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大医生来啦》全国爱牙日专访魏福兰

0
分享至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能够让全民关注口腔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由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树兰(济南)医院冠名播出的《大医生来啦》节目邀请到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口腔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魏福兰教授做客。作为首届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医师、省级最美医生,魏院长在口腔正畸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人在开场时提到,如今很多老百姓对牙齿保健意识的提升,往往始于“牙疼起来真是要命”的切身体验,或是面对“周期长、费用不便宜”的治疗时的无奈感叹,魏院长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随着人们健康和美意识的觉醒,口腔正畸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解决病痛,转变为一个“让牙齿从丑小鸭变美的过程”。无论是关上牙缝、矫正地包天,还是通过种植牙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大众的追求越来越精准化和舒适化。

当谈及一口好牙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时,主持人和魏院长共同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欧美影视作品中演员们洁白整齐的牙齿,与国内部分综艺嘉宾中常见的牙齿缝隙或小虎牙形成了对比。甚至有家长在相亲时会特别关注对方的牙齿状况,认为“一口好牙能折射出家庭甚至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或家长的健康意识”。魏院长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她强调,如今正畸已不再是拉低身份的事情,而是“你更高层次的一个需求,是你认识到了口腔健康的重要,并且现在手段也越来越多了”。从传统的“带钢牙”到如今“看不见”的隐形矫治,正畸正成为人们“悄悄变美”、“无痛化、舒适化变美”的选择,是提升气质和形象的重要加分项。

那么,我们常见的牙齿问题,如拥挤、牙缝、牙凸、牙齿严重磨损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魏院长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剖析。她指出,这背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骨骼、牙齿、肌肉退化次序不一致导致的牙骨量不调。同时,现代人饮食趋向柔软精细,“蛋糕吃得多了”,对颌骨的刺激减弱,也使得牙齿不齐的几率增加。幸运的是,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定期检查,主动进行牙齿矫正,如今“初高中的孩子,你看有近一半的孩子都戴着牙套”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成年人是否还能进行正畸,以及牙齿松动了还能不能做正畸,这是许多成年人关心的问题。魏院长明确表示,“治牙不分年龄,每个年龄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年龄对我们正畸来说不是限制,什么是限制啊?牙周是不是健康是限制。”她生动地将牙齿比作树,牙槽骨就是周围的土壤,“如果你的年龄是30岁,可能你可以做,40岁可以做,50岁可以做,但有些人可能20几岁,牙周这个牙槽骨吸收的都很多那种,那我们就说跟成人的正畸就不一样了。”她强调,牙周的健康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而非单纯的遗传。

“牙齿松动了,还做什么正畸呀?”这是很多患者的担忧。魏院长解释道,牙齿本身是有生理动度的,“就像树一样,树根周围的土没了,你这个树就不牢固了。”正畸过程中的动度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治疗结束后骨改建完成,牙齿会恢复到原来的生理动度。她甚至指出,正畸过程反而能帮助提前发现潜在的松动问题,并进行维护,防止情况恶化。谈及正畸过程中最常被问及的疼痛问题,魏院长将其形容为一种“酸胀的感觉”,就像“长时间没运动,突然运动跑步以后,小腿的肌肉的酸胀”。她详细描述了这种疼痛的规律:戴上牙套后头几天最明显,一周后会逐渐消失;每次复诊后也可能有短暂不适,但几次后会适应。她笑称,曾有过病人因感觉不到疼痛而担心医生没加力。她强调,疼痛感成人会比青少年明显一些,但总体都在可忍受范围内。

围绕“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的主题,魏院长深入阐述了口腔与全身系统的关联。牙齿不齐会影响咀嚼效能,“你的咀嚼效能是受影响的,咀嚼效能受影响的情况下,他消化是受影响的,消化受影响,增加了胃肠的负担,对你全身的健康就是不利的。”更严重的是,清洁不到的死角易引发牙周炎,“牙周炎跟什么?跟全身疾病是密切相关的,糖尿病、心脏病都是跟牙周炎是密切相关的。”口腔中的细菌和炎症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

针对哪些情况需要进行矫正,魏院长给出了清晰的指引:牙齿拥挤、清洁困难;牙缝大导致食物嵌塞;咬合异常引起牙齿磨损严重;缺牙修复间隙不足;以及牙突影响美观等。她同时提醒,正畸如同“锦上添花”,在追求美观之前,必须确保牙周健康,有时甚至会“歪打正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牙周问题。对于“门牙有缝能发财”的传统说法,魏院长科学地进行了破除。她指出,门牙缝隙的原因多样,可能是儿童的唇系带附着过低、有多生牙,也可能是成人的牙量骨量不调,或是牙周炎导致的“扇形散开”。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绝不能简单地与吉凶挂钩。

在选择矫治器时,有传统的金属托槽、兼顾美观的陶瓷托槽、方便的隐形牙套,以及完全隐形的舌侧托槽。魏院长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金属托槽经典高效;陶瓷托槽美观但稍脆弱;舌侧托槽真正隐形但操作复杂、费用高、异物感强;隐形牙套则方便隐蔽但对患者自律性要求高。她特别强调了隐形牙套的“三大要求”:一定一定刷好牙,否则会成为细菌温床;每天佩戴20-22小时;以及务必使用咬胶,“每个牙都要咬,整体的要咬个三到5分钟”,确保牙套与牙齿完全密贴,让力量精准发挥作用。她将正畸过程形象地称为“一场为期一到3年的美丽长征”,需要患者充分的心理建设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包括认真清洁、准时复诊,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最后,魏院长澄清了几个常见的误区:正畸不能解决所有塞牙问题,尤其是牙周病导致的黑三角;不能保证口腔溃疡不再犯,这更多与免疫力相关;牙齿散乱需先治疗牙周等基础疾病;正畸后咀嚼效率的提升是客观的,但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并非“绝对的大幅度提升”;正畸更不是“万能美容术”,无法改变骨骼问题和面部皮肤的增龄性变化。她建议,选择有正畸专业背景的医生,进行完备的术前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是成功正畸的关键。

节目尾声,魏院长再次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心理上的坚持,相信正畸带来的健康与美好;治疗中的坚持,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以及日常维护的坚持,定期进行牙周等专业检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让我们以全国爱牙日为契机,提升口腔健康意识,关注牙齿健康,拥抱更美好的生活。“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本期节目嘉宾

魏福兰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 副院长

山东省口腔质控中心 常务副主任

首届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山东省优秀医师 省级最美医生

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 三八红旗手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儿童及成人各类错颌畸形的矫治,尤其在隐形矫治与疑难病例多学科联合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致力于实现美学、高效、稳定、健康的口腔正畸。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7项。


《大医生来啦》栏目由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主办

《大医生来啦》节目由树兰(济南)医院冠名播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闪电新闻 incentive-icons
闪电新闻
山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首发平台
265430文章数 2365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