉静静地躺在下层,铜锁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暗淡的光泽。
刘秀芳的手开始颤抖。她告诉自己,就看一眼,看完马上关上,绝对不会被发现。
钥匙插进锁眼,轻轻一转...
刘秀芳颤抖着手将小钥匙插进抽屉锁孔,轻轻一转,"咔哒"一声,抽屉打开了。
当她看清抽屉里的东西时,整个人瞬间呆住了,手中的抹布掉在地上。
"天哪...这...这怎么可能?"她捂住嘴巴,眼中满是恐惧。
不敢置信地又看了一眼,刘秀芳的腿开始发软,整个人向后退了几步。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冷汗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这根本不是她想象中的情书或者纪念品,而是...
颤抖着手机拨打110:"喂...警察同志,我要报警...这里有重大发现,请你们快点来..."
她的声音都在颤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请问您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电话里传来接警员的声音。
"我在...在梧桐小区6栋301,我是这里的保姆。您们快来吧,这里有...有..."刘秀芳说不下去了,眼泪开始流淌。
十五分钟后,两名民警赶到现场。刘秀芳站在客厅里,脸色惨白,整个人都在发抖。
"同志,您说的情况在哪里?"其中一名年轻的民警问道。
"在...在书房的柜子里。"
刘秀芳指着书房的方向,"就是那个抽屉,您们自己看吧...我实在不敢再看第二眼了。"
两名民警对视了一眼,走向书房。
柜门还开着,那个小抽屉也开着,就等着他们去发现真相。
民警走到柜子前,蹲下身子,拉开那个小抽屉。
当他们看清里面的东西时,其中一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这简直不是人能做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