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我国重要的邻国之一。在现代史上中国曾经长期大力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使得越南在1975年击败美军赢得了越战。然而受到恩惠的越南却没有投桃报李,反倒是将国家关系的利益至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它与苏联勾连,在东南亚地区耀武扬威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袭扰我国边境。最终也就有了现在后人人尽皆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但事实上在当时对不对越南用兵上,北京方面是有着不小的争议的。一如叶帅、粟裕将军都不同意攻打越南,而关键时刻陈云的意见,才让邓公下定了决心。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2月17日。
而在此之前外界一直在猜测中国是否出兵。因为在1978年11月,邓公与李光耀见过面,两人当时谈到了越南的问题。按照后来李光耀的说法,当时邓公表现出了对反击越南的强硬立场,但对于是否出兵,没有给出明确态度。
因此进入1979年后,随着东南亚局势的恶化,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会出兵的猜测一直持续不断,但外界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外界关心的矛盾点其实和北京高层讨论的矛盾点差不多,出兵的利弊问题有些纠结。
当时邓公有意出兵,但叶帅、粟裕等领导人认为不宜出兵。考虑到叶帅和粟裕在军中的非凡地位,邓公必须慎重决策。叶剑英元帅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粟裕大将是新中国十大大将之首,两人都是老一代革命家,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锻炼和政坛洗礼。他们两人之所以反对出兵,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顾虑。
第一个顾虑是国力空虚,担心战争变成持久战。当时国家刚经历了特殊时期,长期经济倒退,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很多部队都存在军费不足的问题。而越南刚赶走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独立,部队士气高昂,又拿到了苏联提供的军火。如果中国不能快速战胜越南陷入持久战,对国家的军力和经济来说是严重的消耗。毕竟之前越南已经用消耗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中国不能轻敌。
第二个顾虑是越南军队太了解中国军队的打法。当初为了支援越军抗击法国和美国侵略者,中国派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越南,中国的很多指挥员还去越南指导越军,把游击战经验和防御工事布置经验传授给越军。越军的很多将领都是中国军队的“徒弟”。再加上越南山林地形复杂,容易埋伏,一旦开战,部队的伤亡比较大。
第三个顾虑是苏联会不会直接出兵帮助越南,这是叶帅和粟裕最担心的问题。当时越南已经和苏联达成了同盟关系,在名义上苏联承诺军事支援越南。而中苏关系从50年代末期就开始恶化,珍宝岛交火后中苏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万一苏军的百万大军和数万辆坦克,从北方南下进攻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邓公也深知这些方面,所以迟迟难以决定。关键时刻,邓公的左膀右臂陈云站出来讲了一番话,起到了关键作用,让邓公最后下了决心。
陈云主要围绕苏联问题谈了看法,他认为苏联不可能出兵,最多会给越南提供武器,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当时美苏正在冷战,北约军队正在苏联西部欧洲边境上,如果苏军敢调动主力进攻中国,他们在欧洲方向就会陷入被动。第二个是中国出兵可以速战速决,不给苏联人出兵的机会,必须把主力交战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内。
邓公认同陈云的想法,但为了保险起见,邓公下了三步棋,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一步棋是拉拢美国,1979年1月底,邓公访美,恢复了中美关系,还出访了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外交领域的这招“远交近攻”,等于直接给苏联施加了压力。而且苏联本身是15个独立的国家加盟组成的联合体,本身内部就有分歧,这样一来内部分歧更大了。
第二步棋是请粟裕大将坐镇北方,严防苏联的军事行动。粟裕的军事才能卓越,是公认的战神。在战功方面,开国元勋里能和他相比的只有彭总、林总和刘伯承。
第三步棋是安排许世友上将带兵反击越南,许世友性格果敢,作风强悍,适合打速战速决的战役。
有了这三步棋,最终中国只用28天就击败了越军主力,然后快速撤兵,既达成了教训敌人的目的,也规避了国际外交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