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说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
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货币、地产及汇率都避开了日本经济的老路
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后,日元汇率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曾短期繁荣,但此后,资产出现泡沫,几年后,日本的楼市与股市泡沫破裂,房市与股市暴跌数年。而近年,中国经济也经历了几年低通胀,我们是否会经历日本经济的困境?
嘉宾徐远开宗明义:不会!他认为,中国地产价格一度涨得很快且很贵,2021年后逐渐下落。这与日本1990年左右发生的事情差异非常大,中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吸取了日本那段非常惨烈的历史教训,在泡沫初期便采取了必要的手段抑制了房价,并未像日本那样任由地产泡沫长大并最终破裂。同时,日本当年曾是主要大国中货币政策最宽松的国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偏紧的,所以资产价格一直没有达到当年日本的程度。货币政策上,中国吸取了日本的教训,一直比较稳健。在汇率方面,中国一直控制得很好,人民币也没有重蹈日元大幅升值的覆辙。徐远的感受是:增长并非常态,停滞是更普遍的现象,不仅在日本,在欧洲也可见同样的现象。
积极财政政策并未挽救日本经济
无论嘉宾唐涯还是徐远,都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持谨慎态度。徐远认为,财政的宽松类似于止痛药。从1985年到1995年十年间,日本中央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到260%,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这是积极财政的铁证,但日本经济并没有起来。学界在1990年代就有公论:积极财政政策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效果很有限。
唐涯认为,从数据就能看出,只要财政一给油,包括社融、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就会上来一点,但只要财政的油门一松,数据就会往下走。
财政对于托底、对于短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是有效的。但问题是它的长期效果:它能不能带动市场生出自发的活力?能不能促进创新和进步?能不能形成市场自发向上的循环?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此同时,唐涯认为,如果财政从“铁公基”转而向公共服务业、向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事项上发力,那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会很有效。
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变了
中国的经济逻辑,在过去这些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徐远觉得,这种变化就是从此前的高速到现在的高质量。以前追求的是增长,以后追求的将是高质量增长,并努力让这个高质量的东西从市场中长出来。
唐涯认为,中国经济吸取了日本曾经的教训,正如人类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也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虽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我们已经能看到甬道尽头的阳光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东方卫视。
更多精彩 强势关注
\即兴共创音乐采风节目\
听,谁在唱歌
东方卫视 正在热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