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夫妇第一次来大陆玩,体验上海地铁,上车后竟失声痛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老黄,你看这地铁真的这么方便吗?"67岁的许雅琴拉着丈夫黄俊贤的手,站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的入口处,眼中满是新奇与忐忑。

黄俊贤紧紧握着妻子的手,"都已经到这里了,咱们试试看吧。"

这对结婚44年的台湾夫妇,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原本只想体验一下传说中的上海地铁。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趟普通的地铁之旅,会让他们在车厢里失声痛哭。



01

退休两年的许雅琴和黄俊贤,生活过得平静而规律。

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到附近的公园散步,买菜做饭,看看电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黄俊贤以前是高中数学老师,许雅琴在银行工作了三十多年,两人的退休金虽然不算丰厚,但生活倒也安稳。

这天晚上,夫妻俩照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

遥控器在手里换来换去,最后停在了一个旅游频道。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档介绍上海的节目,镜头从黄浦江畔的摩天大楼,到古色古香的豫园,再到人声鼎沸的南京路步行街。

"哇,这个地方看起来好现代化啊!"许雅琴指着电视屏幕说道,"你看那些高楼大厦,真的好壮观。"

黄俊贤推了推眼镜,仔细看着电视画面:"这是上海啊,听说发展得很快。"

节目介绍到上海地铁系统时,夫妻俩更是看得入神。

主持人介绍说,上海地铁总里程超过800公里,有十几条线路,几乎可以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车厢干净整洁,服务贴心。

"老伴,你看这地铁多方便,我们台北的捷运跟这个比起来,感觉规模小了好多。"许雅琴转头对黄俊贤说。

"是啊,而且看起来很干净,车厢里的人也很有秩序。"黄俊贤点点头。

看完节目,许雅琴心里有了个想法:"老伴,要不我们也去上海看看?"

黄俊贤有些犹豫:"我们这个年纪了,去那么远的地方,万一有什么问题怎么办?而且语言上会不会有障碍?"

"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而且我们说的都是中文,有什么语言障碍?"许雅琴有些不以为然。

"我们退休这么久了,除了每天在家看电视,就是去菜市场买菜,生活太单调了。趁着身体还好,应该多出去走走。"

黄俊贤想了想,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

他们确实应该趁着身体还行,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天,夫妻俩开始上网查资料。

虽然年纪大了,但两人对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还算熟练。

他们查看了各种旅游攻略,了解了上海的景点、美食、交通等信息。

"你看,这里说上海地铁可以用手机支付,还有各种便民设施。"许雅琴指着电脑屏幕说,"我真的很想亲自体验一下。"

"确实很吸引人,"黄俊贤也开始对这次旅行产生兴趣,"我们可以住在市中心,然后坐地铁到各个景点,既方便又经济。"

两人越聊越兴奋,开始制定详细的旅游计划。

他们决定在上海待一个星期,主要目标就是体验上海的地铁系统,顺便参观一些著名景点。

不过,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女儿黄慧敏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爸妈,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跑那么远干什么?万一身体出了问题怎么办?"

黄慧敏在电话里语气很严肃,"而且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你们又不懂当地的情况,太危险了。"

"慧敏,你这话说得太夸张了,"许雅琴有些不高兴,"我们又不是去什么偏远山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查。"

"妈,我是为了你们好。要不这样,等我有时间了,我陪你们一起去。"黄慧敏试图妥协。

"你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我们?而且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用不着你操心。"黄俊贤也有些不悦,"我们已经决定了,下个月就去。"

看到父母这么坚持,黄慧敏也没办法,只好叮嘱他们要小心,有什么事及时联系她。

从那天开始,夫妻俩就开始认真准备这次旅行。

他们办理了通行证,预订了机票和酒店,还下载了各种旅游APP,学习使用移动支付等新科技。

"老伴,你看我现在用微信付款都会了。"许雅琴拿着手机,得意地给黄俊贤演示。

"不错不错,我也学会了用地图导航。"黄俊贤也很兴奋,"感觉我们好像年轻了几岁。"

半个月的准备时间过得很快,夫妻俩对即将到来的上海之旅充满了期待。

02

飞机在浦东机场缓缓降落,许雅琴紧紧抓着黄俊贤的手,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透过机窗,她看到了上海的城市轮廓,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比电视上看到的更加壮观。

"老黄,我们真的到上海了。"许雅琴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是激动的颤抖。

下了飞机,两人跟着人流走向入境大厅。



浦东机场的现代化程度让他们震撼,宽敞明亮的大厅,先进的设备,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而高效。

"请问,你们是来旅游的吗?"入境检查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的台湾通行证,友善地询问。

"是的,第一次来上海。"黄俊贤有些紧张地回答。

"欢迎来到上海,祝你们旅途愉快。"工作人员微笑着在他们的证件上盖章。

走出机场,两人感受到了上海的热度和湿度,与台北相比确实有些差异。

他们在出租车等候区排队,很快就坐上了前往市区的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上海本地人,话很多,一路上都在热情地介绍城市的发展变化。

"两位是台湾来的吧?我一听口音就知道了。"司机师傅通过后视镜看着他们,"现在台湾来上海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上海人都很欢迎。"

"师傅,上海变化真的很大吗?"许雅琴好奇地问。

"那当然啦,我开了二十多年出租车,亲眼看着这个城市一天一个样。你们看,这些高楼大厦,很多都是最近十年建起来的。"

司机师傅指着窗外的建筑群,"特别是这几年,地铁线路越来越多,老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

一路上,司机师傅就像个热心的导游,介绍着沿途的景点和历史。他的上海口音虽然有些重,但说话很亲切,让两位老人感到温暖。

"你们住在哪个酒店?我送你们过去。"

"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店。"黄俊贤拿出手机查看地址。

"那个位置不错,去哪里都方便。而且那里的地铁站很大,是个换乘站,你们明天可以坐地铁到处逛逛。"

到了酒店,司机师傅还主动帮他们搬行李,拒绝了小费,只是说:"欢迎你们来上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酒店的服务员也很热情,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为他们办理入住手续。

在交流过程中,服务员发现他们是台湾来的客人,特意介绍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和注意事项。

"两位老师,我们这里离地铁站很近,走路只要五分钟。明天如果要坐地铁的话,可以下载一个手机应用,会很方便的。"年轻的服务员很耐心地解释。

"手机应用?"许雅琴有些困惑。

"就是地铁的软件,可以查路线,还可以用手机买票。不过如果你们不习惯,用现金也可以的。"

房间很舒适,从窗户可以看到繁华的人民广场。

两人放下行李后,决定先在附近走走,熟悉一下环境。

走在上海的街头,两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

街道宽阔整洁,行人匆匆但有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黄,你看那边好多人在跳舞。"许雅琴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

音乐节奏明快,动作简单易学,大家跳得很开心。

"阿姐,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一个领舞的大妈注意到了他们,主动走过来打招呼。

"我们是从台湾来的。"许雅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哎呀,台湾来的啊,欢迎欢迎!"大妈非常热情,"要不要一起跳跳?这个舞很简单的,我教你们。"

在大妈的热情邀请下,许雅琴和黄俊贤加入了广场舞的队伍。虽然动作不够熟练,但大家都很包容,不断地鼓励和指导他们。

"你们明天去哪里玩?"跳完舞后,大妈们围着他们聊天。

"想坐地铁去外滩看看。"黄俊贤说。

"外滩啊,那个地方很不错,特别是晚上看夜景。你们坐地铁确实很方便,从人民广场坐到南京东路,走几步就到外滩了。"

"那边有什么好吃的推荐吗?"许雅琴问。

"南京路上有很多老字号,你们可以尝尝本帮菜。还有小笼包,一定要试试,我们上海的特色。"

大妈们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地为他们介绍各种攻略。这种自然而然的热情让两位老人感到非常温暖,原本对异地生活的担忧逐渐消散。

晚餐时间,他们按照大妈们的推荐,找了一家本地餐厅。

餐厅不大,但很有特色,墙上挂着老上海的照片,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

"师傅,给我们介绍几个招牌菜吧。"黄俊贤对服务员说。

"红烧肉、白切鸡、糖醋排骨,这些都是我们的招牌。还有小笼包,是我们上海的特色。"服务员很专业地介绍。

菜品的味道确实不错,和台湾的口味有些差异,但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小笼包,皮薄肉嫩,汤汁丰富,让两人赞不绝口。

"明天我们就要坐地铁了,真的有点期待呢。"许雅琴一边吃着小笼包,一边对明天的行程充满期待。

"是啊,希望一切顺利。"黄俊贤也很兴奋,"感觉上海人都很友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回到酒店后,两人仔细研究了明天的行程路线。

从人民广场到外滩,再到南京路,基本都可以通过地铁解决。他们把路线图仔细看了几遍,确保第二天不会迷路。

"雅琴,明天就是我们的地铁初体验了。"黄俊贤躺在床上,内心充满期待。

"是啊,希望能顺利。"许雅琴也很兴奋,"今天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让我对明天更有信心了。"

两人带着对明天的期待,慢慢进入了梦乡。

03

第二天一早,许雅琴和黄俊贤早早起床,在酒店享用了丰盛的自助早餐。餐厅里有各种中西式食物,让他们大开眼界。

"老黄,你看这个煎蛋是现做的,师傅手艺真好。"许雅琴指着开放式厨房里正在煎蛋的厨师。

"这个粥也很香,是白米粥配咸菜,很有上海特色。"黄俊贤也很满意早餐的质量。



用餐时,他们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服务员小张,得知他们今天要坐地铁,主动介绍了一些实用信息。

"爷爷奶奶,现在上海地铁很方便的,可以用手机支付,也可以买实体票。你们年纪比较大,建议还是买实体票比较稳妥。"

小张很耐心地解释,"而且地铁站里都有工作人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

"那个移动支付是怎么用的?"许雅琴很好奇。

"就是用手机扫码付款,很多年轻人都在用。不过如果你们不习惯,用现金也完全没问题的。"

"我们先用现金吧,等熟悉了再学那个什么扫码。"黄俊贤觉得稳妥一些比较好。

小张还特意画了一张简单的路线图,标明了从酒店到地铁站的路线,以及他们今天要去的几个站点。

"从人民广场到南京东路只要一站,到外滩的话,从南京东路走过去十分钟就到了。"

小张在纸上画着路线,"记住,要坐2号线,往浦东机场方向的。"

准备充分后,两人带着兴奋的心情出发了。

按照小张的指引,他们很快找到了人民广场地铁站的入口。

站在地铁站入口,两人都有些震撼。

这个地铁站确实很大,有好几个出入口,指示牌清晰明了,人流量也很大,但秩序井然。

"哇,这个地铁站好大哦。"许雅琴拉着黄俊贤的手,生怕走散了。

"是啊,比台北的捷运站大多了。"黄俊贤也很惊讶,"不过标识很清楚,应该不会迷路。"

走进地铁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大理石地面光洁如镜,顶棚的LED灯柔和而明亮。

各种指示牌用中英文标注,非常清晰。

"我们先去买票吧。"黄俊贤拿出准备好的零钱。

自助售票机前排着几个人,但队伍移动很快。

轮到他们时,机器的操作界面让他们有些困惑。

"爷爷,需要帮忙吗?"旁边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他们的困难,主动走过来帮助。

"我们想买到南京东路的票。"许雅琴说。

"好的,我来帮你们操作。"工作人员熟练地在触摸屏上操作,"南京东路,3元一张,你们买两张对吧?"

"对,谢谢你。"黄俊贤递过6元钱。

很快,两张地铁票就买好了。

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他们,进站时要刷卡,出站时也要刷卡,千万不要弄丢了票。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很乐意帮助的。"工作人员的话让两人感到很温暖。

进站需要过安检,这让两人有些意外。

台北的捷运是不需要安检的,但在这里,每个乘客都要把包打开检查,通过安检门。

"请把包打开看一下。"安检员很礼貌地请求。

"好的。"许雅琴配合地打开背包。

安检员简单查看了一下,就放行了。

整个过程很快,也很礼貌,让两人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严谨。

通过安检后,他们来到了站台。

2号线的站台很宽敞,天花板很高,两侧的墙壁贴着淡蓝色的瓷砖,给人清爽的感觉。

站台上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大家都很安静,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聊天,秩序很好。

"妈妈,地铁什么时候来?"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问。

"快了,你看,那个屏幕上显示还有2分钟。"年轻的妈妈指着站台上方的电子显示屏。

许雅琴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果然有一个大屏幕显示着列车到站信息。"下一班列车还有2分钟到达",字幕不断滚动显示。

"这个真方便,不用干等着。"黄俊贤感叹道。

很快,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列车行驶声音。

随着一阵轻微的风声,银白色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

列车停稳后,车门自动打开。"请先下后上,注意安全。"车内传来清晰的提示音。

下车的乘客很快走完,等车的乘客开始有序上车。许雅琴和黄俊贤跟着人流走进车厢,找到了座位坐下。

车厢内部让他们印象深刻。

座椅舒适,地面干净,车厢宽敞明亮。墙壁上有各种人性化的设施:充电插座、紧急求助按钮、雨伞放置架等等。

"这个地铁真的很先进。"许雅琴小声对黄俊贤说。

"是啊,而且很干净,没有异味。"黄俊贤也很满意。

列车启动很平稳,几乎感觉不到震动。

车窗外是地下隧道的景象,偶尔能看到对面开来的列车,速度很快但很平稳。

04

随着列车缓缓启动,许雅琴和黄俊贤找了两个相邻的座位坐下。

车厢里的乘客不算多,大家都很安静,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闭目养神,整体氛围很舒适。

"这个车厢真的很舒服,座椅也很软。"许雅琴小声对黄俊贤说。

"而且这么平稳,一点都不颠簸。"黄俊贤也很满意,"比我们台北的捷运还要舒适。"



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两个大学生,看起来二十岁左右,正在小声讨论着什么。

其中一个女生注意到了他们,友善地点了点头。

"叔叔阿姨好。"女学生礼貌地打招呼。

"你好,小姑娘。"许雅琴很高兴地回应。

"您们是来旅游的吗?"另一个男学生也加入了对话。

"是啊,我们从台湾来的,想体验一下上海的地铁。"黄俊贤笑着说。

"台湾!"女学生很兴奋,"我一直很想去台湾呢,听说那里的夜市特别有名。"

"夜市确实很有特色,有很多小吃,而且价格不贵。"许雅琴很乐意分享,"不过上海的地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很现代化。"

"我们上海地铁现在有十几条线路,几乎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男学生很自豪,"而且还在不断扩建,以后会更方便。"

"是啊,我们同学都说,在上海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地铁。"女学生补充道,"不管去哪里,坐地铁都很方便。"

聊天过程中,许雅琴了解到这两个学生一个是学中文的,一个是学历史的,都对两岸文化交流很感兴趣。

"阿姨,能跟我们说说台湾的文化特色吗?"女学生很好奇,"我们在课堂上学过一些,但想听听真正台湾人的介绍。"

"台湾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妈祖信仰、传统节庆等等。"

许雅琴很高兴能分享自己的文化,"还有我们的民主制度,虽然有时候会有争议,但大家都可以自由表达意见。"

"那很有意思,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男学生很感慨。

正在聊天的时候,坐在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小女孩大概七八岁,和妈妈一起坐在一边,一直好奇地看着他们。

"妈妈,他们说的话我都能听懂,但感觉有点不一样。"小女孩小声对妈妈说。

"因为他们是台湾来的,虽然都说中文,但口音稍微有点不同。"妈妈耐心地解释。

听到这个对话,许雅琴主动跟小女孩聊了起来。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许雅琴很温和地问。

"我叫小雨,今年八岁了。"小女孩有些害羞,但还是回答了。

"小雨真是个好听的名字。"许雅琴笑着说,"你知道台湾在哪里吗?"

"知道,在大海的那边,要坐飞机才能到。"小雨认真地回答。

"对,很聪明。台湾是个很美的地方,有高山、有大海、还有很多好吃的。"许雅琴很耐心地介绍。

"那里的小朋友跟我们一样吗?"小雨很好奇。

"当然一样,他们也上学,也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也喜欢玩游戏。"

许雅琴想了想,"不过台湾的小朋友可能更早接触到一些不同的文化,比如日式文化、西方文化等等。"

"那他们会说英语吗?"小雨继续问。

"会啊,台湾的小朋友从小就学英语。"许雅琴回答,"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中文,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小雨的妈妈在一旁听着,很感动:"谢谢阿姨这么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不用客气,小朋友这么可爱,我很喜欢跟她聊天。"许雅琴真心地说。

这时,列车又停了一站,上来了一些新乘客。

其中有一个老爷爷,看起来八十多岁了,走路有些不稳。

立刻有几个年轻人站起来让座,包括刚才跟他们聊天的那两个大学生。

"爷爷,您坐这里。"女学生主动搀扶老爷爷。

"谢谢,谢谢你们。"老爷爷很感激,"现在的年轻人真有礼貌。"

看到这一幕,许雅琴和黄俊贤都很感动。

"这里的年轻人素质真高。"黄俊贤小声对许雅琴说。

"是啊,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保持得很好。"许雅琴也很赞赏。

随着列车继续行驶,车厢里的氛围越来越温馨。

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都很友善,偶尔的交流都很自然和谐。

许雅琴注意到车厢里还有一些细节设计,比如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区域,为孕妇准备的座椅,还有紧急呼叫按钮等等。

"这些设计真的很人性化。"许雅琴指着这些设施对黄俊贤说。

"是啊,感觉这个城市很关心每一个人的需要。"黄俊贤点点头。

列车上的LED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站点信息,还有一些公益广告和城市宣传片。

其中一个宣传片介绍的是上海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的松江府到现在的国际大都市,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上海的历史这么悠久啊。"许雅琴看着宣传片说。

"是啊,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真是不容易。"黄俊贤也很感慨。

正在他们欣赏宣传片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一个年轻人接电话的声音。

05

坐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上班族,穿着得体的西装,手里拿着公文包。他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妈妈"。

年轻人接起电话,语气立刻变得温柔起来:"妈,怎么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虽然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车厢里,附近的乘客都能听到一些。

"儿子,你在上海还好吗?工作累不累?"母亲的声音充满了关爱。

"我很好,工作虽然忙一点,但还能应付。"年轻人轻声回答,"妈,您身体怎么样?"

"我们都很好,就是想你了。"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去上海工作三年了,每次回家都待不了几天就走了。"

听到这里,许雅琴不由得放慢了和黄俊贤的谈话,开始关注这通电话。

"妈,我知道您想我,我也想您和爸。"年轻人的声音也变得有些沉重,"但是在上海的工作机会更好,能为我们家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连忙说,"妈不是要你回来,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你在上海有没有交到好朋友?有没有照顾好自己?"

"有的,我的同事都很好,室友也很照顾我。"年轻人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一些,"我每天都按时吃饭,也经常锻炼身体。"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的声音稍微放松了一些,"对了,你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看?"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妈,我正在努力争取过年的时候多请几天假,到时候我一定回家陪您和爸过年。"

"真的吗?"母亲的声音立刻充满了惊喜,"那太好了,我现在就开始准备你爱吃的菜。"

"妈,您别太累了。"年轻人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工作这么拼命,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您和爸接到上海来,让您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儿子,妈不需要过什么好生活,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母亲的声音充满了慈爱,"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不管相隔多远,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家里永远为你留着门,永远有你的位置。"

听到这句话,年轻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明显哽咽了:"妈,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会让您们过上好日子的。"

"好孩子,妈相信你。"母亲的声音也有些颤抖,"但是你也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我们是一家人,永远不会分开。"

这通电话深深触动了车厢里的许多乘客,包括许雅琴和黄俊贤。许雅琴听着听着,眼眶就湿润了。

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也在外地工作,每次通电话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那种母子之间的深情,那种离别的不舍,那种对家人的牵挂,都是如此熟悉。

更让她感动的是,这个年轻人是从台湾高雄来上海工作的。

她听出了他话语中淡淡的台湾口音,还有他提到的一些地名。

电话继续进行着。

"妈,我听说高雄最近在修地铁,是真的吗?"年轻人问。

"是啊,捷运正在修建,听说以后会很方便。"母亲回答,"不过我还是更习惯坐公交车,地铁太新潮了,我们这些老人家可能不太会用。"

"妈,地铁其实很简单的,我在上海坐了三年地铁,特别方便。"年轻人很耐心地解释,"等我回家的时候,我教您和爸怎么坐,以后出门就更方便了。"

"好好好,到时候你教我们。"母亲很高兴,"我们家小明真是长大了,都能教爸妈新东西了。"

"妈,您别这么说,是您和爸把我培养成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叫小明,声音充满了感激,"如果没有您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在上海站稳脚跟。"

"傻孩子,这都是应该的。"母亲的声音很温柔,"父母为子女付出,从来不求回报。只要你过得好,我们就满足了。"

"妈,我一定会过得好的,也一定会让您们过得更好。"小明坚定地说,"等我在上海买了房子,就把您们接过来住。"

"不用,不用。"母亲连忙说,"我们在高雄住了一辈子,这里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生活。你在上海好好工作就行,不用担心我们。"

"可是......"小明想要说些什么。

许雅琴张了张嘴,仰着头让眼泪不掉下来,可接下来那位母亲说的话让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捂着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肩膀在轻微颤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