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向阳:高质量司法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0
分享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沿黄流域9省份省会(首府)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济南被赋予唯一的“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人民法院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如何履职担当、主动作为,坚决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的职责使命?本期访谈,我们特别邀请到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向阳分享他们的经验做法。


记者:李院长您好,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济南是黄河下游的重要城市,在依法保护黄河安澜方面,济南法院做了哪些工作?

李向阳:济南被确定为沿黄流域9省份省会(首府)城市中唯一的“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进一步体现了济南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示范作用,明确了济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和责任,也对黄河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济南法院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与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建立执法司法协作机制,统筹推进黄河保护与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织密黄河保护网,筑牢黄河安澜“硬屏障”。

一方面是依法保护防灾减灾体系安全,全力保障黄河安澜。黄河济南段是地上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城区地面,历史上水患频发,时至今日防洪减灾压力依然严峻,对黄河济南段的保护与治理,保障行洪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始终坚持最严保护原则,全面做好河道整治、堤坝保护等工作,切实保障黄河汛期行洪安全,严防发生水涝灾害。如,审结某农场公司黄河滩违建案,依法解除该公司与某合作社等签订的在黄河河道内建设建筑物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并判令恢复土地原状,有力保障黄河河道安全。

另一方面是扎实服务好滩区迁建,切实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山东省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当时规模最大的迁建工程是济南长清黄河滩区,外迁安置涉及63个村、4.3万人,占全省任务的25.9%,是全省滩区迁建外迁安置工程的重点。为确保黄河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济南法院主动靠前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向3万余名群众集中安置区派驻了专门法官工作室,这也是当时全省第一个黄河滩区迁建法官工作室。我们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强化多元解纷等方式,妥善化解因黄河滩区迁建等原因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及征用补偿纠纷、房屋安置补偿纠纷等,圆满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作任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山东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鉴于此,济南法院在加强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推动高水平生态保护方面是如何发力的?

李向阳:近年来,济南法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四个坚持”,努力打造生态保护示范标杆。

一是坚持最严保护,呵护泉城生态“全链条”。近三年我们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6322件,充分发挥刑事打击职能,严惩非法采矿、非法狩猎、污染环境等行为,注重全环节、全链条追责,向公众释放环境保护高压信号。在审判过程中,我们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6处司法修复基地,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社会化综合治理贯穿审判全程。

二是坚持府院联动,打造多元共治“一盘棋”。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协作,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九个部门建立重大案件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与公安、检察机关就行政执法证据收集、刑事侦查取证、证据采信等开展联合培训,依法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形成问题共治、举措共商、成效共享的环境资源保护新格局。

三是坚持源头预防,绘就司法服务“新篇章”。推动以案促治、标本兼治,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推动社会治理。比如对涉集体土地征收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向地方政府提供对策建议,并就规范村委会土地承包合同、排水排污设施改造等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堵塞管理漏洞,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反馈。

四是坚持专业建设,构建法治保护“强阵地”。针对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科学推进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并在黄河沿岸、南部山区等地设立环境资源法庭(黄河审判法庭)和法官工作室,推行重点生态区域内案件就地受理、相关案件集中审理和跨区域集中管辖,形成点线面结合、覆盖全域、层次分明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您认为应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准平衡点,谱写向“绿”向“新”的黄河协奏曲?

李向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审判实际中我们始终坚持全面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准平衡点,力促双赢多赢共赢。我用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某科技公司与某通信公司因电网故障、电费拖欠等原因产生了供用电合同纠纷,案涉58个基站的光伏微电站设备,分布在济南多个区县。通过现场勘验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原、被告签订的合同期限长达20年,原告在前期电网设备建设中投入了大量成本,属于长期投资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如果直接判令解除合同必然导致案涉基站微电设备废弃,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周边环境污染。鉴于此,我们没有机械司法、一判了之,而是深入贯彻民法典,积极开展调解,并做好示范裁判,在及时纠正被告违约行为的基础上,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继续履行合同,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力护航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记者:作为沿黄流域9省份省会(首府)城市中唯一的“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济南法院在服务保障济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李向阳:近年来,济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省会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围绕高质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是法院工作大局”理念,切实找准执法办案与“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结合点,重点抓好“四个聚力”。

一是聚力护航济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我们不断深化新型审判运行机制,持续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智能3D证据”管理模式,加强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的保护力度,以专业精准高效的知识产权审判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济南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山东中西部十市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近年来审理的多个案例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等。

二是聚力保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我们制定了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20条意见,组建商事速裁团队,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大力提高审判效率。设置中央商务区法庭,大力推行“非诉调解﹢赋强公证”金融解纷模式。探索“银行独立保函换封机制”,促进金融保障实体经济作用发挥。聚力防范金融风险,分析研判地方性银行涉诉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示预警法律风险和管理漏洞,向金融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加强金融监管。

三是聚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按照法治化营商环境创建新要求,我们常态化开展“三项行动”。一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职能,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推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公益清算”破产模式,推动875家“失能”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市场。强化涉外审判,建设“云端诉讼服务”,探索在域外取证、跨境授权委托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二是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带封过户”执行模式,实现被查封不动产自行处置过户,相关做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三是“法护宜商”“法护发展”行动,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企业、13条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实地开展“法治体检”,帮助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对物业、建设工程等涉诉集中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体检”,助推行业治理。

四是聚力服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围绕起步区成形起势建设发展不同阶段,我们始终坚持靠前服务、全周期服务,以精准的司法供给服务保障起步区建设发展。在新城起步之初,我们从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支持监督依法行政等方面,及时制定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意见,完善司法服务措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对接起步区管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和“共享法庭”,及时解决起步区建设过程中的征迁纠纷等,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绿色低碳项目顺利落地。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保障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济南法院将如何结合辖区特点,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李向阳:《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实现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我们将全面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布局要求,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重点任务,统筹兼顾司法执法与源头治理,纵深推进府院联动与机制协同,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深耕环资、商事、知产、破产审判专业化,培养专业化审判人才队伍,促进审判能力提升。强化数智赋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优化内外资源,做实全链条保护。深入开展“三强三优”活动和“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素能”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提质效、优机制、亮品牌”,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

三是深化协同共治。持续加强与沿黄城市、济青都市圈城市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水平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治理整体合力,力促双赢多赢共赢,推动在更大范围和更深领域扩大释放济南这座“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我国的四级法院组织体系中,四百多个中级人民法院不仅要贯彻落实好上级法院工作部署,还承担着对辖区基层法院进行业务指导的重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展现中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宣传报道好各地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执行亮点,本报“司法访谈”栏目,特开设子栏目“中级法院院长访谈”,约请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分享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盖峰 | 通讯员:许辉 白亮

责任编辑:盖峰 |联系电话:(010)67550827|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周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最高人民法院 incentive-icons
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22175文章数 331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