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在检测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高端人才短缺的“痛点”却愈发凸显。
之前,我要测网曾推出关于检测行业人才缺口的深度报道,在业内掀起广泛讨论。而如今,好消息正接连传来——从国家层面到市场监管总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接连出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正在悄然布局、稳步推进。
9月12日,浙江杭州,一场关于检验检测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的签约仪式悄然落地,行业与教育界握手指向未来。
就在本月初,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宣布“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首届招生圆满完成,共录取42人,平均成绩大幅超越浙江省一段线——这群年轻人,正是检验检测专业领域的首批“种子”。而这一切的基础,源于2024年底教育部一纸公文——将“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正式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位列其中,该领域职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岗位能力分析,编制完成专业教学标准,为人才培养画出一张清晰的“施工图”。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都在加速补上检验检测行业庞大的人才缺口。
新就业形态下的TIC行业:人才需求结构性升级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155万人,同比下降0.76%。其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6.01万人,同比增长5.02%,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33%;大学本科学历人员为67.62万人,同比增长1.62%,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3.62%。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0.21万人,同比增长4.7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04%;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3.39万人,同比增长1.1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1.54%;初级技术职称人员26.74万人,同比减少2.66%,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7.25%。
然而,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服务能级提升和产业升级。
2025年8月,《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就业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重磅发布。据《白皮书》显示2024年TIC(检测、检验、认证)行业新增岗位需求达100.34万个,行业人才供求比(供:求)为 1:3.9,人才缺口显著。
其中岗位需求两极分化特征显著,2024年TIC行业就业市场的核心变化,体现在岗位需求的 “冷热分化”:传统岗位持续收缩:基础检验员岗位数量同比减少 8.7%,其中环境监测、建筑工程检测等传统领域受机构整合影响,岗位缩减幅度更为明显。
新兴与复合型岗位则爆发增长。复合型人才招聘需求同比提升35%,质量工程师、碳核查员、AI训练师等新兴岗位需求增长23%。其中,碳核查员岗位表现尤为突出 —— 数量同比激增300%,薪资溢价达40%,具备ISO 14064核查资质的专业人士,年薪可达传统检验岗位的2倍以上。
交叉型新职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学科交叉催生的生物制造检测工程师、低空经济安全认证专家等新职业,对从业者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如 “生物 + 工程”“航空 + 通信”)要求更高,此类人才因培养周期长、适配性强,当前市场供需缺口较大。
随着技能升级的要求,人才需求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据《白皮书》数据显示,TIC行业的“技能门槛”已从传统的“专业操作”向“数字 + 绿色”双核心转型,其中最显著的为52%的岗位明确要求掌握Python、R语言等数据分析工具,37%的职位需具备AI工具实际应用经验。头部企业已率先落地新岗位实践——如华测检测开设“AI检测训练师” 岗位,专职负责训练TIC行业专属大模型,以优化检测流程、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在细分领域,跨领域技能融合成为关键,生物制造检测领域需兼具分子生物学与机械工程知识,低空经济安全认证领域需掌握航空动力学与通信技术,材料循环利用验证专员则需精通物质流分析与化学检测技术。学科边界的逐渐消融,正重塑TIC行业的人才能力图谱,“单一技能型”人才逐渐被 “跨界复合型”人才替代。
区域人才分布:“东密西疏、南强北弱”
TIC行业人才区域分布呈现“东密西疏、南强北弱”的格局,且失衡差距进一步扩大。
头部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华东地区贡献全行业40%的营收,同时集聚38%的专业人才;广东、江苏、北京三省市的高端检测人才(如资深认证专家、技术研发人才)占比超全国总量的45%。
头部机构加速布局以破局。为缓解区域失衡,行业头部机构纷纷推进分布式实验室建设——广电计量在西安建立检测中心,重点聚焦航天航空检测领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成渝地区部署新能源整车测试基地,带动区域相关人才需求。
人才流动呈现新趋势。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都市圈凭借产业优势,吸引了全国60%的TIC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
部分区域面临人才外流压力。东北、西北地区因产业布局相对滞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TIC 行业专业人才持续外流,区域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制约当地行业发展。
“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面对行业人才短板,国家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25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作为“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该专业计划于2025年起启动招生,填补了我国检验检测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空白。该专业精准定位“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紧扣AI赋能检验检测行业的新格局,旨在为国家“质量强国”战略输送检验检测通用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构建了“检测技能+质量管理+智能应用”的培养闭环。
5月,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要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检验检测认证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发展任务。
截至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达5.3万家,从业人员规模155万人,年度营收逾4800亿元。2024年底,教育部正式将“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检验检测岗位能力需求,编制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让专业教学有了清晰“施工图”。2025年7月,杭州职业技术大学率先开启该专业首届招生,共录取42人,平均分远超浙江省一段线。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其中,“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检验检测领域的核心新职业首次亮相,同时在“质检员”“试验员”职业下增设“服装质检员”“家具生产产品质检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工种,标志着我国职业分类体系进一步优化,为检验检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月12日,检验检测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是检验检测职业教育首次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检验检测领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满足产业提质升级对检验检测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根据方案,该专业将采用三类培养模式:一是 “双元” 培育,院校与企业共担教学实践,实现理论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二是 “A+B” 培养,夯实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的同时,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能,打造 “一专多能” 人才;三是 “2+1” 教育,2 年在校学基础、1 年企业顶岗实习,提前适配岗位场景。此外,合作方还将试点 “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的 “定向班” 机制,为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另外,在国际化人才库建设与国际标准参与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印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明确2024-2026年分步建设国际专家库与专业人才库。
今年,首批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走进课堂。他们毕业后将成为既掌握仪器分析、微生物检测等专业技术,又熟悉实验室管理和质量认证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推进,一批批“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将涌入检验检测行业。
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先进设备,更将带领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走向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