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一边是西贝被媒体曝光后厨大量使用保质期超过九个月的预制料理包,创始人贾国龙随即发声喊屈,坚称“我们卖的是半成品加工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预制菜”。
3
另一边则是罗永浩在直播中情绪激昂地公开炮轰,呼吁餐饮行业必须做到基本透明——“只希望餐厅能清楚标注:这道菜是明火现炒,还是加热料理包端上桌的”。
4
谁也没想到,西贝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竟成了汪小菲旗下品牌麻六记的绝佳跳板。后者趁势发力,后厨瞬间忙得热火朝天,订单如潮水般涌来。
5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6
西贝“塌房”
7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浪,餐饮巨头西贝并未选择沉默。其掌舵人贾国龙站出来表达不满,强调所用食材属于“半成品”,而非公众普遍理解的“预制菜”范畴。
8
他的核心观点在于:即便原料提前封装,只要最终由厨师完成加热与调味环节,就应被视为“现场制作”。他甚至暗示,罗永浩的批评带有明显炒作意图,意在借机博取流量关注。
9
这种回应方式,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旧式企业公关思维——试图通过掌控定义权来主导舆论走向。换言之,就是“我说它是现做,那它就是现做”。
10
然而,时代早已不同。如今的消费者不再甘于被动接受单向灌输的信息。他们追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真实感,是可验证的操作透明度。
11
罗永浩的观点精准击中了这一痛点。他以自己点的一份“小炒黄牛肉”为例指出,顾客有权知晓眼前这盘菜,到底是灶台上火焰翻腾、锅铲飞舞炒出来的,还是从冷冻袋里取出、微波炉加热后直接上桌的。
12
他绕开了复杂的术语争议,直指最根本的问题本质:餐厅应在菜单上明确标明每道菜品的实际烹饪方式。
13
网络舆论迅速凝聚成一股强大声浪:“请让消费明明白白”、“给每道菜贴上制作标签”。这股呼声的背后,是对信息对等和消费尊严的深切期待。
14
尤其是一道标价高达198元的“葱烧海参”引发广泛质疑,将情绪推向顶峰。人们追问的重点,并非料理包本身是否安全可食,而是——用加热即食包做出的菜肴,凭什么匹配高端现炒菜肴的价格定位?
15
烟火气对决工业风
16
在这场信任争夺战中,后厨直播意外成为衡量企业诚意的关键工具。镜头之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厨房图景徐徐展开。
17
麻六记的直播间宛如一部高燃版《中华小当家》现场还原。十八位厨师整齐列队于明火灶前,铁锅翻飞间火星四溅,热油爆香时香气仿佛穿透屏幕。特写镜头捕捉到带着晨露的新鲜蔬菜、码放规整的肉片,甚至连一碟咸萝卜干都是当天手工腌制而成。
18
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无声传递出“新鲜”、“手工”、“用心”的强烈信号。这是一种无需语言修饰的可视化真诚。
19
更令人惊喜的是,直播中自然流露出的人情味也为品牌加分不少。一位名叫小井的员工,因在镜头前与观众轻松互动、真实聊天而迅速走红,顺势转型为品牌专属主播。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拉近了消费者与品牌的距离,增强了“现炒可信度”。
20
成效立竿见影:直播上线仅两天,销售额突破二百五十万元;单日观看人数超两万人次。信任,就这样被高效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市场回报。
21
反观西贝,也尝试借助直播进行危机应对。9月12日,媒体受邀进入其中央厨房,摄像机对准操作台全程记录。画面显示,工作人员熟练拆开一个个真空包装的料理包,倒入容器后接入电磁炉加热。整个过程没有明火参与,也未见任何实质性烹饪动作。
22
这场直播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激起更多嘲讽。“这不就跟我在家打开速冻食品加热一样?”网友的反馈直白而尖锐。虽然流程规范、环境整洁,但那种工业化流水线般的“程序化处理”,缺乏情感温度与价值共鸣,反而加深了消费者的疏离感。
23
后续的公关举措也显得方向错乱。西贝组织消费者参观牧场,力图从源头证明食材品质优良。可此时大众关心的核心早已转移——不是原材料最初有多优质,而是最终端上桌的那道菜,是否经历了真正的“烹饪”过程。
24
一句广为流传的反问直击要害:“再好的食材做成料理包存放半年,还能叫新鲜吗?”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企业宣传重点与公众关切之间的巨大偏差。
25
事实表明,在重建信任的过程中,过程的“可感知性”远比结果的“合规性”更具说服力。麻六记用真实的烟火气息满足了人们对一顿饭应有的仪式感与期待,而西贝显然低估了这份情感联结的重要性。
26
一张菜单背后的大洗牌
27
这场风波的影响很快超越个体企业的范畴。它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波纹迅速席卷整个餐饮行业,推动规则重塑与品牌价值重构。
28
最显著的变化是,后厨直播一夜之间成为行业新标配。众多餐饮品牌纷纷开启直播模式,将摄像头对准自家灶台,“明火现炒”迅速演变为最具说服力的营销话语体系。
29
麻六记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尽管此前因汪小菲个人婚变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还遭遇过母子社交账号受限、直播中断等运营困境,但它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
30
凭借一次堪称典范的危机转化操作,麻六记成功将“公开透明”、“现场烹制”、“真诚待客”等理念深植于公众认知之中,彻底摆脱了过往八卦缠身的形象泥沼,跃升为“全民监督下的良心厨房”代表。
31
当然,麻六记并非毫无隐患。其线上热销的酸辣粉曾被消费者举报存在粉饼发霉、配料成分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品牌对代工厂的高度依赖,以及品控链条中存在的结构性风险。
32
虽然后续通过快速公布质检报告、邀请用户实地探访等方式化解了信任危机,但只要代工模式持续存在,这类潜在威胁就始终无法根除。
33
另一边的西贝,则陷入品牌资产流失的窘境。
34
由于始终回避消费者最核心的“知情权”诉求,其多年积累的“高品质”、“地道风味”形象遭受重创。企业反复强调“操作规范”、“卫生达标”,却忽略了当下消费者更为看重的“性价比”与“心理价值”。
35
这种回应策略暴露了其对新型消费心理变化的认知滞后。
36
每一次消费者的投票,都在重新定义行业的游戏规则。麻六记打出了“真诚”这张王牌,但未来仍需警惕供应链管理的短板。而西贝若继续沉溺于“概念界定”的自我辩护,拒绝转向开放、平等的“价值对话”,其品牌影响力或将面临长期下滑的风险。
37
结语
38
西贝与麻六记之间的料理包之争,表面看是一场企业间的舆论较量,实则是餐饮业在社交媒体时代经历的一次深度压力测试。
39
它以极为鲜明的方式有力证明: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当下,“知情权”已不再是餐饮服务的附加选项,而是构筑品牌信任的根本基石。
40
信息源:张兰直播麻六记后厨,证明自家非预制菜,却被曝无健康证、未洗手就切菜,鲁中晨报2025-09-14 。罗永浩西贝大战落幕 但预制菜的讨论还没停,上游新闻2025-09-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