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张局,这个项目很急,您先签个字吧!"小李又拿着一沓文件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那种熟悉的急切表情。
张明接过文件,心中涌起一阵不安。这已经是这周第四次了,以前小李一周最多来找他签一两次字,现在几乎天天都有"急事"。更奇怪的是,所有项目的承包商都是同一家公司。
"小李,你忘了三年前的事了吗?"面对张明的质疑,小李的眼圈红了,"是我开车及时把小雪送到医院,救了她一命啊!"
救命之恩成了最沉重的道德枷锁,妻子不理解,同事们孤立,连女儿也开始疏远他。张明感到四面楚歌,几乎要妥协时,上级的车突然出现在单位楼下……
01
张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坐上市建设局副局长的位子三个月,就遇到了这样的怪事。
那天下午,小李又来了,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脸上带着那种熟悉的急切表情。"张局,这个项目很急,您能先签个字吗?"
张明接过文件看了看,是一个老城改造项目的资金审批,涉及金额五百万。他皱了皱眉,这已经是这周第四次了。要知道,以前小李一周最多来找他签一两次字,现在几乎天天都有"急事"。
"小李,这个项目我之前没听你汇报过啊。"张明放下笔,抬头看着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
小李是张明从科员一路提拔到现在的副科长,两人合作了快五年。更重要的是,三年前张明女儿出车祸,就是小李开车及时送到医院救了一命。这份恩情,张明一直记在心里。
"张局,您忘了吗?上个月会议上提过的,现在施工方催得紧,再不批资金就要误工期了。"小李说得很自然,但张明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张明想了想,确实有印象,但具体细节记得不太清楚。看着小李期待的眼神,他还是签了字,盖了章。
送走小李后,张明坐在办公桌前发呆。从上任以来,类似的签字越来越频繁,而且小李给出的理由都很急迫,但具体的项目细节却总是说得模模糊糊。
第二天上午,小李又来了。这次是一个基础设施维修项目,八十万的资金申请。
"张局,这个真的很急,昨天晚上接到通知,上级要检查,必须今天就启动。"
张明看着文件,发现承包商的名字有些眼熟,好像昨天那个项目也是这家公司。他正要问,小李又补充道:"材料都在我那里,您先签字,我回头把详细资料给您送过来。"
在那一瞬间,张明心里涌起了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脚下的石头正在松动。
签完字后,张明决定做一件事——他找出一个笔记本,开始记录每次签字的内容、时间和涉及的承包商。这个习惯救了他的命,虽然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
一周过去了,张明的记录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七次签字记录。看着这些记录,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所有的项目,承包商都是同一家——天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而且,每次小李都强调"很急"、"上级催促"、"马上要检查",但事后张明从来没收到过相关的催促电话,也没听说过什么检查。
张明开始感到脊背发凉。他在政府系统工作了十五年,这种异常情况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很清楚。
当天下午,张明借着去财务科办事的机会,悄悄询问了一下最近的资金流向。财务科长告诉他,最近确实有好几笔大额支出,都是走的应急程序,手续很简单。
"张局您签字的那些项目,资金基本都拨付了,效率挺高的。"财务科长随口说道。
张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资金已经拨付了,但他根本没看到任何施工进展报告,也没听说这些项目真正开工了。
晚上回到家,张明坐在书房里翻看着自己的记录本。妻子王丽端了杯茶进来,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关心地问:"怎么了?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了?"
张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最近的情况大概说了说。没想到王丽听了却不以为然:"你想太多了,小李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人家救过咱们女儿的命,能害你?再说了,不就是签几个字嘛,至于这么紧张吗?"
张明想解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妻子说得有道理,小李确实救过女儿,而且这些年工作上也很配合。但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二天一早,张明刚到办公室,小李就敲门进来了。这次他手里拿的文件更厚,脸上的表情也更加急切。
"张局,这次的项目特别重要,市长办公会昨天晚上临时决定的,今天必须启动资金拨付程序。"
张明接过文件,发现是一个总投资一千二百万的综合改造项目。他仔细看了看项目介绍,发现很多地方表述模糊,关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细节几乎没有。
"小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呢?环评手续办了吗?"张明问道。
"这些都在走程序,但资金必须先到位,不然就错过了最佳施工期。张局,您相信我,不会有问题的。"小李的语气带着一丝急躁。
张明握着笔,手有些发抖。一千二百万,这不是小数目。如果真的有问题,他这个副局长就完了。
看着小李期待的眼神,想到三年前女儿躺在医院里的样子,张明最终还是签了字。但这一次,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一定要谨慎。
02
签完那一千二百万的项目后,张明整整失眠了三天。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小李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等待,等待小李承诺的详细资料。
然而,一周过去了,小李再没有主动提起过那些项目的后续情况,仿佛那些签字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天下午,张明终于忍不住了,他主动找到小李的办公室。小李正在接电话,看到张明进来,匆忙挂断了。
"张局,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小李显得有些紧张。
"小李,上次那几个项目现在进展怎么样了?我想去现场看看。"张明直截了当地说。
小李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张局,您真是太认真了。项目都在正常推进,不过现在还在前期准备阶段,现场没什么好看的。等有进展了我再汇报。"
"那承包商天成建筑,我想见见他们的负责人,了解一下具体的施工计划。"张明继续追问。
这次小李的表情明显不自然了:"天成公司的老板最近出差了,要过段时间才回来。张局,您是不是对我的工作不放心啊?"
说到这里,小李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张局,您还记得三年前吗?小雪出车祸的那个晚上,我接到您电话就马上开车赶过去,那时候雨下得多大,路上多危险,我都没有犹豫。"
张明的心一紧。小李很少主动提起那件事,今天突然说起来,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是医生说,如果再晚送十分钟,小雪可能就救不回来了。"小李的眼圈有些红,"张局,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您感谢我什么,但我也没想到,您现在竟然开始怀疑我。"
那一刻,张明感到自己的心被狠狠撕扯着,恩情与怀疑在胸中激烈碰撞,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小李,我不是怀疑你,我只是......"张明想解释,但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算了,张局,我理解。"小李摆了摆手,"可能是我最近工作太急躁了,让您有了误会。以后我会注意的。"
从小李办公室出来,张明心情复杂得无以名状。走在走廊里,他遇到了同事老王。
"张明,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老王关心地问。
"没什么,就是工作上的事。"张明勉强笑了笑。
"你啊,就是太认真了。"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你何必搞得那么严格?"
这话让张明心里一震。什么叫"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难道其他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老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张明追问。
老王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连忙摆手:"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你别想太多。"
说完,老王匆匆走了,留下张明一个人站在走廊里。
晚上回到家,张明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王丽。没想到王丽听了更加不高兴。
"张明,你到底怎么了?人家小李为咱们家付出那么多,你现在这样对他,合适吗?"王丽的语气很不满,"再说了,人家只是让你签个字,又不是让你做什么违法的事。你这样疑神疑鬼的,像什么话?"
"可是......"张明想争辩。
"可是什么?"王丽打断了他,"你说小李有问题,有什么证据吗?人家工作这么积极,你不感激就算了,还要怀疑人家。我真是看不懂你了。"
说完,王丽气冲冲地回了卧室。
张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他,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多了。
第二天上班,张明发现办公室的气氛有些不对。几个同事在一起小声议论什么,看到他来了就停止了交谈。
中午吃饭的时候,平时经常和他一起吃饭的几个同事都有各种借口,张明只好一个人去了食堂。
下午开科室会议,局长在总结工作时特意提到:"最近有些同志在工作中过于拘泥于细节,影响了整体效率。我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不能让过度的谨慎成为工作的阻碍。"
虽然没有点名,但张明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
会后,办公室主任老李特意留了下来。
"张明,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老李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看出来了,你好像对每个项目都特别较真。适度的谨慎是好事,但过度了就不好了。"
"老李,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好。"张明解释道。
"做好工作没错,但也要考虑团队合作。"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那孩子多好啊,工作那么积极,你也不能总是为难他。再说了,人家对你们家的恩情,你不能忘了吧?"
又是恩情。张明发现,所有人都在用这个词来压他。
这天晚上,女儿小雪从学校回来,看到父母的气氛不对,小心翼翼地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不是吵架了?"
张明看着女儿,想起三年前她躺在医院里的样子,心中更加纠结。
"小雪,你觉得李叔叔怎么样?"张明突然问。
"李叔叔很好啊,救过我的命。"小雪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你为什么这样问?是不是李叔叔有什么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
连女儿也这样说。张明感到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孤立了。
就在他几乎要妥协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一切。
那天下午,张明去市政府开会,会议结束后路过一家高档茶楼,无意中看到小李和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包厢里,两人谈得很投机。
张明仔细一看,那个中年男子正是天成建筑公司的法人代表陈老板,他在一次招标会上见过。
两人的亲密程度让张明吃了一惊。小李不是说陈老板出差了吗?而且看他们的样子,明显不是第一次见面。
更让张明震惊的是,他看到陈老板递给小李一个厚厚的信封。
那一瞬间,张明感到后背直冒冷汗。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直觉是对的。
03
看到茶楼里那一幕后,张明再也睡不着觉了。他开始重新审视这几个月发生的一切,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重新拼接。
第二天上班,张明表面上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但暗地里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他发现小李最近确实变了,穿着更加考究了,手上戴了一块价值不菲的手表,开的车也换成了新款。
以小李的工资水平,这些变化很难解释。
上午十点多,小李又来了。这次他显得格外热情,还带了张明爱喝的茶叶。
"张局,这是我托朋友从福建带回来的好茶,您尝尝。"小李笑容满面地说。
张明接过茶叶,心中警铃大作。小李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对了,张局,有个小事想跟您说一下。"小李坐下来,压低了声音,"我听说小雪的同学要去美国留学,小雪也挺羡慕的。您要是有这个想法,我有个朋友在教育咨询行业,可以帮忙联系好学校。"
张明心里一沉。小李怎么知道女儿想出国留学的事?这件事他只和妻子提过,连女儿本人都还不知道他们在考虑这个问题。
"还有,听说小明在深圳创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小李继续说道,"如果需要帮忙,我可以介绍一些朋友给他认识。做生意嘛,人脉很重要。"
小明是张明的儿子,确实在深圳开了一家小公司,最近经营有些困难。但这件事张明从来没有和小李提起过,他是怎么知道的?
看着小李关切的表情,张明感到一阵恶寒。这不是关心,这是试探,甚至是威胁。
"小李,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这些事我们自己能解决。"张明尽量保持平静。
小李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张局,您太客气了。小明的事,其实很好解决。我认识深圳那边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如果愿意合作的话,小明的公司很快就能扭转局面。"
"什么样的合作?"张明明知故问。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需要一些前期审批支持。"小李说得很轻松,"这种项目对地方发展有好处,审批程序可以适当简化一些。"
张明终于明白了小李的真实意图,那种被人当作棋子利用的愤怒瞬间涌上心头,几乎要撕裂他的胸膛。
原来如此!小李是想通过帮助儿子来要挟他,让他在审批上更加"配合"。而且,这种方式比直接给钱更加隐蔽,也更难拒绝。
"这个项目......"张明装作考虑的样子。
"张局,您别多想。"小李连忙说,"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忙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三年前的事......您不会忘记吧?"
又是那件事。张明发现,小李每次想要达到目的时,都会提起三年前救女儿的事。这份救命之恩,现在成了他最沉重的枷锁。
"我考虑一下。"张明说道。
送走小李后,张明立即给儿子打了电话。
"小明,最近有没有什么人联系过你,说要帮你做生意的?"
"爸,您怎么知道?"儿子很惊讶,"昨天确实有个姓李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是您的同事,要介绍项目给我。我还纳闷呢,您什么时候这么关心我的生意了?"
张明的心凉了半截。小李的手已经伸到他儿子那里了。
"小明,记住,不管谁联系你,都不要答应任何合作。有什么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爸,到底怎么了?"儿子问道。
"没什么,就是要小心一些。"张明不想让儿子担心。
挂了电话,张明陷入了沉思。小李显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了解他家庭的情况,还建立了各种联系。这种全方位的布局,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下午开会的时候,张明发现其他同事看他的眼光更加异样了。散会后,办公室主任老李把他叫到一边。
"张明,我听说你最近和小李有些意见分歧?"老李的语气很严肃。
"没有什么分歧,就是工作上的正常讨论。"张明回答。
"那就好。"老李点了点头,"不过有几个老同事找我反映,说你最近工作太较真了,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你看,这样下去对大家的团结不利啊。"
张明明白了,小李不仅在家庭方面给他施压,在工作上也开始动用关系网孤立他。
"老李,我只是希望把工作做得更规范一些。"张明解释道。
"规范是好事,但也要灵活一点。"老李语重心长地说,"小李那孩子工作很积极,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最好私下解决,不要影响工作。"
"如果小李的工作有问题怎么办?"张明试探性地问。
老李的脸色一变:"张明,你这话什么意思?小李有什么问题?人家对你们家的恩情,难道你忘了?"
又是恩情!张明发现,这已经成了所有人用来说服他的万能理由。
当天晚上回到家,情况更加糟糕。妻子王丽明显比前几天更加不高兴。
"张明,今天小李给我打电话了。"王丽一见面就说,"人家都快被你逼哭了。说你现在对他很冷淡,让他不知道哪里做错了。"
"他给你打电话?"张明很惊讶。
"人家关心你,怕你工作压力太大。"王丽语气很不满,"张明,你到底怎么了?小李救过咱们女儿,你现在这样对他,良心不会痛吗?"
"如果小李有问题呢?"张明反问。
"什么问题?你说啊,他有什么问题?"王丽的声音提高了,"你除了疑神疑鬼,有什么证据吗?"
张明想说茶楼里看到的那一幕,但他知道妻子不会相信,甚至会说他是在故意找茬。
"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情不对劲。"张明无力地说。
"不对劲?什么不对劲?"王丽越说越激动,"我看不对劲的是你!好好的人,怎么变得这么多疑?"
这时候女儿小雪从房间里出来,看到父母在争吵,眼中含着泪水。
"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小雪哽咽着说,"如果是因为我的事,我不出国留学了。"
原来女儿已经知道了出国留学的事,而且以为父母吵架是因为这件事。
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张明心如刀割。他想抱抱女儿,但小雪却退了一步。
"爸爸,李叔叔真的是好人,您不要为难他了,好吗?"小雪哭着说。
那一刻,张明感到自己被整个家庭孤立了。所有人都站在小李那一边,而他成了那个"不知好歹"的人。
但即使如此,张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妥协了,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只是他没想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04
在众叛亲离的压力下,张明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也许真的是他想多了?也许小李只是工作积极一些?
这种自我怀疑让张明痛苦不堪。他开始减少对小李的"刁难",签字的速度也快了一些。毕竟,如果自己的怀疑是错的,那么他就是在伤害一个救过女儿命的好人。
小李似乎也感受到了张明态度的变化,工作中又恢复了以前的热情。他不再频繁要求签字,而是更多地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
"张局,您看,天成公司的施工进度报告。"小李递过来一份材料,"项目推进得很顺利,预计下个月就能看到初步效果。"
张明看着报告,上面确实有详细的施工进度和现场照片。也许,真的是自己多心了?
办公室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同事们又开始和他正常交往,局长在会议上也没有再暗示什么。
家里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妻子不再那么冷淡,女儿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爸爸,您最近心情好多了。"女儿小雪在吃晚饭时说道,"李叔叔说您工作压力大,让我们多关心您。"
听到这话,张明心中涌起一阵愧疚。也许小李真的只是关心他,而他却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就在张明开始相信自己真的错了的时候,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
那天下午,张明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秘书小陈匆忙跑进来。
"张局,楼下来了上级的车。"小陈的脸色有些苍白。
张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上级?为什么上级要来?
他透过窗户往下看,果然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车牌号是上级专用的。
整个办公楼都紧张起来。走廊里的人们窃窃私语,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安。
"会不会是例行检查?"有人这样安慰自己。
但张明知道,纪委很少进行这种突然的"例行检查"。他们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有人出事了。
下午四点,张明接到了通知:上级要求他明天上午九点到市上级办公室谈话。
看到通知的那一瞬间,张明感到眼前一黑。
上级约见谈话,这意味着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即使是最轻微的问题,一旦被上级盯上,也可能毁掉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
在那个午后的办公室里,张明感到自己就像是被推上了审判台,内心的恐惧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几乎要将他彻底吞没。
张明的手在发抖。他想起这几个月签过的那些字,想起那些模糊的项目资料,想起小李的种种异常表现。
难道,真的有问题?
下班后,张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车里坐了很久。他需要整理思路,需要回忆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细节。
但越是回忆,他就越是恐惧。那些签字,那些项目,那些匆忙的审批程序......如果真的有问题,他作为签字的领导,难辞其咎。
更让他崩溃的是,如果小李真的有问题,那么他这几个月的妥协和配合,就成了同谋。
晚上回到家,张明面如死灰。妻子王丽一看就知道出事了。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王丽紧张地问。
张明把上级约见的事说了,王丽当场就坐不住了。
"怎么会这样?你又没做什么违法的事。"王丽的声音在发抖。
"我也不知道。"张明无力地说,"可能......可能是小李的事。"
一提到小李,王丽就激动了:"又是小李!张明,你能不能不要什么都怪到小李头上?人家救过咱们女儿,你现在出了事就要拉人家下水?"
"我没有要拉他下水......"张明想解释。
"那你这话什么意思?"王丽越说越激动,"小李那么好的人,能有什么问题?你这是要恩将仇报吗?"
面对妻子的指责,张明无话可说。他现在确实没有证据证明小李有问题,所有的怀疑都只是他的主观判断。
当晚,张明几乎没有睡着。他一遍遍地回忆着这几个月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到自己可能的过错。
第二天早上,张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了。
上级大楼威严肃穆,每一级台阶都让张明感到沉重。走进大厅,他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最近被约见谈话的同事。
大家相视而坐,都没有说话,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九点整,工作人员叫到了张明的名字。
张明站起来,腿有些发软。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将决定他的命运。
走向谈话室的路上,张明想起了很多:想起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妻子女儿的期待,想起了这些年的辛苦努力......
如果真的有问题,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推开谈话室的门,张明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对面。
那是他大学时的同窗好友——李华。
但此刻的李华穿着制服,表情严肃而专业,完全没有昔日同窗的温情。
"张明,坐吧。"李华的声音很平静,但张明却听出了其中的分量。
张明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些。
但他的内心,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上级找他,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