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华沙商业区的"东方明珠"中餐厅里,五名东亚面孔的年轻人刚吃完一桌丰盛的菜肴。
当服务员递上账单时,领头的年轻人突然站起身:"我们是中国人,在同胞餐厅吃饭凭什么付钱?"
老板陈建华闻声赶来,打量着眼前这几个人,冷冷地说道:"别瞎说,你们根本不是中国人。"
空气瞬间凝固,一场离奇的较量即将开始...
01
华沙初春的黄昏,商业区的霓虹灯刚刚亮起。
"东方明珠"中餐厅里弥漫着熟悉的中式料理香气,红灯笼和中国结装饰着墙壁,营造出浓郁的东方氛围。
陈建华正在后厨查看晚餐的备菜情况。
这个45岁的福建男人,十年前怀着闯荡欧洲的梦想来到波兰,从一个小小的外卖窗口开始,一步步打拼出这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中餐厅。
他的手艺传承自家族,祖传的福建菜谱经过他的改良,既保持了正宗的中式味道,又迎合了波兰人的口味偏好。
"老板,来客人了。"服务员雅各布走进后厨,用略带口音的中文向陈建华汇报。
雅各布是个28岁的波兰小伙子,金发碧眼,但中文说得相当流利。
他在这家餐厅工作了五年,从最初磕磕绊绊的几句中文问候,到现在能够熟练地与中国顾客交流,这个过程让陈建华颇为欣慰。
"几个人?"陈建华一边洗手一边问道。
"五个,看起来是东亚面孔的年轻人,应该是游客。"雅各布回答,"他们用英语跟我说要靠窗的座位。"
陈建华点点头。
华沙作为波兰的首都,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亚洲游客,其中不乏中国游客。
作为为数不多的正宗中餐厅,"东方明珠"自然成了许多思乡游客的首选。
每当看到同胞在自己的餐厅里享用熟悉的家乡菜,陈建华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暖流。
他透过厨房的小窗口望向用餐区,五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坐在靠窗的位置。
从背影看,确实像是东亚人,黑色的头发,相对瘦小的身材。
其中三男两女,穿着休闲,背着旅行包,典型的年轻游客打扮。
"给他们推荐一下我们的招牌菜。"陈建华对雅各布说道,"如果是中国客人,记得告诉我,我去打个招呼。"
雅各布拿着菜单走向那桌客人。
陈建华继续忙着后厨的工作,偶尔抬头看一眼那边的情况。
他注意到这五个年轻人在翻阅菜单时显得格外认真,不时地相互交头接耳,用英语小声讨论着什么。
大约十分钟后,雅各布回到后厨,脸上带着一丝困惑的表情。
"怎么了?"陈建华敏感地察觉到了异样。
"有点奇怪,"雅各布挠了挠头,"他们刚开始用英语跟我交流,但在点菜的时候突然改说中文了。"
"说中文?那挺好啊,看来确实是中国客人。"陈建华笑了笑,"他们点了什么?"
"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糖醋里脊、蒸蛋羹,还有一份炒河粉。"
雅各布一边回忆一边说,"不过他们的中文发音听起来有些别扭,不太像北方口音,也不太像南方口音。"
陈建华皱了皱眉。
作为福建人,他对各地的中文方言都有一定了解。
在波兰经营中餐厅这些年,他接待过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对不同地区的口音差异相当敏感。
"可能是海外华人吧,"陈建华猜测道,"在国外长大的华裔,中文确实会带点外国腔调。"
"也许吧。"雅各布点点头,转身去准备他们点的菜品。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陈建华专心致志地准备这五位客人的菜肴。
他精心调制每一道菜的味道,希望能让这些可能的同胞品尝到最地道的中式风味。
宫保鸡丁的花生米炸得酥脆,麻婆豆腐的辣味层次分明,糖醋里脊的酸甜比例恰到好处。
当菜品陆续上齐后,陈建华决定亲自去打个招呼。
他脱下围裙,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向那桌客人。
"几位好,"陈建华用普通话热情地招呼道,"菜品还合口味吗?"
五个年轻人同时抬头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坐在最里面的一个年轻男子站起身来,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回答:"谢谢老板,菜很好吃。"
陈建华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自称领头的年轻人。
身高大约一米七五,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秀,但说话时的口音确实很奇怪,既不像大陆口音,也不像台港口音,更不像海外华人的腔调。
"请问几位是从哪里来的?"陈建华试探性地问道。
"我们...我们是从中国来的。"那个年轻人回答得有些迟疑。
"中国哪个城市?"陈建华继续追问。
五个人相互看了看,领头的年轻人说:"北京。"
"北京啊,"陈建华点点头,"我去过几次北京,那里的烤鸭特别有名。几位既然是北京人,应该很熟悉王府井、天安门这些地方吧?"
"当然,当然熟悉。"那个年轻人连忙点头,但眼神有些飘忽不定。
陈建华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他对同胞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眼前这五个人给他的感觉很不对劲。
他们的中文发音虽然能够理解,但明显不是母语水平,而且在回答问题时显得紧张和不自然。
"那你们这次来波兰是旅游还是工作?"陈建华继续套话。
"旅游,就是普通的旅游。"回答依旧简短而紧张。
陈建华注意到,这五个人在他询问的时候,总是由那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代表回答,其他人都保持沉默,只是偶尔交换一下眼神。
这种情况在正常的朋友聚餐中是不太常见的。
"好的,那你们慢用,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陈建华礼貌地说道,转身走开,但心中的疑虑并没有消除。
回到后厨后,陈建华把刚才的观察告诉了雅各布。
"我也觉得他们有些奇怪,"雅各布说,"你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我在一旁观察,发现那几个没有说话的人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表情,好像害怕被发现什么秘密一样。"
"继续观察,"陈建华嘱咐道,"如果发现什么异常,及时告诉我。"
02
接下来的用餐过程中,雅各布格外留意这五位客人的举动。
他发现了更多令人费解的细节。
首先是他们使用筷子的方式。
虽然能够正常夹菜,但手法明显不够熟练,尤其是在夹豆腐这样比较滑的食物时,显得笨拙而生疏。
作为中国人,使用筷子应该是一种本能,但这五个人使用筷子时明显需要刻意思考。
其次是他们的用餐习惯。
中国人在吃中餐时,通常会有一些共同的习惯,比如主动给别人夹菜、分享食物、互相照顾等。
但这五个人更像是各自为政,每个人只关注自己面前的食物,缺乏中式用餐的互动性。
最奇怪的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
虽然偶尔会说几句中文,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其他语言小声交谈。
雅各布虽然不能完全听清,但凭着多年的语言学习经验,他判断那不是中文的任何方言,更像是日语。
"老板,"雅各布再次来到后厨,压低声音说,"我觉得他们不是中国人。"
"为什么这么说?"陈建华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听雅各布的分析。
"他们用餐的习惯很奇怪,而且我听到他们在说日语。"雅各布说,"虽然我的日语不好,但基本的发音特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陈建华沉思了片刻。
他在波兰这些年,也接待过不少日本客人。
日本人通常比较礼貌,用餐习惯也相对规范,但很少有日本人会主动说中文,更不会声称自己是中国人。
"也许他们是在日本长大的华人,"陈建华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些华裔在海外长大,对中华文化了解不深,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老板,"雅各布有些担心,"我总感觉他们在策划什么。刚才我去收拾隔壁桌子的时候,听到他们在小声讨论什么'计划'、'按照预定方案'之类的话。"
这下陈建华真的警觉起来了。
多年的生意经验让他对各种异常情况都保持着敏感。
在餐饮行业,偶尔会遇到一些居心不良的客人,比如故意找茬、恶意投诉、甚至逃单等行为。
"你继续盯着,"陈建华叮嘱道,"如果他们有任何可疑举动,立刻告诉我。"
大约半小时后,五位客人似乎用餐完毕。
他们放下筷子,开始整理随身物品。
雅各布注意到,他们在整理背包时格外小心,几乎是在互相掩护,生怕被人看到背包里的东西。
更奇怪的是,他们开始频繁地看向餐厅的出入口,似乎在计算最佳的离开路线。
其中一个女生甚至起身去了趟洗手间,但很快就回来了,向其他人点了点头,好像是在确认什么情况。
"老板,他们要走了。"雅各布匆忙跑进后厨汇报。
陈建华透过小窗口观察,发现那五个人确实在准备离开。
他们站起身来,背上背包,但没有任何要结账的迹象,甚至没有四处张望寻找服务员。
"奇怪,怎么不叫我们去结账?"陈建华嘀咕道。
就在这时,五个人径直向餐厅门口走去。
雅各布立刻迎上前去:"请问几位需要结账吗?"
领头的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结账?为什么要结账?"
雅各布愣了一下:"因为您用餐了啊,餐费一共是280兹罗提。"
"我们是中国人,"那个年轻人突然提高了声音,"在同胞开的中餐厅吃饭,为什么要付钱?这是我们应该享受的优待。"
这句话让整个餐厅都安静下来,其他正在用餐的客人都转头看向这边。
雅各布完全愣住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什么优待?我不明白您的意思。"雅各布努力保持冷静。
"中国人在中国人开的餐厅吃饭,本来就应该免费,"另一个女生也开口了,"这是同胞之间的互助。"
陈建华听到争执声,立刻从后厨赶了出来。
他看到五个人正围着雅各布,试图强行离开餐厅。
"什么情况?"陈建华大声问道。
"老板,他们说自己是中国人,不愿意付餐费。"雅各布赶紧解释。
陈建华走向那五个人,仔细打量着他们。
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刚才用餐时的镇定,脸上写满了紧张和不安。
"几位,请问有什么问题吗?"陈建华用平静的语调问道。
"我们已经说了,我们是中国人,"领头的年轻人重复道,"同胞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们不应该在这里付钱。"
陈建华冷笑一声:"别瞎说,你们根本不是中国人。"
空气瞬间凝固了。
五个年轻人脸色大变,餐厅里的其他客人也都停下了用餐,紧紧盯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对峙。
03
"你怎么能说我们不是中国人?"领头的年轻人有些慌乱,但仍然试图坚持,"我们当然是中国人,你凭什么质疑我们的身份?"
陈建华交叉双臂,站在餐厅门口,用身体堵住了去路:"那你们证明给我看。"
"证明什么?"
"证明你们是中国人。"陈建华的声音变得严厉,"如果你们真的是中国人,那就用标准的普通话跟我对话十分钟。"
五个人相互看了看,眼中都露出了慌张的神色。
那个一直代表发言的年轻男子咽了咽口水:"我们...我们的普通话不太好,我们是在海外长大的华人。"
"海外华人?"陈建华步步紧逼,"那你们的父母是哪里人?祖籍在中国的哪个省?"
"我们...我们的祖籍是..."年轻男子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女生试图帮忙:"我们祖籍在...在广东。"
另一个男生立刻接话:"不,是在上海。"
第三个人又说:"我们是北京人。"
三个不同的答案让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
陈建华摇了摇头:"你们连自己的祖籍都说不清楚,还敢说是中国人?"
"就算我们不是中国人,但我们有中华血统,"那个女生改变了策略,"我们的祖先是从中国移民出去的,所以我们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中华血统?"陈建华几乎要笑出声来,"那你们知道中华民族有多少个民族吗?能说出几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吗?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里吗?"
五个人再次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男生试图回答:"首都是...是北京。"
"北京有几个区?"陈建华继续追问。
"有...有很多个区。"回答依然模糊不清。
陈建华转向另一个人:"你来说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中秋节...还有...还有..."那个人绞尽脑汁,最后只能说,"还有很多。"
"很多?"陈建华冷笑,"连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不知道,还敢说自己有中华血统?"
雅各布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虽然他是波兰人,但在中餐厅工作这么多年,对中国文化也有了相当的了解,刚才那些问题他都能回答上来,但这五个声称有中华血统的人却一个都答不出。
"老板,要不要报警?"雅各布小声建议。
听到"报警"两个字,五个人明显更加紧张了。
领头的年轻男子赶紧说:"不用报警,我们可以解释。"
"那你们解释。"陈建华双手抱胸,等待他们的回答。
"我们确实不是在中国出生的,"那个男子试图编织一个新的故事。
"但我们的曾祖父是中国人,所以按血统来说,我们也算是中国后裔。既然是同根同源,你作为中国人,应该照顾我们这些海外的华裔后代。"
"曾祖父是中国人?"陈建华嗤之以鼻,"那你们曾祖父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省的?什么时候移民出去的?"
五个人又开始相互看眼色,显然没有准备这么详细的背景故事。
"这些...这些我们不太清楚,"一个女生支吾道,"年代太久远了。"
"年代久远?"陈建华提高了声音,"如果真的是你们的曾祖父,你们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基本信息?"
就在这时,餐厅里的一位波兰客人站起身来,用英语对陈建华说:"需要我帮忙报警吗?我刚才全程都在观察,这几个人明显是在撒谎。"
这句话让五个年轻人更加慌乱。
其中一个人忍不住用日语说了一句什么,立刻被同伴用眼神制止。
"刚才那是什么语言?"陈建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没...没什么,我们在说中文方言。"那个人慌忙掩饰。
"中文方言?"陈建华冷笑,"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走过大半个中国,从来没听过这种方言。"
陈建华突然用福建话对他们说了一段话:"你们这些人在这里装什么装?我一眼就看出你们不是中国人,还想骗我?"
五个人完全听不懂,脸上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听不懂吧?"陈建华切换回普通话,"刚才我说的是福建话,如果你们真的是华裔,至少应该听懂一些中国的方言,但你们连一个字都听不懂。"
"我们...我们从小在国外长大,不懂方言很正常。"其中一个人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那好,我用最简单的普通话问你们,"陈建华决定彻底戳穿他们的谎言,"中国有多少个省份?"
五个人面面相觑,没有人能够回答。
"长江和黄河,哪一条更长?"
依然没有回答。
"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多少?"
还是沉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
这次终于有人举手:"1949年?"
"不错,总算答对一个,"陈建华点点头,"那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叫什么名字吗?"
又是一片沉默。
陈建华摇了摇头:"连国歌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敢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我看你们连最基本的中国常识都不懂。"
"老板,"雅各布在旁边提醒,"要不要检查一下他们的证件?"
听到这个建议,五个人的脸色彻底变了。
他们开始频繁地相互交换眼神,明显是在商量对策。
"对,拿出你们的证件让我看看,"陈建华伸出手,"既然你们坚持说自己是中国人或者华裔,那就拿出证据来。"
"证件...我们的证件不在身边。"领头的男子结结巴巴地说。
"不在身边?"陈建华冷笑,"出国旅游会不带护照?你们当我是傻子吗?"
这时,其中一个女生可能是承受不住压力,开始悄悄往后退,似乎想要寻找逃跑的机会。但陈建华早就注意到了她的动作。
"想跑?"陈建华大声说道,"雅各布,去把门锁上,今天不把这件事搞清楚,谁都别想走。"
04
雅各布立刻走向餐厅大门,虽然没有真的锁门(这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但他站在门口,用身体阻拦任何想要离开的人。
餐厅里的其他客人也都停止了用餐,专注地观看着这场愈演愈烈的对峙。
"你们没有权利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其中一个女生试图据理力争,"我们要离开这里。"
"当然可以离开,"陈建华平静地说,"但是必须先付清餐费,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
"我们已经说了,我们是华人,应该享受同胞优待。"那个戴眼镜的男子还在坚持这个荒谬的理由。
陈建华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方法。
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好,既然你们坚持说自己是中国人,那我们就用中文交流。现在我问你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你们真的是中国人,这些问题应该很容易回答。"
五个人紧张地点点头。
第一个要求就让五个人彻底傻眼了。
"第一个问题:请你们用中文背诵九九乘法表的前三行。"
九九乘法表是每个中国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显然从来没有学过。
"我们...我们忘记了。"其中一个人勉强回答。
"忘记了?"陈建华嗤笑,"那好,更简单的问题:用中文数数,从一数到二十。"
五个人相互看看,那个领头的男子开始数:"一、二、三、四、五..."数到五的时候就停下了,显然不知道后面怎么说。
"六、七、八、九、十..."另一个人试图接着数,但发音极不标准,而且在"十"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了。
陈建华摇摇头:"连最基本的中文数字都不会,还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我们可能在语言方面有些生疏..."那个女生试图辩解。
"生疏?"陈建华打断了她,"那我问你们一些不需要语言的问题。中国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
"红色的...上面有...有星星。"有人回答。
"几颗星星?什么样的星星?"
又是沉默。
陈建华失去了耐心:"五颗星,一颗大星四颗小星。连自己国家的国旗都不认识,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
就在这时,那个一直比较安静的女生突然开口了,但她说的不是中文,而是一连串流利的日语。她似乎是在向同伴抱怨什么,语速很快,情绪激动。
餐厅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得出来,那绝对不是中文的任何方言。
"刚才那是什么语言?"陈建华严厉地问道。
五个人的脸色都变得苍白,意识到刚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是...那是我们家乡的方言。"那个女生试图掩盖。
"方言?"陈建华冷笑,"我刚才听得很清楚,那是日语。我在波兰这些年,接待过很多日本客人,对日语的发音特点很熟悉。"
被彻底识破后,五个人开始显得更加慌乱。他们频繁地相互使眼色,似乎在商量是否要承认真实身份。
"现在我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陈建华严肃地说,"拿出你们的护照或者其他身份证件,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是哪国人。如果你们拒绝,我就立刻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
听到要报警,五个人明显更加紧张了。他们开始用日语小声讨论,虽然声音很低,但陈建华还是能听出那确实是日语。
"别用日语商量了,"陈建华直接点破,"你们的身份已经暴露了。现在老实交代,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冒充中国人?"
过了一会儿,那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似乎做出了决定。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从背包里拿出了一本护照。
"好吧,我们确实不是中国人。"他无奈地承认,"我们是日本人。"
陈建华接过护照,翻开一看,上面印着"日本国护照"的字样,持照人姓名是"田中雅人"。他又看了看照片,确实是眼前这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
"田中雅人?"陈建华念出了护照上的名字,"26岁,东京都人。现在其他人也把护照拿出来。"
在陈建华的坚持下,其他四个人也陆续拿出了自己的护照。佐藤美香,24岁,大阪人;山田健太,27岁,名古屋人;小林真理,25岁,京都人;铃木智也,23岁,横滨人。全部都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现在你们总该老实了吧,"陈建华把护照还给他们,"为什么要冒充中国人?为什么觉得冒充中国人就可以不付餐费?"
田中雅人低着头,显得很羞愧:"我们...我们只是想试试看这种方法是否有效。"
"什么方法?"
"就是...利用同胞身份来获得优待。"
陈建华气得脸都红了:"你们把中国人当什么了?你们以为中国人都是傻子,会被你们这种低级的骗术蒙骗?"
"我们没有恶意..."佐藤美香小声说道。
"没有恶意?"陈建华提高了声音,"你们冒充别国身份,试图逃避餐费,这不叫恶意叫什么?"
05
就在这时,餐厅里的一位客人突然站起来说:"我刚才用手机录下了整个过程,需要的话可以作为证据。"
听到有录像,五个日本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老板,现在怎么办?"雅各布问道。
陈建华沉思了片刻:"先让他们付餐费,这是最基本的。至于其他的,我需要考虑考虑。"
"我们...我们会付餐费的。"田中雅人赶紧说,"但是能不能不要声张这件事?"
"不要声张?"陈建华冷笑,"你们做出这种事情,还想瞒天过海?"
"我们真的知道错了,"小林真理几乎要哭出来了,"我们只是年轻不懂事,做了愚蠢的事情。"
"年轻不懂事?"陈建华摇摇头,"你们都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不是三岁小孩。而且我怀疑你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这句话让五个人都愣住了,田中雅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你...你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们刚才的表现太熟练了,"陈建华分析道,"从进门到点菜,从用餐到逃单,每一步都很有计划性。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预谋的行为。"
五个人相互看了看,眼中都露出了恐慌的神色。
陈建华继续说:"而且你们刚才用日语讨论的时候,我虽然听不懂具体内容,但能感觉到你们在商讨什么策略。我猜你们之前一定在其他地方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没有...我们没有..."山田健太试图否认,但声音明显缺乏说服力。
"没有?"陈建华盯着他们,"那你们敢不敢让我检查一下你们的背包?如果真的是清白的,应该不会拒绝吧?"
听到要检查背包,小林真理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她下意识地紧紧抱住自己的背包,这个动作立刻被陈建华捕捉到了。
"你的背包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吗?"陈建华直接问小林真理。
"没有...没有什么..."小林真理的声音颤抖着。
"那为什么不敢让我看?"
"这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陈建华冷笑,"你们刚才冒充中国人试图逃单的时候,怎么不考虑我们的感受?现在却要谈隐私?"
陈建华转向雅各布:"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我觉得这几个人的问题不简单。"
"不要报警!"田中雅人急忙阻止,"我们愿意配合调查,也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既然愿意配合,那就把背包打开让我看看。"陈建华坚持要求。
五个人再次用日语交流起来,声音很低,但情绪明显很激动。
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
最终,田中雅人似乎说服了其他人。
他点点头,对小林真理说了几句日语。小林真理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慢慢地放下了背包。
"我...我可以自己拿出来给你看。"小林真理说。
"不用,我自己来。"陈建华不给她任何操作的机会,直接拿过背包,开始检查里面的物品。
背包里的东西很普通:几件换洗衣物、化妆品、充电器、一些零食...
但在背包的夹层里,陈建华发现了一个笔记本。
当他翻开这个笔记本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