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张意外瞥见的工资单,让我发现刚入职三个月的新人月薪居然比我这个干了五年的老员工高出整整8万。
“再等等吧,公司有自己的薪资制度。”面对我提出的涨薪要求,老板李总依然在敷衍推脱。
我下定决心辞职,跳槽到旁边的公司,三个月后在行业峰会上再次相遇时,李总看到站在台上发言的我,彻底呆住了:“张伟?你怎么在这儿?”
01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办公室的大落地窗,洒在张伟的办公桌上,他正全神贯注地敲着键盘。
突然,旁边传来一阵纸张散落的声音,打破了安静。
“哎呀,糟了!”人事部的小赵蹲在地上,手忙脚乱地收拾散落一地的文件。
张伟放下手里的工作,走过去帮忙捡拾。
“谢了,张哥!”小赵感激地说,“这些工资单可不能让别人看见。”
张伟一边帮忙整理,一边笑着说:“这么机密的东西,你怎么跑到技术部来了?”
小赵解释道:“李总急着要,我刚从财务那儿拿过来,结果一不小心就掉地上了。”她脸上还带着点慌张。
就在张伟帮着收拾最后几张纸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进他的视线——王磊,一个三个月前刚入职的新人,比张伟小五岁,刚从名牌大学硕士毕业。
张伟的目光不自觉地停在那张工资单上,当他看到王磊的月薪数字时,整个人愣住了:15万。
这个数字在张伟的脑海里不断回荡,他自己的月薪只有7万,在公司兢兢业业干了五年,从普通程序员一步步爬到技术主管的位置。
“张哥?张哥?”小赵的声音把张伟拉回现实。
“哦,没事儿。”张伟挤出一个笑容,把最后几张文件递给小赵,“收拾好,别再掉了。”
“好的好的,谢谢张哥!”小赵抱着文件,急匆匆地走了。
张伟回到自己的座位,却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个15万的数字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他心里。
15万,比他高出8万,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公司对新人的重视远超老员工的贡献?还是他这五年的付出根本不值一提?
张伟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知道薪资差距在这一行很常见,但8万的差距,而且是新人跟五年经验的主管之间的差距,实在是让他无法接受。
下午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张伟机械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脑子里却全是那张工资单。
他想起这五年来的点点滴滴:第一年加班到深夜调试代码,第二年带团队完成了公司最核心的项目,第三年因为技术创新拿了年度最佳员工奖,第四年被提拔为技术主管,第五年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
每一个成就,每一次加班,每一个深夜回家的场景,都历历在目,张伟以为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相应的回报,以为公司在乎他的价值。
“张主管,这个功能模块你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吗?”王磊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到张伟旁边。
张伟抬头一看,这个比自己小五岁、月薪却比自己高8万的年轻人,正一脸认真地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对技术的热情和对张伟的敬意。
“让我瞧瞧。”张伟接过电脑,认真检查代码。
王磊的代码写得确实不错,逻辑清楚,注释详细,能看出是科班出身的功底,但也明显缺乏经验,有些实际项目中的边界情况处理得不够完善。
02
“整体思路挺好。”张伟指着屏幕说,“但这儿得加个异常处理,这块的性能还可以再优化一下。”
“好的,谢谢张主管!”王磊认真地记着笔记,“能具体讲讲怎么优化吗?”
张伟耐心地讲解着,像往常一样尽职尽责,但内心深处,那个8万的差距像把刀,刺得他隐隐作痛。
为什么一个需要自己指导的新人,工资却比自己高这么多?是因为学历吗?王磊是名校硕士,而自己只是普通本科毕业。
是因为年龄吗?王磊更年轻,潜力更大?还是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下班时间到了,张伟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经过王磊的座位时,看到他还在加班。
“这么晚还不走?”张伟随口问道。
“想把您白天说的那些问题改好。”王磊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专注。
看着王磊认真工作的样子,张伟内心五味杂陈,这个年轻人确实很努力,也很有天赋,但这并不能解释8万的薪资差距。
“早点回家吧,明天再弄。”张伟说完,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走在回家的路上,张伟心情沉重,他想起刚入职时的兴奋和憧憬,想起这五年来的努力和坚持,想起对公司的忠诚和信任,但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有些可笑。
回到家,妻子林芳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看到张伟进门,她笑着说:“今天回得挺早,饭一会儿就好。”
“嗯。”张伟应了一声,坐在沙发上,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林芳察觉到丈夫的异常,走过来关切地问:“怎么了?看你心情不太好。”
张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今天的事告诉了妻子,林芳听完后,表情从疑惑变成了愤怒。
“8万?一个新人比你高8万?”林芳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我也觉得不公平。”张伟苦笑着说,“但这就是现实。”
“那你打算怎么办?”林芳坐在张伟身边,握住他的手,语气里带着关切。
“我还没想好。”张伟摇摇头,“也许得找李总谈谈。”
林芳点点头:“是得谈谈,你为公司付出这么多,不该被这样对待。”
那天晚上,张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个8万的数字像个魔咒,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想象着明天怎么跟李总开口谈薪资,想象着各种可能的回应,也想象着如果谈判失败后该怎么办。
03
第二天一早,张伟来到公司,决定找个机会跟李总好好谈谈。
他在办公室坐了一上午,一直在等合适的时机,直到中午看到李总准备出去吃午饭,他鼓起勇气走上前。
“李总,您有空吗?我想跟您聊点事儿。”张伟的声音有些紧张。
李总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精明干练,他抬头看了看张伟,说:“什么事?”
“关于我的薪资问题。”张伟直截了当地说。
李总皱了皱眉:“薪资问题?走,到我办公室聊。”
两人来到李总的办公室,李总关上门,示意张伟坐下。
“具体说说,啥薪资问题?”李总倒了杯茶,递给张伟。
张伟接过茶杯,深吸一口气:“李总,我在公司干了五年,一直踏实工作,也拿了不少成绩,但我觉得我的薪资好像没跟上我的贡献。”
李总点点头:“这个我明白,你是我们技术部的中坚力量,能力很强。”
“那您觉得,能不能考虑给我调整一下薪资?”张伟小心地问道。
李总沉默了一会儿,说:“张伟,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公司有自己的薪资体系,不能随便改,这样吧,年底考核时,我会考虑帮你申请加薪。”
“年底?”张伟有些失望,“那还得等半年。”
“是啊,这种事得走流程,公司制度就这样,我也无能为力。”李总摊开手,一脸无奈。
张伟心中的失望更深了,他知道李总只是在敷衍,如果公司真重视他,根本不用等到年底。
“李总,我听说最近招的新人薪资都挺高。”张伟试探着说。
李总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新人的薪资是按市场行情定的,跟老员工的体系不太一样。”
“但我觉得,作为老员工,我们的贡献和价值也该得到应有的认可。”张伟继续说道。
“当然当然。”李总连忙点头,“公司一直很看重老员工的价值,但薪资调整得有流程,你再等等,我肯定会帮你争取。”
张伟看着李总的表情,知道这次谈话不会有结果,他站起来说:“好的,我明白了,那我先回去工作了。”
“好,你先忙。”李总也站起来,“有啥问题随时来找我。”
走出李总的办公室,张伟心情更沉重了,他意识到公司根本没打算给他涨薪,那些关于制度和流程的说辞,不过是搪塞的借口。
回到座位,张伟盯着电脑屏幕,却完全无法集中精神,他想起李总说新人的薪资是按市场行情定的,那自己这个五年经验的技术主管,难道就不值这个市场行情?
下午,张伟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您好,是张伟先生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
“是的,您是?”张伟有些疑惑。
“我是星辉科技的HR刘经理,我们想邀请您聊聊,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星辉科技!张伟当然知道这家公司,那是本地数一数二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他现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合作?”张伟有些没反应过来。
“就是想邀请您加入我们公司。”刘经理直言不讳,“我们一直有关注您,觉得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非常优秀。”
张伟心里一动,这通猎头电话就像沙漠里的绿洲,来的正是时候。
“能具体说说吗?”张伟压低声音问道。
“电话里不太方便细说,您今晚有空吗?我们可以当面聊。”刘经理提议。
张伟想了想,说:“行,今晚七点,梧桐咖啡厅怎么样?”
“没问题,七点见。”刘经理爽快地回应。
挂了电话,张伟心情起了微妙的变化,也许,是时候考虑新的选择了。
晚上七点,张伟准时来到梧桐咖啡厅,刘经理已经在等他,是个三十多岁的职业女性,看起来干练又亲切。
“张先生,很高兴见到您。”刘经理起身握手,笑容满面。
“刘经理,您好。”张伟坐下后,直接问道:“能具体说说情况吗?”
04
刘经理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份资料:“我们星辉科技正在扩建技术团队,需要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根据我们的了解,您在现公司的表现非常出色,正是我们需要的人。”
“具体是什么职位?”张伟问道。
“技术总监。”刘经理的话让张伟有些意外,“负责整个技术部门的管理,包括产品研发、技术架构、团队建设等。”
技术总监!比现在的技术主管高了整整一级,张伟心里暗自激动,但表面上仍保持平静。
“薪资待遇呢?”张伟问。
“年薪280万。”刘经理报出的数字让张伟大吃一惊。
280万年薪,折算下来月薪超过23万,比现在的7万高了16万,这个数字让张伟有点晕眩。
“这个……”张伟努力保持镇定,“待遇确实很吸引人。”
“除了基本薪资,还有项目奖金和股权激励。”刘经理继续说,“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安排您跟我们的CTO面谈,聊聊细节。”
张伟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280万年薪,技术总监的职位,这是在现公司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想到上午李总的推脱,想到那张工资单上8万的差距,张伟觉得是时候为自己考虑了。
“我能考虑几天吗?”张伟问。
“当然可以。”刘经理递给他一张名片,“您考虑好了随时联系我,不过这个职位竞争很激烈,我们希望能尽快确定。”
回到家,张伟把今天的经历告诉了妻子林芳,听到280万年薪,林芳的眼睛都亮了。
“这么高的薪资?”林芳惊讶得合不拢嘴,“比现在高了这么多?”
“是的。”张伟点点头,“而且职位也更高。”
“那你还犹豫啥?”林芳兴奋地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机会!”
“但换工作毕竟是大事,我得好好想想。”张伟说道。
“有什么好想的?”林芳不解,“现在公司这样对你,你还留恋什么?”
确实,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张伟想起这五年的付出,想起李总的敷衍,想起8万的薪资差距,也许是时候改变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伟一直在权衡利弊:现公司的工作环境熟悉,同事关系也不错,但薪资待遇确实不理想;新公司待遇诱人,职位更高,但需要重新适应环境。
最终,280万年薪的吸引力占了上风,第三天晚上,张伟拨通了刘经理的电话。
“刘经理,我想跟你们的CTO见一面。”张伟说。
“太好了!”刘经理的声音很兴奋,“明天下午方便吗?”
“可以。”张伟爽快地答应。
第二天下午,张伟请了半天假,来到星辉科技的办公楼,这栋现代化的写字楼比现公司的办公环境好太多了。
星辉科技的CTO是个三十五岁左右的男人,叫周博文,看起来年轻又有气场。
“张先生,久仰大名。”周博文热情地握手,“我听说过您在技术领域的不少贡献。”
“谢谢,您过奖了。”张伟礼貌地回应。
接下来一个小时,两人深入聊了技术理念、管理思路和公司发展,张伟发现周博文很有见识,对技术的理解很深,对公司的规划也很清晰。
“我们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带团队。”周博文说,“通过今天的交流,我觉得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
“我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张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敲定?”周博文问道。
05
张伟想了想:“我得回去办离职手续,大概需要一个月。”
“没问题。”周博文点点头,“我们等您。”
走出星辉科技的办公楼,张伟心情复杂,一方面为新机会兴奋,另一方面也为离开五年的公司有些不舍。
但一想到8万的薪资差距,想到李总的推脱,不舍的情绪很快就消散了,是时候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了。
回到公司,张伟坐在座位上,看着熟悉的环境和同事,心里五味杂陈,这里有他五年的回忆、努力和成长,但现在,他要告别这一切。
张伟打开电脑,开始写离职申请,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写这种文件,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沉重。
“张主管,您在忙啥?”王磊走过来问道。
张伟赶紧关掉文档:“没什么,处理点文件。”
“有个技术问题想请教您。”王磊拿着笔记本,坐在张伟旁边。
看着王磊认真的表情,张伟想起他15万的月薪,心情更加复杂,这个年轻人很有天赋,也很努力,但他的待遇却是自己这个五年老员工无法企及的。
“什么问题?”张伟还是耐心地问。
王磊详细说了遇到的技术难题,张伟认真分析后给出了解决方案,这种场景在过去三个月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谢谢张主管,您帮了我大忙。”王磊真诚地说。
张伟苦笑了一下:“不客气,这是我该做的。”
王磊离开后,张伟继续写离职申请,写完后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没问题后打印出来。
第二天一早,张伟来到李总的办公室。
“李总,我有件事要跟您说。”张伟把离职申请放在桌上。
李总瞥了一眼文件,脸色瞬间变了:“离职申请?张伟,你要走?”
“是的。”张伟平静地说。
李总放下文件,认真地看着张伟:“为啥?是因为前两天薪资的事?”
“不完全是。”张伟说,“我觉得是时候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了。”
“张伟,你冷静点。”李总站起来,走到张伟面前,“你在公司干了五年,我们很认可你的能力和贡献,如果是薪资问题,我们可以再谈。”
“李总,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张伟摇摇头,“这不只是薪资问题,我需要更大的发展平台。”
李总皱眉思考了一会儿:“别急着走,这样吧,我马上帮你申请加薪,月薪调到10万怎么样?”
10万月薪,比现在的7万高了3万,确实是个不小的涨幅,但想到星辉科技的280万年薪和技术总监的职位,张伟还是摇了摇头。
“李总,谢谢您的好意,但我已经决定了。”张伟坚定地说。
“11万!”李总咬牙说,“这是我能给的最高价了。”
11万月薪,相当于年薪132万,确实不低,但跟星辉科技的280万比,还是差得远,更重要的是,张伟对公司已经失去了信心。
“李总,真谢谢您,但我心意已决。”张伟语气坚决。
06
李总看着张伟,沉默了许久,最后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你决定了,我也不强留,但你要想清楚,离开公司可能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我明白。”张伟点点头,“按公司规定,我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会继续工作到下个月底。”
“好吧。”李总无奈地在离职申请上签字,“希望你别后悔。”
走出李总的办公室,张伟长舒一口气,离职申请已经提交,接下来是一个月的交接期。
消息很快在技术部传开,同事们都震惊了,没想到张伟这个技术骨干会选择离开。
“张主管,您真要走了?”小周一脸不舍地问。
“是的,下个月底走。”张伟说。
“为啥啊?您在公司干得这么好。”小周不解。
张伟笑了笑,没直接回答,他不想说真实原因,怕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就是想换个环境,找点新挑战。”张伟随口说。
整个下午,不断有同事来找张伟确认消息,大家都很舍不得他,毕竟他在技术部人缘好,能力强,经常帮同事解决技术难题。
王磊也找到张伟,眼中带着担忧:“张主管,您走了我有问题找谁问啊?”
看着王磊焦虑的表情,张伟心情复杂,这个月薪15万的新人,很快就要独当一面了。
“你的技术能力很强,很多问题你自己都能搞定。”张伟安慰道,“实在不行,可以问问其他同事。”
“但其他同事的经验都没您丰富。”王磊有些失落地说。
确实,技术部除了张伟,其他人的技术和经验都有限,张伟走后,王磊可能要承担更多责任,但他准备好了吗?
这已经不是张伟该操心的事了,他即将离开,去迎接新的挑战。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伟开始紧张的工作交接,作为技术主管,他负责的工作很多:技术架构、项目管理、团队指导、跨部门协调等。
要在一个月内交接清楚,确实是个大挑战,张伟制定了详细的交接计划,按重要性和紧急性分类,逐一安排交接对象。
大部分技术工作交给王磊,管理性工作交给另一个资深员工小孙。
“王磊,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几个项目的文档。”张伟把一堆文件递给王磊,“你好好看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王磊接过文件,翻了几页,脸上露出担忧:“这么多项目?我一个人能行吗?”
“慢慢来,一个个处理。”张伟说,“我会把每个项目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整理给你。”
接下来的几天,张伟每天加班整理文档和资料,确保自己走后工作能顺利进行,这是他的职业操守,也是对同事的责任。
但交接过程中,张伟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王磊技术能力不错,但项目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很多简单的协调工作他都处理得很吃力。
“张主管,客户又提了新需求,要在原有功能上加个模块。”王磊拿着笔记本找到张伟,“我该怎么回复?”
张伟看了看需求文档:“这个需求会影响系统架构,得重新评估工期和成本,你先跟技术团队讨论,再给客户一份技术评估报告。”
“技术评估报告?”王磊一脸茫然,“我没写过这个。”
07
张伟只好耐心地教他怎么写技术评估报告,怎么跟客户沟通,怎么协调资源,这些本该是一个月薪15万的技术人员该会的,但王磊显然还差得远。
更让张伟担心的是,王磊在处理复杂技术问题时,经常判断失误,有几次他的错误决定差点导致项目延期。
“王磊,这个架构设计有问题。”张伟指着王磊画的架构图,“这样设计会有性能瓶颈。”
“啊?”王磊一脸困惑,“我觉得这样设计挺合理的。”
张伟只好详细解释问题所在和改进方法,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让张伟意识到,王磊要独当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伟,你看看这个方案咋样?”李总拿着一份文件找到张伟,“我打算让王磊接你的工作,再从外面招个资深技术专家辅助他。”
张伟看了看方案,摇摇头:“李总,这个安排可能有问题,王磊技术不错,但管理经验不够,让他直接接我的工作,可能会出乱子。”
“那你有啥建议?”李总问。
“我建议先让小孙暂时接管我的管理工作,王磊专注技术。”张伟说,“等王磊管理能力提升后再让他担更多责任。”
李总皱眉:“小孙的技术不如王磊。”
“但小孙有管理经验,对公司业务也熟悉。”张伟解释,“技术可以慢慢提升,管理经验得靠时间积累。”
李总想了想:“我再考虑考虑。”
张伟知道,李总坚持让王磊接手,可能是因为他的高薪,既然给了15万月薪,自然希望他多承担责任,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离职日期越来越近,张伟的交接进入最后阶段,但他发现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够,很多细节和经验无法通过文档传递。
“张主管,您能不能晚几天走?”王磊恳求道,“我还有好多地方不懂。”
张伟摇摇头:“我已经安排好新工作了,不能再延迟,你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我,我会尽量帮你。”
虽然这么说,但张伟清楚,一旦离职,他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全身心帮王磊,新公司有新挑战,他得把精力放在新工作上。
最后一周,公司为张伟办了欢送会,同事们都来送行,气氛既温馨又有些伤感。
“张主管,您走了我们咋办?”小周端着酒杯说,“以后技术问题找谁啊?”
“你们都很优秀,肯定能搞定各种问题。”张伟举杯,“祝公司越来越好,祝大家工作顺利!”
大家一起举杯,但都清楚,张伟走后,技术部的实力会大打折扣,他不仅是技术骨干,更是团队核心。
李总也参加了欢送会,举杯对张伟说:“张伟,虽然你要走了,但我们还是朋友,有需要帮忙的随时联系。”
“谢谢李总。”张伟客气回应,但心里清楚,他们的关系再也不会像从前了。
欢送会后,张伟回到座位,最后一次整理桌上的东西,五年来的工作笔记、技术资料、团队合影,每一件都承载着回忆。
王磊走过来,有些不舍地说:“张主管,我真舍不得您,您教了我太多东西。”
“你也很努力,我相信你会成为优秀的技术专家。”张伟鼓励道。
“您觉得我能接您的班吗?”王磊有些担忧地问。
08
张伟看着这个年轻人,想了想说:“技术上你没问题,但管理方面还得多学,记住,技术只是基础,沟通和协调一样重要。”
“我会努力的。”王磊认真点头。
第二天是张伟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他一早来到公司,完成最后的工作交接,下午收拾好办公用品,准备离开这个待了五年的地方。
走到门口,张伟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这里有他的青春、梦想和失望,现在,他要去迎接新的挑战。
“再见了。”张伟轻声说,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第二天,张伟正式入职星辉科技,走进现代化的办公楼,他既兴奋又紧张,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挑战,一切都充满未知。
“张总监,欢迎加入星辉科技!”周博文热情迎接,“我来给您介绍我们的团队。”
技术总监!听到这个称呼,张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在前公司他只是技术主管,现在是技术总监,级别提升了一大截。
“谢谢周总。”张伟礼貌回应。
周博文带张伟参观了技术部门,星辉科技的团队比前公司大得多,近百名员工,分为前端、后端、移动开发、测试、运维等小组,办公环境也比前公司好很多。
“张总监,这是您的办公室。”周博文推开一扇门,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独立书桌、书柜和会客区。
“这么大的办公室?”张伟有些意外,在前公司他只有普通工位。
“当然,您是技术总监,理应有独立办公室。”周博文笑着说。
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张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这里没人质疑他的价值,他的能力和经验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天,张伟开始熟悉新公司的业务和团队,他发现星辉科技的技术水平很高,团队成员都很专业,大家也很配合他的工作。
“张总监,这是我们目前几个重点项目的资料。”技术经理小赵向张伟汇报,“您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
张伟仔细看项目资料,发现这些项目的难度比前公司高很多,这让他既兴奋又有些压力。
“整体规划不错。”张伟说,“但这个项目的架构可以再优化。”
张伟详细分析了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小赵听完后满眼钦佩。
“张总监,您的建议太厉害了!”小赵兴奋地说,“我们之前一直被这个问题卡住,您一下就解决了。”
这让张伟很有成就感,他的经验和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施展,也赢得了团队的认可。
一周后,周博文找到张伟:“张总监,有个重要项目想交给您。”
“什么项目?”张伟问。
“智慧城市项目。”周博文打开电脑,调出资料,“这是公司今年的重点项目,客户是市政府,金额5000万。”
5000万的项目!张伟倒吸一口凉气,在前公司,他负责的最大项目也就几百万。
“您觉得我能行吗?”张伟有些担心地问。
“我相信您的能力。”周博文坚定地说,“公司会给您配最好的团队。”
接下来的几天,张伟深入研究智慧城市项目,涉及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技术复杂,需要整合多种系统。
09
张伟组建了一个20人的项目团队,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分析、AI算法等专家,这样的配置在前公司根本不敢想。
“大家好,我是张伟,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张伟在启动会上说,“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团队成员都很专业,对项目充满热情,讨论技术方案时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好点子,张伟发现自己的管理风格很受欢迎,团队氛围很好。
项目进展顺利,张伟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经验,合理分配任务,高效协调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张总监,您的项目管理能力真强。”小赵私下说,“我们以前做项目总出问题,跟您合作一切都很顺。”
“团队合作最重要。”张伟谦虚地说,“大家都很专业,我只是把大家的能力整合起来。”
一个月后,智慧城市项目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得到客户高度评价,市政府领导专程来公司视察,对成果很满意。
“张总监,这项目干得太漂亮了。”周博文高兴地说,“客户反馈很好,已经在谈二期项目了。”
“谢谢周总信任。”张伟也很兴奋,“团队配合很关键。”
“公司决定给项目团队发特别奖金,您作为负责人,奖金50万。”周博文说。
50万奖金!相当于前公司大半年薪资,这让张伟深刻感受到新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下班后,张伟给妻子林芳打电话,分享这个好消息。
“50万奖金?”林芳激动地说,“这也太多了吧!”
“是啊,我也没想到。”张伟说,“这里真的很看重员工的贡献。”
“看来你跳槽是对的。”林芳开心地说,“现在工作咋样?适应了吗?”
“很好,比以前好太多。”张伟由衷地说,“同事专业,环境好,最重要的是,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那就好。”林芳说,“我为你高兴。”
挂了电话,张伟看着窗外的夜景,心情很好,他想起两个月前的种种不愉快,想起8万的薪资差距,想起李总的敷衍,现在,他的年薪280万,还有奖金,比前公司高几倍。
这时,手机响了,是前公司同事小周打来的。
“张主管,最近咋样?”小周声音有些疲惫。
“还不错,你们呢?”张伟问。
“不太好。”小周叹气,“您走后,王磊接了您的工作,但出了不少问题,上周项目延期,客户很不满意。”
张伟一惊:“咋回事?”
“王磊在架构设计上出了问题,系统性能很差,我们加班一周才勉强搞定。”小周说,“大家都很想您。”
“慢慢会好的。”张伟安慰,“王磊需要时间适应。”
“希望吧。”小周无奈地说,“李总现在压力很大,正在到处招人。”
挂了电话,张伟心情复杂,他为前公司的困境感到遗憾,但也更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三个月很快过去,张伟在新公司表现越来越出色,不仅完成智慧城市项目第一阶段,还主导了技术架构升级,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
10
“张总监,您在我们公司的表现太出色了。”周博文在月度总结会上公开表扬,“智慧城市项目的成功,为公司在政府市场打开了新局面。”
台下掌声雷动,张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在前公司五年,他从未得到过这样的认可。
三个月后的一周五,周博文通知张伟要参加一个重要行业峰会。
“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峰会。”周博文说,“我们公司是主要赞助商之一,您作为技术总监,需代表公司发言。”
“发言?”张伟有些紧张,“讲啥内容?”
“就讲讲智慧城市项目的技术创新。”周博文说,“这是提升公司知名度的好机会。”
峰会在市中心五星级酒店举行,参会的是行业内知名公司和专家,张伟作为星辉科技代表,在技术论坛环节发言。
站在台上,面对几百名业内人士,张伟有些紧张,但讲到智慧城市项目的技术创新时,他很快进入状态。
“我们在智慧城市项目中采用了全新分布式架构。”张伟自信地讲解,“通过微服务改造,实现了系统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台下听众认真聆听,不时有人点头表示认可,张伟的演讲很成功,赢得热烈掌声。
“谢谢大家!”张伟鞠躬致谢,走下台。
几位与会者主动过来交流,对他的技术方案很感兴趣,张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行业认可。
发言结束后,张伟走出会议室,准备去休息区喝杯咖啡,走廊里人来人往,都是参会代表。
就在张伟走到走廊中央时,迎面走来一个熟悉身影,他定睛一看,心头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