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分,考进湖南大学;59万善款,一分不落全数退还;
28689位陌生人,每人收到一条“爱心返还”通知。
这不是电视剧的励志桥段,而是安徽霍山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人生。
主角金正林,曾是白血病病房里与死神赛跑的少年,如今是大学报到路上意气风发的新生。
2019 年,安徽霍山县的 14 岁少年金正林刚刚拿到中考成绩单,全县第 35 名的好成绩让全家对未来充满期待。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将这个家庭拖入深渊 ——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书,像一块巨石砸碎了所有憧憬。
医生私下告诉金正林的父母胡奇卉夫妇,这种病发展极快,不治疗的话生存期可能只有几个月,而哪怕最基础的化疗加上后续可能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都是天文数字。夫妻俩把家里积蓄全部取出来,又挨家挨户向亲戚借钱,很快就花光了所有能筹到的钱。胡奇卉记得很清楚,那天她在医院走廊抱着手机哭到浑身发抖,才颤抖着手发起了人生第一次众筹求助。
让这对绝望的父母没想到的是,善意来得如此汹涌。早餐摊老板捐出的 10 元零钱,打工青年省下的饭钱,退休老人的养老金…… 短短 2 小时,第一次众筹就筹满了 403333 元。看着不断跳动的捐款数字和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鼓励留言,胡奇卉在病房外给所有陌生人深深鞠了一躬:"每一分都是托命钱,不是施舍。"
更幸运的是,在中华骨髓库的匹配下,一位山东小伙的造血干细胞与金正林成功配型 —— 要知道,非血缘供者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2020 年 8 月,为了支付移植费用,胡奇卉第二次发起众筹,善良的人们再次伸出援手。两次众筹下来,共有 28689 位陌生人慷慨解囊,累计筹得 589092 元救命钱。
手术成功后,胡奇卉夫妇在病床前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这些钱是良心债,必须一分不少还回去。" 当时很多人劝他们:"众筹的钱就是给你们治病的,不用还。" 但夫妻俩认准了一个理:"别人帮我们是情分,不能当成理所当然。"
就这样,金家开始了长达六年的 "还债" 之路。胡奇卉在北京陪床时偷偷学了做包子的手艺,回家后每天凌晨 3 点准时起床和面,5 点推着小推车在路口摆摊。冬天的寒风里,她的手被面碱泡得裂开一道道口子,贴满创可贴也挡不住渗血。下午收摊后还要赶制生包子送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卖出去 4 万个包子。丈夫则白天送外卖,晚上打零工,夫妻俩常常忙到深夜才能碰面。
最难的时候,胡奇卉甚至在病床边学做手工娃娃卖钱。有次接孩子放学,金正林看到妈妈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还在揉面,悄悄对妈妈说:"妈,我以后少吃点,你别这么累。" 胡奇卉背过身抹掉眼泪,笑着说:"傻孩子,妈妈多卖几个包子,就能早一天还清人家的恩情。"
2022 年 9 月,康复后的金正林重返校园。这个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少年没有丝毫懈怠,把病床上耽误的时间都补了回来。他知道,自己努力读书,就是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最好的回报。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他就去包子摊给妈妈打下手,稚嫩的肩膀也学着分担生活的重量。
7月29日,胡奇卉向记者传来一个好消息,其今年参加高考的儿子金正林被湖南一所“985”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第一时间对父母说:"这钱本来就不属于我们,该还。" 这句话从一个经历过生死的少年嘴里说出,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同年,经过六年省吃俭用,金家终于凑齐了 589092 元。在平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花了 3 天时间核对所有捐赠信息,将每一笔善款精准退回 28689 位捐赠人账户。很多像王阿姨这样的捐赠者收到退款时都惊呆了,有人留言:"这笔钱我早忘了,没想到真能还回来,这家人太实在了!"
更让人动容的是,金家的感恩不止于还钱。这些年里,胡奇卉累计献血 20 多次,夫妻俩还悄悄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社会帮过我们,我们也想帮别人。"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最朴素的善意传承。金正林报到那天,胡奇卉发了条朋友圈:"纵有万般不舍,也要放你自由翱翔,愿你不负韶华,不负所有关心你的人。" 她没提自己凌晨三点的包子摊,没说手上的裂口,字里行间全是母亲的骄傲和期盼。
他们被世界温柔以待过,所以也想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愿这样的家庭,被更多人看见;
愿这样的善意,永不被辜负;
愿每一颗真心,都能换来另一颗真心的回应。
毕竟,社会不会因为一次捐款变好,但会因为一次“还款”,多一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