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部几个省互相竞争越来越激烈,湖北 “一个省会(武汉)带两个副中心(襄阳、宜昌)” 的发展布局,正走到关键的时候。襄阳和宜昌这两座城市的经济总量都已经超过 6000 亿元了,正使劲往 “万亿” 目标冲。这不光是这两座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更会成为湖北在跟湖南的竞争中,稳稳占上风的关键转折点。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湖北双城什么时候能冲万亿?襄阳宜昌的时间表
先看最新数据:2024 年的时候,襄阳的经济总量到了 6102 亿元,宜昌更厉害点,有 6191 亿元 —— 俩城市都稳稳排在中部非省会城市的前两名。这成绩不是碰巧来的,是两座城市好几年持续发力的结果:宜昌这四年里,经济总量连跨两个 “千亿台阶”,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关键指标,增速一直比全国快、比全省快。
从官方计划来看,宜昌已经明说:“争取用 5 年左右时间,把全市经济总量做到万亿级”。按这个计划算,宜昌差不多能在 2029 年前后突破万亿。襄阳虽然没明确说啥时候冲万亿,但它是湖北的工业重镇,最近几年发展很稳,跟宜昌的差距也在慢慢缩小。以 2024 年的经济总量为基础,如果每年能保持 7% 左右的增长速度,襄阳大概会在 2029 到 2030 年之间,跟宜昌先后进入 “万亿城市俱乐部”。
这个时间表,刚好跟湖北 “一主两副” 战略深化的节奏对上了。从 2003 年确定武汉、襄阳、宜昌 “金三角” 发展格局开始,这三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全省的比重长期稳定在 55% 以上,成了支撑湖北经济的核心骨架。等襄阳和宜昌都冲进万亿城市行列,湖北会成为中部第一个拥有三个万亿城市的省份 —— 这种格局上的变化,会彻底改变中部省份的竞争形势。
二、为什么能甩开湖南?湖北的 “多点支撑” 更靠谱
襄阳和宜昌冲万亿的过程,说到底是湖北经济结构变优、升级的过程,这也是湖北能拉开跟湖南差距的核心原因。2023 年的时候,湖北经济总量是 55803.63 亿元,湖南是 50667.5 亿元,湖北比湖南多了大概 5136 亿元。这个差距看着不算特别大,但等襄阳和宜昌的经济能级提上去,差距会越拉越大。
先看产业发展的情况:湖北正在建一套更均衡、更高端的产业体系。宜昌以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为核心的 3 个主打产业,再加上 2 个辅助产业,已经形成了 “扎堆发展” 的效果 —— 邦普、山东海科、广州天赐这些新能源材料企业都落户宜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像兴发集团、宜化集团这些龙头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里占的市场份额特别大。襄阳则在汽车产业升级上抓住了机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带搞得热火朝天,给传统汽车产业添了新动力。
更关键的是,湖北正通过 “宜昌、荆州、荆门、恩施” 组成的 “宜荆荆恩” 城市群,让产业协同发展。比如宜昌要建精细磷化产业中心,荆州搞 “碳 - 磷 - 硅 - 盐” 化工融合基地,荆门发展国家绿色化工示范基地 —— 四个地方分工明确、互相配合,要一起打造世界级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这种 “扎堆发展、各有侧重” 的模式,比湖南过度依赖长沙的 “单极模式” 靠谱多了:既能扛住市场风险,又能释放更多增长潜力。
湖南的经济虽然也在增长,但产业太单一,主要靠工程机械这些传统行业;而湖北已经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这些有前景的新兴产业里,搞出了多个突破点。湖北还规划,到 2025 年的时候,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整车产值要达到 1500 亿元,汽车零部件和后市场的产值要达到 800 亿元 —— 这种产业升级的速度,湖南现在很难跟上。
三、总结:万亿之后,湖北会更稳
等襄阳和宜昌都迈入万亿城市行列,湖北经济发展的 “基本框架” 会更稳固。到时候,湖北会形成 “武汉(2 万亿以上)、襄阳(万亿)、宜昌(万亿)” 的 “三极支撑” 格局 —— 这种多点支撑的经济结构,扛风险能力更强,发展的韧性也更足。
从历史数据能看出来:2003 年湖北 “一主两副” 格局刚定的时候,武汉、襄阳、宜昌三者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全省的 55.8%;到 2024 年,这个比例还是稳定在 55.7%—— 说明这个发展格局科学、能持续。等襄阳和宜昌冲进万亿俱乐部,这个核心骨架的支撑作用会更明显,能推着湖北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台阶。
再看湖南,它的问题很明显,虽然也是一主两副,太靠长沙了。2024 年长沙经济总量过了1.5万亿,但第二大城市岳阳才5000 亿出头左右,另外一副衡阳更是不到4500亿。这种 “只靠一个城市” 的发展模式,不仅容易导致省内发展不均衡,还会让全省经济增长面临更大风险 —— 万一长沙的产业遇到波动,整个湖南的经济都会受影响。
而且,襄阳和宜昌冲万亿的过程,也是湖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从原来靠资源(比如矿产),变成靠创新;从传统制造,变成高端智能制造。这两座城市的转型之路,就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 比如宜昌从传统化工变成绿色化工,襄阳从传统汽车产业转向新能源汽车,都给湖北经济添了新活力。
能想到,等襄阳和宜昌都迈入万亿城市的行列,湖北在中部省份的竞争里就能稳稳站在领先位置了。这不光是经济总量上的跨越,更是发展质量、产业水平、区域协同能力的全面提升。到时候,湖北会凭着更均衡的发展格局、更高端的产业结构、更强的创新能力,在中部崛起里占更有利的位置,跟湖南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对湖北来说,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责任 ——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帮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此,您的看法是?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