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越狠爬得越高,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分享至

本文改编自真实事件,情节略有润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王铁根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村子蜷缩在山坳里,土地贫瘠得连野草都长得稀疏,可他从小就养出了好吃懒做的性子。别家孩子天不亮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他却躲在草垛里睡觉;到了上学的年纪,他要么逃课去掏鸟窝,要么在课堂上捣乱,没过多久就辍学回了家。

十岁那年,他趁生产队的人不注意,偷偷掰了半袋玉米,藏在山洞里生火烤着吃。被队长发现后,他不仅不认错,还梗着脖子反驳:“地里的东西凭啥只能你们拿?我吃点怎么了?” 队长气得要揍他,他撒腿就跑,钻进山林里躲了两天,直到家里人好说歹说才肯出来。十五岁时,他更是胆大包天,趁邻居家没人,撬开门锁偷了半袋小麦,想拿到镇上换钱买糖吃。邻居发现后,带着人追了他好几里地,终于把他堵在河边。面对众人的指责,他却死活不肯把小麦交出来,最后还是他爹跪下求情,才把事情了结。

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混混,却在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找到了 “出头” 的机会。那时,村里来了工作组,要选拔 “积极分子” 带头搞运动。王铁根眼睛一亮,觉得这是改变命运的好时机。他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工作组驻地,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打扫院子,嘴甜得像抹了蜜。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工作组 “揭发” 村里的 “问题人物”—— 谁家藏着旧时代的铜钱,谁家祖上是地主,谁家跟 “反革命” 沾过边,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没过多久,他就被任命为村里的 “造反司令”。戴上红袖章的那天,他特意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攥着一根武装带,在村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眼神里满是得意。从那以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天天带着人到处 “抓坏人”。村里的老地主李大爷,成了他第一个 “开刀” 的对象。



第一次批斗大会上,王铁根让人把李大爷五花大绑,押到老槐树下。他亲自给李大爷戴上高帽,高帽歪歪斜斜的,上面用黑笔写着 “打倒地主分子”,旁边还画了个叉。木牌则用铁丝拴在李大爷脖子上,勒得老人直咳嗽。“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还藏着金条?是不是还想着复辟?” 王铁根一脚踹在李大爷的膝盖上,老人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膝盖磕在石头上,瞬间渗出血来。李大爷喘着气,虚弱地说:“没有…… 我真的没有……” 王铁根哪里肯信,扬起武装带就往老人背上抽。武装带的金属扣划过皮肤,留下一道道血痕,没一会儿,老人的衣服就被血浸透了,头一歪,昏死过去。

可王铁根还不罢休,又把目标对准了富农家的女儿林秀。林秀长得白净,还读过几年书,是村里少见的文化人,平时喜欢穿一件碎花衬衫,走到哪儿都引得人多看两眼。王铁根却说她 “资产阶级思想严重”,把她拉到批斗台上。他让人找来两只破鞋,鞋底子上还沾着泥和草屑,硬往林秀脖子上挂。“你不是爱干净吗?不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 王铁根扯着林秀的头发,强迫她低下头,“给大伙儿说说,你是不是跟地主崽子有一腿?是不是还想过好日子?”

林秀又羞又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可她咬着牙,一句话也不肯说。王铁根见状,抬手就扇了她一巴掌,清脆的响声在广场上回荡。他还让几个跟班的往林秀身上扔烂菜叶、扔石头,嘴里骂着难听的话。批斗会结束后,林秀被人送回了家,可她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当天晚上,她趁着家人不注意,悄悄走到村头的井边,纵身跳了下去。

第二天一早,有人发现了林秀的尸体,她的眼睛还睁着,像是在无声地控诉。王铁根听说后,却满不在乎地撇了撇嘴:“自寻短见,活该。谁让她不配合运动的?” 可就是这样的 “狠劲”,让他得到了上级的赏识。没过多久,他就入了D,还被调到公社当干部。

自从从村里调进公社,他腰杆挺得更直了,嗓门也亮得能穿透三层砖墙 —— 武斗正烈的日子里,他成了最风光的 “红色先锋”。

那天深夜,他鬼鬼祟祟摸进书记办公室,门轴 “吱呀” 一声响,惊得窗外蟋蟀停了鸣。昏暗的煤油灯下,他从抽屉里翻出一份泛黄的名单,手指在 “公社书记” 四个字上反复摩挲,嘴角勾起一抹阴笑。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