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首批5A!一个村卫生室何以成为健康乡村成都样本?|寻医成渝

0
分享至

封面新闻记者 张焱 周家夷 受访者供图

“一老一小”的健康保障,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国家推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落点。2023年,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迅速行动,切实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大胆探索创新模式。

本期封面新闻“寻医成渝”大型主题报道,特别聚焦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东方社区卫生室,关注其在破解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难题方面的担当与作为,以及如何成为践行国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政策的鲜活样本。

1

关爱“银龄”不忘“护苗”

优质服务暖了群众心

“叶大爷,你们慢慢走哈,何医生中午就赶回来了,你们下午两点过过来扎针刚刚好……”“好的,谢谢你了哟,廖老师。我们回去吃了饭休息一下就过来。”2025年9月15日上午,家住青白江姚渡镇东方社区的叶大爷在家人的照顾下,走出社区卫生室,忙不迭地向刚刚为自己做了徒手抗阻训练、起身相送的康复技师廖曦打招呼。

60多岁的叶大爷家住东方社区,今年8月的一天,因高血压突发脑梗,好在救治及时,未伤及性命,但脑梗引发的后遗症却十分明显——出院回家后,叶大爷四肢无力、无法言语,还伴有右侧偏瘫,就连上下楼梯都需要人背。从医院回来,东方社区卫生室的坐诊医生何医生根据他的恢复情况,专门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灸理疗”治疗方案:每天上午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下午则安排中医针灸调理。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叶大爷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看着他一天天好转,我们都非常欣慰。”何医生说。

当天上午,何医生先后为8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完成治疗、开药,“有一些是来测量血糖血压的,还有一些是来慢病随访管理和健康咨询的。”廖曦介绍说,每天看着社区居民们愁容满面而来,眉头舒展而去,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除了老年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关注焦点。在国家“一老一小”民生政策的倡导下,我们既要呵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要重视儿童的全面成长。现实中,不少家庭面临诸如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对运动缺乏兴趣,以及摄入不多却体重超标成为“小胖墩”等问题,这些都令家长倍感关切与忧心。

“真没想到,社区考虑得比我们家长还周到,今年暑假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体适能训练班,重点就是帮助提高体能、增强体质,还能科学控制体重。我家孩子以前在中班的时候,不太爱说话,也不太听指令,总是一个人待着,我和他妈妈一直担心是不是有自闭倾向。没想到参加这个体适能班之后,变化特别明显——不仅体重降了,整个人也活泼多了!”鲁力(化名)家住东方社区,说起社区针对小孩们创新开展的这个体适能训练班,立马赞不绝口。他的孩子格外内向,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刚开班时,这孩子满教室跑、乱翻教具,根本坐不住。”廖曦回忆,针对孩子的情况,专业老师定制了引导方案——从简单的走、跑、跳训练,到平衡木、小组互动游戏,循序渐进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与社交兴趣。两个多月后,孩子不仅愿意和同伴玩耍,还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变化大到我们不敢信!”

东方社区卫生室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作为破解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难题方面的探索和作为,除了做好银发医疗服务外,他们还结合当前儿童出现的“小胖墩”较多、心理脆弱现象增加的实际情况,与社区协作,积极探索“体卫融合”服务模式,从5月开始启动了3-12岁儿童“体适能”训练。通过对儿童进行走、跑、跳及平衡木等适应性训练,达到强化儿童体格、培养运动技能、提高认知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卫生室还邀请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走进周边职业高中开展脊柱侧弯预防讲座,教学生科学运动、规避损伤风险。更让家长暖心的是,这一系列服务全程免费,“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了大家心坎里。”

其实,东方社区作为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所辖的一个典型涉农社区,社区地处成都市“青新通风廊道”核心地带,幅员面积6.56平方公里,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三大共性挑战──“服务效能低、资源分布不均、健康干预滞后” 的困境。近年来,在国家“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医改部署之下,对东方社区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卫生院,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民医院集团指导支持下,严格遵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和培训“八统一”标准,在东方社区卫生室创新构建“标准化建设筑基、同质化服务提质、精准化公卫赋能”的三化融合模式。该模式实施后成效显著,2025年2月东方社区卫生室以优质服务能力、规范管理体系和创新健康干预机制,顺利通过成都市相关评审,成为成都仅有5家5A级村卫生室之一。


八段锦示范

2

建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践行乡村卫生服务样本

东方社区卫生室的建设,始于2017年,但真正的“涅槃”在2023年,姚渡镇卫生院决定,将东方社区卫生室打造为300平方米的5A级村卫生室,形成“三化一体”的创新模式,冲刺践行国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政策的鲜活样本。

姚渡镇卫生院院长杨伟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们依托《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按照“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标准,将东方社区卫生室的建筑面积从100㎡扩至300㎡,卫生室经全面升级改造,功能区布局合理,除了卫生室标准的七区以外,还涵盖有残疾人康复训练区、智慧健康管理中心和中医特色诊疗区,室内环境温馨整洁。

“场地和硬件都容易达成,难在人员配置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杨伟华院长介绍,他们在上级主管单位的指导下,以“大学生村医计划+医院骨干下沉”模式破解人才短缺难题。一方面,通过积极响应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注入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姚渡镇卫生院骨干下沉坐诊、培训与指导,传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与医防融合工作,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参与医院组织的培训、工作例会及各类能力提升培训,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24岁的熊迁医生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医,已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此外,针对东方社区覆盖常住居民7200余人和两所学校共6000余名师生的实际,姚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医师定期下派机制,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门诊诊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针灸、火罐、敷贴等20余种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引入国家级非遗李氏杵针疗法,推出中医药特色制剂,增设中药熏蒸、中医音乐疗法等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且将服务范围延伸至残疾人康复理疗领域,一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针对疑难病症,卫生室还搭建与姚渡镇卫生院、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三级远程会诊平台,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出夜间18-21点延时诊疗服务,全方位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健康服务需求。

得益于姚渡镇卫生院遵循乡村一体化“八统一”原则,紧扣乡村医疗卫生改革方向,从资源分配、组织建设、人员管理、药品供应、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八个方面实施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东方社区卫生室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阳光康复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提供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已为居民建立6552份健康档案,建档率90.89%,家庭医生签约3695人,签约率达51.26%,其中重点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95%,满意度93%。


义诊活动

3

数智赋能

破解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难题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数智赋能是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堵点的举措之一。

“你好!我是‘小姚’,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2025年2月下旬,姚渡镇卫生院正式上线“小姚”健康管理平台,打造全方位智慧健康监测,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服务,实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智慧监测系统与物联网医疗设备及微信服务平台相结合,通过可穿戴健康设备对辖区签约居民进行动态监测,监测预警信息同时推送给家庭医生、用户及家属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杨伟华表示,“小姚”试运行大半年以来,通过在健康、亚健康、慢性病等各类人群中试用,其智慧健康管理的效果已经呈现,得到了试用者的认可。

而通过“小姚”这一数智平台的赋能,医疗服务效率和健康管理效能得到双重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参与定期随访管理和日常健康监测,“小姚”平台监测的异常数据实时推送,家庭医生结合日常随访管理情况分析,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必要时提供上门诊疗、紧急救治及疾病跟踪转介等干预服务。

此外,社区卫生室还借助智慧健康监测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居民健康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分析,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迅速干预。通过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强化慢性病管理,增强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居民满意度。


“小姚”平台页面

“‘小姚’平台的推出,对居民健康动态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说,真正解决了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协会农村卫生分会会长杨茂康表示,国务院不久前批准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定位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承担行政村、社区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卫生院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在东方社区打造的5A级村卫生室就是对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落地落实的最好诠释。姚渡镇东方社区紧邻居民安置小区,社区距离镇卫生院约10公里,相对交通不是很便捷。为了就近就便让社区老百姓能享受到公平可及、多层级、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姚渡镇卫生院在此标准建设社区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在健康管理和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杨伟华院长表示,后续该院将立足国家强基工程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推动东方社区卫生室实现从“标准化”到“优质化”的新跨越。深化医防融合,依托智慧平台提升慢性病精细化管理;建强人才队伍,强化村医能力培养与卫生院骨干下沉带教,提升常见病、慢病管理和中医服务能力;做优特色服务,开展“一老一小”更精准健康管理,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最终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跨越,持续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强乡村振兴健康服务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23089文章数 8864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