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林格尔县妇联以 “巾帼聚力促团结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为主题,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将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知识与民族团结工作实际深度融合,以理论赋能的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落地生根。
以理论为桥,夯实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理论
宣传册详细解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内涵要义,阐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结合县域内多民族共居共业的历史与现状,强调 “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同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从理论层面强化各族群众的共同体认知。
妇女在民族团结中的主体作用理论
立足妇联组织职责,宣传册系统阐述 “妇女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 的理论依据,结合县域内妇女在家庭建设、乡村发展中的实践案例,提出 “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以家庭团结促进民族团结” 的行动方向,引导各族妇女深刻认识自身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理论定位与实践价值。
法治保障民族团结的理论逻辑
宣传册通过 “法律条款 + 理论解读” 的形式,说明 “法治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障”,如解读《民族区域自治法》中 “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的条款时,同步阐释 “法治既能规范民族交往行为,又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 的理论,让各族群众理解 “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
理论赋能实践,县妇联锚定后续工作方向
此次广场宣传活动覆盖县域人员广,实现民族团结理论在重点区域的精准传递。活动的开展,既是县妇联落实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以理论宣传推动县域民族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
县妇联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深化 “理论 + 实践” 的宣传模式:一方面,将宣传册中的核心理论转化为 “民族政策理论微课堂”,走进民族村、乡镇集市,以更通俗的理论讲解强化群众认知;另一方面,结合县域民族工作重点,编制 “民族团结理论实践指南”,指导基层妇联组织以理论为指导开展民族联谊、权益保障等工作,真正让民族团结理论从 “纸面上” 走进 “生活中”,助力县域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
— END —
来源:和林县妇联
编辑:呼和浩特市妇联新媒体中心
审核:李嘉宸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