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温情喜剧片《再见,坏蛋》悄然登场,却在仅上映六天、斩获26.7万元票房后匆匆撤档。
这部由湖北导演俞钟执导、陈明昊主演的影片,因吴京的客串及出品人身份本就备受瞩目。
可相较于吴京过往作品动辄数十亿的票房佳绩,此次的票房滑铁卢宛如一记重锤,敲碎了他“票房保证”的光环。
更富戏剧性的是,票房失利的同时,网友对吴京多年前言论的“深挖式”讨论接踵而至,一场围绕其“人设争议”的舆论浪潮迅速蔓延。
温情转型遇冷市场
《再见,坏蛋》以武汉老城区为舞台,讲述混混大武助力患癌男孩完成遗愿的故事,试图凭借温情叙事打破吴京一贯的“硬汉”形象。
影片全程在武汉拍摄,还获得当地重点扶持,吴京不仅客串出演,更以出品人身份深度参与制作。但宣发环节几乎零投入,排片占比长期低于0.1%,上座率仅1%,影院很快将其边缘化。
再加上同期《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强势吸流,《再见,坏蛋》最终沦为暑期档的“透明影片”。
过往言论成争议导火索
票房失利后,网友开始“考古”吴京早年言论。2017年《战狼2》宣传时,他曾提及“坦克没有后视镜,枪炮没有眼睛,黑人的语言听不懂”等内容,被指缺乏文化敏感度。
而“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这类“硬核”表述,如今被解读为“炫耀经历”。
更关键的是,他早年“满洲正白旗后裔”的说法、综艺里打断妻子发言的片段,以及“战狼是拍给中国女性观众的情书”等言论,遭到女性观众批评,认为其带有“爹味”和“大男子主义”。
这些碎片化内容经短视频平台二次创作,迅速演变成全网热议的话题。
官媒关注与性别议题双重压力
舆论发酵中,官媒对《再见,坏蛋》票房失利的集中报道成为关键转折点。报道虽未直接指责吴京,但“行业警示”“摆脱流量依赖”等表述被解读为官方态度,暗指“爱国标签”与“硬汉人设”已难支撑票房。
与此同时,性别议题的讨论让吴京陷入更大争议。豆瓣差评中,女性观众占比明显较高,其过往言论被贴上“不尊重女性”的标签,甚至有网友将缅甸电诈事件与之关联,调侃“战狼护照能救人吗?”。
人设争议引发行业思考
截至撤档,《再见,坏蛋》片方分账仅9.3万元,还不及顶流明星半集片酬。
吴京从“国民硬汉”沦为舆论争议焦点,这一转变暴露出影视圈三大问题:资本对创作的过度干预、舆论对艺术的不当影响、人设对演员的反噬效应。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观众对“过度包装英雄形象”的厌倦,以及对真实、多元故事的渴望。正如网友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创作者。”
当硬汉光环渐褪
吴京的经历,恰似一面镜子,照出娱乐圈人设经济的脆弱。从《战狼》系列点燃的爱国热情,到如今围绕“硬汉”标签的争议,这一转变并非偶然。
当市场回归理性,观众开始用票房投票,那些依赖标签和话题的作品终将暴露短板。或许,就像吴京在《战狼》中塑造的冷锋需直面现实,演员的职业生涯也需在光环褪去后,重新找到与时代同频的共鸣点。
毕竟,真正的英雄主义从不是打造神话,而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选择真诚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