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过紧日子”影响民生?这是懒政者的遁词

0
分享至

撰文 | ‍‍于永杰


(图片来源:pixabay)


准确落实的前提,是正确理解。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核心要义,是各级机关从严从简,把不必要的公务费用压减下来,将宝贵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说到底,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两者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但舆论场中却有个别歪嘴和尚硬把二者往对立上解读,以致产生种种误解。

比如网上一些人貌似“神秘”地分析,“带头过紧日子”是在释放信号,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了,大家要准备过苦日子了。

这显然是没有把《条例》的实施放在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这一宏大背景下去理解。建成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而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

“过紧日子”,是党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出发,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的现实要求。正因为有了这一“先手”,我们能更有底气、更从容地带领群众克服困难,保障群众过上好日子。2025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减少了5%,与此同时,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分别增长6.1%和5.9%。这一增一减之间,民心更顺了,社会更稳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偏执地认为群众的“好日子”与政府的“好日子”是对立的,将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政府的日子过得太好”。

这显然是某种情绪宣泄,也是对我们党性质宗旨、职责使命认识不清造成的。“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各级党政机关存在的意义不是养活公职人员,而是为人民谋福利。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压缩不必要支出,这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奉行的原则。

还有一些人机械地理解过紧日子与过好日子的关系,认为只要把党政机关的经费压减下来了,就相当于群众过上好日子了。

降低公务费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压减不必要支出,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保障民生发展经济上去,让有限财力发挥最大价值。如果仅仅是一味压减经费,而不巧用善用结余资金,甚至片面追求减少开支,把民生保障支出和经济发展投入也压减掉,导致机关的紧日子成了群众的苦日子,这就与过紧日子的本意背道而驰了,本质上还是一种懒政。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这应该是最和谐的干群关系图景,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作为全国百强县的浙江象山,却有着最“寒碜”政府大院、因诚挚服务火遍全国的山东淄博,市委长期在几十年的旧楼里办公。这些例子生动地说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与群众过好日子毫不对立。把紧日子过好,好日子就会成为常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政知新媒体 incentive-icons
政知新媒体
我们在这里读懂时政
17155文章数 14319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