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出来网友们可能都不信,一个农妇,因为和法官吵了一架,说了一句“没良心”,竟然被罚了十万元,还要被关15天,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农妇的丈夫被人打了,法院判了赔偿,但是农妇觉得判得太少,心里憋屈。
于是在法院里,她情绪激动地质问法官:“如果你的丈夫被人打成这样,你也会这样判吗?”说完还忍不住骂了句“没良心”。
就为这句话,直接被罚款十万元,外加拘留15天。
听说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离谱了吧?
一句话值十万?
咱们平心而论,在法庭上情绪失控也不对。
但是,就因为一句话罚十万,这处罚是不是太重了点?
我算了一笔账。
十万块对一个农村家庭意味着什么?可能是好几年的收入,可能是孩子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可能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多年的积蓄。
就为了一句话,这么多钱就没了?
再说那15天拘留,一个人被关进去半个月,留下的不仅是人生污点,更是终身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咱们不是说农妇完全没错,但处罚总得讲个比例原则吧?好比一个人偷了个苹果,你判他十年徒刑,这合理吗?
法官的度量哪儿去了?
法官是什么人?是应该最有法治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当事人情绪激动说错话,法官就受不了了,就要重重处罚?
法官的胸怀应该要有,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矛盾纠纷,都是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如果每个法官都这样动不动就用处罚权,那老百姓还敢说话吗?
更何况人家不是无缘无故闹事。她的丈夫被人打了,赔偿不满意,心里有委屈。将心比心,咱们谁处在她的位置能心平气和?
咱们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律是用来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
这件事情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进行了报道,里面的农妇叫做杨宝花,她的丈夫和村民发生了纠纷,然后被人打成了轻伤二级。
赔了两万多块钱,因为这个赔偿不满,所以就抱怨了几句,直接被罚款了10万元,再加15天的拘留,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难怪网友们有意见。
《民事诉讼法》确实规定了对妨碍诉讼的行为可以处罚,但前提是“妨碍诉讼秩序”。就说了几句话真的严重到妨碍诉讼了吗?真的需要这么重的处罚吗?
我查了一下相关法律,对妨碍诉讼行为的罚款,个人为十万元以下,所以法官罚十万是顶格处罚。一般情况下,这种顶格处罚都是用于特别严重的情节,比如聚众闹事、暴力抗法等。
就因为一句话而顶格处罚,合适吗?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因为被冒犯了权威,就恼羞成怒?
为什么这件事引发公愤。
老百姓打官司本来就难,尤其是弱势群体,一个农妇,丈夫被打了,本来指望法律能给个公道,结果不仅赔偿不满意,还因为一句话被重罚,放谁身上不寒心?
更重要的是,大家担心的是今天因为一句话被重罚,明天可能就轮到我们自己。如果法官可以这样随意使用处罚权,谁还敢去法院讨公道?
法律不应该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法官手握裁判权,本来就处于强势地位,更应该谨慎使用权力,而不是用重罚来维护所谓的“权威”。
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
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有个回转的余地。
首先,法院系统内部应该对这个处罚决定进行审查。如果确实过重,应该及时纠正。咱们国家有错案纠正机制。
当事法官也应该反思一下。
作为法官,除了依法判案,是不是也应该有点人情味?能不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想想?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不是靠重罚建立起来的,而是靠每一个司法工作者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积累起来的。
法官和当事人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当事人对判决有意见,允许人家表达,哪怕是情绪化的表达。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
这件事,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重新审查这个处罚决定。十万块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不要因为一句话,毁了一个家庭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的权威不是以来罚款树立的,而是靠每一个公正的判决、每一个为民的举措积累起来的。希望这件事能够有一个妥善的解决,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公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