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拒娶宋美龄,让位国民政府主席,他把江山和美人拱手送给了蒋介石

0
分享至

前言

历史上著名的“蒋宋联姻”,竟也是君子成人之美。

被誉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深受孙中山赏识,拒娶宋美龄,推掉黄埔军校校长,还让位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他就是谭延闿。



考取进士为母争气 极其痛恨封建礼教

谭延闿,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而她的母亲,也只是一个通房丫头出身的妾室。在那个充斥着封建礼教的时代,夫家又是鼎食之家,他们母子二人的生活可谓是艰难困苦。

他的母亲李氏,是没有资格与丈夫同桌用膳的。每次吃饭的时候,李氏都需要在一旁候着,恭顺的伺候丈夫和正室用饭。等到他们用饭完毕离开后,才可以吃饭。

但吃饭的时候也只是能站立用餐,不可以夹菜也不能添饭。就算她为谭家已经生下三个儿子,地位也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李氏深知,要想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靠丈夫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最聪慧的儿子——谭延闿身上。

母亲李氏经常眼含热泪,抱着自己儿子交代,表示为娘出身贫寒,一定要他用功读书,将来才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母亲也可以跟着脸上添光。

谭延闿五岁就进入了私塾,他天赋异禀、辞趣翩翩,还写得一手好字。在谭家这个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可谓是出类拔萃、拔得头筹。



就连父亲花重金请来为谭家孩子们指教的学究翁同龢都对他赞不绝口。十三岁参加官吏的选拔,就考上了秀才。等到了二十岁出头,参加科举考试,更是在众多考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就在大家以为就这样尘埃落定的时候,慈禧听闻了此事。因为当年“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她本人对“谭”这个姓氏十分的忌讳,而更为巧合的是,他们谭姓二人的籍贯还都属湖南,这让慈禧更为不悦。

于是,扭头就把状元这个称号给了第二名的考生,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把谭延闿打发了,但还是赏赐其进士出身,给予其一资半级。



消息传回谭家,谭父大悦,便对李氏表示其教育孩子有功,以后可以坐下一同用饭。谭延闿得知后激动不已,就在每次用饭时都与母亲同坐,给其夹菜,以表孝心。

但没过多久,谭延闿就得知了自己没中状元的实情,他对当时的清王朝和封建迷信的做法都失望透顶,就直接上报朝廷,拒绝入朝为官,希望可以放其回归故里,教书育人。



后来,谭延闿就收拾行囊回到自己的湖南老家,创办学校,打算成为如自己学究翁同龢一般的先生,可以桃李满天下。

但自己的展望还没有实施,辛亥革命便爆发了,深知在乱世中无法独善其身的他,义无反顾的投军跟随孙中山先生。

就在他刚刚第二次督湘,母亲李氏便去世了。



躺棺材上送母出殡 爱妻去世不再续弦

在1916年的时候,谭延闿的母亲李氏在上海因病去世。从小被母亲照料,有着深厚情感的谭延闿,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完全不顾冒着革职的风险,快马加鞭的赶到上海,想为母亲扶灵。

等到李氏去世的第二年,谭延闿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回长沙,先停放到了荷花池的家里。但就在要出殡的那天,谭延闿却与谭家人起了争执。

虽然当时清朝已经灭亡,但常年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他们,在行为处事上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思想态度。谭家人认为,谭延闿的母亲李氏只是谭家的一个妾室,是没有资格从大门出殡的。



谭延闿从小就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这一思想非常的厌恶痛恨,更何况现在是在自己母亲出殡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妥协,一直坚持着母亲要从正门出殡,绝不会走侧门的。

他一直以来参加革命的初心就是为了带领更多人,改变像自己母亲那样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在自己母亲去世后却要重回以前的生活,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大胆的做法。

他非常气愤的趴在母亲棺材的盖子上,并对身边的下属喊道,表示他谭延闿现在已经死了,赶快抬着他的尸体从大门出殡。



站在旁边的谭氏一族,目目相觑,对于谭延闿的操作完全傻了眼,不敢有丝毫的阻拦,就这样,李氏的灵柩顺利的从大门抬了出来,埋在了雨花亭。

对于母亲一生的遭遇,谭延闿一直铭记在心,发誓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妻子遭遇这些,事实上,他也真的做到了。

谭延闿与妻子方榕卿两家为世交,从小青梅竹马的长大,结为连理之后,两人也是相敬如宾,照顾公婆,共同生育了四个孩子。



但好景不长,谭延闿妻子在其母亲去世后两年,也因病在上海去世。在方榕卿临终前,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唯一挂念的只有自己的丈夫与四个孩子们。

便把谭延闿叫到身边,用微弱的声音给其表示,在婆婆生病的时候,自己一直是在身边伺候着的,直到离世。如今,自己也快要不行了。

希望谭延闿可以照顾好自己,同时把四个孩子给拉扯长大,不要让他们没了母亲而受到欺辱。谭延闿握紧妻子的手,说不出一句话的他,一直含泪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到的,让妻子放心。



方榕卿刚说完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军中又有不能长时间的群龙无首,悲痛欲绝的谭延闿,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在军中吃了百天的素菜。要知道,谭延闿之前一向是非常注重美食佳肴的。

当然之后谭延闿也是多次拒绝他人的好心介绍,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谭延闿拒娶宋美龄 多次让位蒋介石

在谭延闿妻子去世的时候,他才不到四十岁。孙中山认为,谭延闿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定要为其物色一位好姑娘,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照顾他。

孙中山到处为谭延闿留心,在与宋庆龄结为连理之后,觉得宋美龄就是不错的人选。当时宋美龄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朝气蓬勃,不乏贵族子弟的追求。



但谭延闿认为,自己早已经答应了亡妻,四个孩子还没有长大,不能背信弃义。对于宋美龄,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怎么能把青春浪费到自己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的身上。

于是有一天,谭延闿特地换了身板正的衣服,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了宋家。在众人的寒暄中进了屋,看见宋家老太太便连忙到其身前磕了三个响头。

表示自己的母亲病故的早,如果老太太不嫌弃的话,就把自己收为义子吧,之后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孝敬老太太的。



整个庞大的宋氏家族都对谭延闿的为人非常满意,老太太更是一口答应。就这样,谭延闿与宋美龄就在他的“计谋”中成为了“兄妹”。那么给两人牵红线的事儿,也只能就此作罢。

而当时的蒋介石自从见过宋美龄之后,便下定决心,非她不娶。但因为蒋介石在外的名声,宋氏家族里除了大姐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得知谭延闿与宋家的友好往来,只好拜托其帮忙去当“说客”。

在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之后,宋家人终于松了口,蒋介石也如愿抱得美人归。但谭延闿对蒋介石的“恩情”往往不止这些。



早几年的时候,孙中山打算创办一所军事学校,想到谭延闿之前在湖南有过创办学校的经历,便把这件事全权交给他负责。在学校马上落成的时候,谭延闿为军校提名“陆军军官学校”。

在学校即将开始招生的时候,校长却还没有确定,大家一致认为谭延闿就是不错的人选,便想着让他担任。

但谭延闿还是觉得,自己只是有过普通办学的经验,对于军事学校也是一窍不通。除此之外,自己也只有文化水平没有军事才能。



便拒绝了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的职位,同时也向孙中山引荐了蒋介石。就这样,蒋介石成功得成为了学校的第一任校长。

在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谭延闿在党中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26年7月,就成为了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两年之后的年初,便就任南京的国民政府主席。

与此同时的蒋介石,却为了攫取权力,用了多种手段扫清了不少挡在自己前方的阻碍,对于谭延闿的位置虎视眈眈。但碍于两人的关系,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谭延闿的做法,无疑是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谭延闿认为,自己是接受过清代传统教育的人士,与许多国外留学归来的相比,见识、胸怀等都远远不及。认为自己的位置是适合更有才能的人来担任,这也算不枉费孙中山先生的苦心。

思来看去之后,谭延闿认为,还是蒋介石比自己更适合当国民政府主席,更适合当领袖,便主动辞职,把自己刚上位八个月的位置拱手让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顿时心生欢喜,这几件事叠加起来,让其对谭延闿更加敬重。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回报谭延闿的做法,还与宋美龄把谭延闿最小的女儿收为自己的干女儿。

但其实,谭延闿不像蒋介石一样是有极大野心的人,他非常喜欢陶冶情操,当时在民国的时候,可是位著名的书法家,与此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



被誉“近代颜书大家” 却是位著名吃货

谭延闿从小就写的一手好字,在书法方面更是主攻“颜体”,顿挫有力,笔走龙蛇,渐渐地他用书法作品征服了许多人。被誉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1920年的时候,当时正值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在湖南创办的“文化书社”开业,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谭延闿还到现场去,亲自提笔写了“文化书社”四个大字作为牌匾,引来大众的一致好评。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的墓碑也是谭延闿题写的。用的是其最擅长的颜体楷书。庄严肃穆,笔法严谨,至今为止还完好无损的保留在南京中山陵景区内部。



而在当时,谭延闿也号称是“民国第一吃家”。他同时也是组庵湘菜的创始人。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谭延闿,就没有现在的湘菜。

当时谭延闿的父亲担任过两广总督,家里有不少的粤式厨子,受此影响,在之后的日子里,谭延闿把粤菜的清淡与湘菜的重香辣良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使湘菜的味道变的更加的鲜美,也为之后湘菜可以成为八大菜系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谭延闿经常叫一些朋友政客来家里,一起品尝美食,畅聊四方,好不惬意。



其实比起政治斗争,谭延闿貌似更喜欢闲云野鹤这样的生活,他自己其实也是一位美食烹饪高手。在众多的美食佳肴中,最喜欢的就是鱼翅,可以说已经到了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不自在的地步。

不论是政事、书法还是美食,各个方面谭延闿都有着不俗的成绩,真可谓是民国的一大厉害人物。



结语

谭延闿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动荡时期,但有着超前思维意识的他,敢于摒弃封建思想,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在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冲锋向前,可谓是至忠。

与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时,毫无怨言,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与妻子也是信守承诺,照顾孩子,没有再娶,孤寡离世,可谓是至纯至孝。

在书法与美食方面,更是为后世留下许多的财富与作品,这样的人,真是百年难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至忠至义至纯之人,真的是难得可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诺诺谈史
诺诺谈史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1616文章数 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家居
教育
旅游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