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库”
ZJUSOM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一批中小企业借数字化东风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然而,繁荣背后,“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现实困境仍然制约着更多企业迈向深度数字化。资源匮乏、数据风险、平台依赖……重重挑战之下,中小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
《国家治理》2025年第14期刊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邬爱其署名文章《分类施策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基于数字禀赋与客户类型构建分类框架,实施差异化转型策略。同时,必须从人才培育、资金支持和公共服务三个维度构建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性保障,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机制与培育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产业智库】系列专题第一期,我们一起来看邬爱其教授的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邬爱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万亿元,数字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数达到2060万人。在数字化浪潮中,企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创新企业,数字平台生态不断优化。
中小企业顺势而为,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024年对23万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分析结果,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在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链式”转型推广模式加速形成,集群化发展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图片来源:千库网
同时要看到,在总体向好的背景下,目前仍有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现实困境。这一现象源于多重因素:企业自身数字化能力不足、技术风险考量,以及外部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由于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往往资源匮乏且风险承受能力弱,其数字化转型决策高度依赖成本收益分析。当预期收益无法覆盖转型成本时,企业自然缺乏转型动力。内部资源匮乏与外部整合乏力的双重约束,进一步强化了中小企业的风险规避倾向。
除了企业自身的局限,数字技术本身也具有“双刃剑”效应。数字技术具有数据化、连接性、扩展性、复用性等基本特点,对中小企业而言,其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质量、组织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并拓展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带来风险挑战。中小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时,在企业层面,面临创新成果易外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弱、管理逻辑复杂化等难题。在产业链层面,存在数据安全防护不足、客户数字化接受度不高等问题。在生态系统层面,数字平台主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对中小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并不友好,中小企业深度嵌入数字平台可能面临较高的“套牢”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但其能否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学界与业界仍存争议。著名战略管理学者杰恩·巴尼(Jay B. Barney)和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无法给企业带来新的可持续优势(AI Won’t Give You a New Sustainable Advantage)。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是情境化的,如肯普(A. Kemp)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境观理论,认为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组织活动中并形成特定的嵌入式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数据显示,虽然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数字化转型,但其中达到较高数字化水平的仅占3.2%。系统认识数字技术的优势与风险,把握其发挥效用的关键条件,对推动中小企业深度转型至关重要。
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类型
实践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一些企业已达到较高数字化水平,另一些则进展缓慢。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企业自身特性和市场环境影响。具体而言,转型进度既取决于企业现有数字化基础,也受制于转型需求的迫切程度。基于数字禀赋和客户类型两个维度,可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划分为四种类型: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原生企业(A)和转型企业(B),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原生企业(C)和转型企业(D)。
图片来源:文章原文
相对而言,数字技术在消费者群体中的渗透度要高于企业群体。当前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就明显高于工业互联网。面向消费者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更强,因为若不主动转型,企业将难以有效链接和精准服务消费者,甚至面临数字“断链”“退群”的风险。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相对于初始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数字原生企业(Born Digital),数字化基础水平较低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数字化转型压力。数字化转型通常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在这一背景下,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转型企业比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转型企业,往往更具转型的紧迫性和内驱力。
图片来源:千库网
从四类企业数字化的现实需求和进展水平看,排序依次为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原生企业(A)、面向企业的数字原生企业(C)、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转型企业(B)和面向企业的数字转型企业(D)。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不同的内外部条件,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会存在明显差异,分类施策成为总体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逻辑起点。
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
数字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在提升效率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优化企业运营。中小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市场销售等价值链环节,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在促进创新方面,数字技术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创新工具。通过在产品研制、工艺流程、组织管理、客户洞察,以及商业模式等关键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中小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发展瓶颈,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效率与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呈现出互补关系。一些企业凭借卓越的运营效率实现快速发展,而另一些企业则依靠突出的创新能力获得市场认可。当企业能够同时兼顾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时,往往展现出更强劲的成长动能。数字技术这种兼顾效率改进与创新促进的双重功能,成为驱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追求两大经济目标。其一,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成长突破。数字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创新突破,能够显著增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长能力,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展。其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运营效率和创新水平,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形成“数字技术应用-效率创新提升-经营效益改善”的良性循环。
在实践中,不同企业采取差异化的转型路径:一些企业着重应用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办公软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另一些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来驱动创新。这种差异化的技术选择表明,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市场定位,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图片来源:千库网
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转型企业
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转型企业,在提升数字化水平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如何有效链接并高质量服务好量大面广、需求个性化的客户,对数字技术的敏捷性、覆盖性和低成本等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推动该类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应用智能搜索、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企业分析洞察和链接获取客户的能力,并利用数字技术根据客户需求加快产品定制化研制和快速精准服务,形成高效的市场响应优势。其次,引导国内外电商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数字赋能。通过不断提升平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级,持续迭代创新便捷通用型数字工具,提供平台买家分析服务,推出特色产业带、名品名企等营销推广活动,助力中小企业更好地从平台中获得国内外客源。再次,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独立站等方式自建私域流量,与客户建立更密切的沟通联系,增强个性化服务意识和能力,在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复购率的过程中,促进企业持续成长和提高盈利水平。最后,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自建产品研发数字平台在产品设计等环节引入客户,与客户在线互动中,及时了解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产品研制与客户需求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价值共创,以此夯实和增强企业客户需求驱动的发展能力。
图片来源:千库网
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转型企业
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转型企业,往往嵌入在产业链中,为客户企业提供零部件等中间产品。这类配套型企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精准理解客户企业的需求并严格执行需求标准,否则会造成生产等方面的浪费。
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引导和支持链主企业加快组织内外部数字化转型,建设高能级、标准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系统,同时积极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将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供应链数字系统,并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协同提供必要支持。引导面向企业客户的电商平台主动链接中小企业,为企业在电商平台运营提供专业化指导,尤其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品牌出海等市场开拓的有效赋能,切实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国际化发展。加速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步伐,高水平构建国家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数字基础设施,夯实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重点创建集采集销、中央工厂、众包众创等数字协同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拓展和深化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水平。积极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在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千库网
制造业领域需增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水平,通过推动机器换人、建设数字车间和工厂、实施智慧仓储物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良品率和服务响应水平。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靠前参与客户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助推企业从被动执行客户需求升级为主动与客户企业共同设计产品,通过数字技术的效率和创新功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构建起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数字原生企业
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数字原生企业,在市场需求端对企业数字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但共同面临着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数字化水平不均衡的挑战。数字原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往往处于较高层次,可能会遭遇难以最大化数字技术作用的“数字鸿沟”。这类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需从多个层面系统推进。
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引导数字原生企业主动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积极对产业链上下游伙伴进行数字技术赋能,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场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通过立足行业和消费等现实场景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场景应用普及,切实增强数字技术对企业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发挥数字原生企业的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千库网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需要统筹推进5G、光纤、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建设发展。拓展和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梳理一批典型城市和细分行业,加快培育优质数字技术服务商,开放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增强数字平台资源汇聚和共享水平,打造共享制造、个性定制、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开源项目,汇聚群智持续开发和涌现一大批可复制、易推广的训练框架、开发示例、测试工具和开源代码,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普及。
图片来源:千库网
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在人才要素方面,应加大中小企业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发数字化转型职业标准和人才标准,通过课程研修、案例示范等多种方式,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数字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首席数字官和专业技术人员,夯实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的人力基础。在资金要素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推出“上云券”“算力券”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门信贷产品,并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据评估、数据资产入表和数据资产管理,以数据要素资产化缓解融资压力。在公共服务要素方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级。加快普惠化通用性数字技术研发,面向共性需求开发一批数字化专用工具,并培育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此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要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仅是技术升级的路径,更成为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议题。邬爱其教授基于对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瓶颈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以数字禀赋与客户类型为维度的分类施策框架,并系统阐述了差异化推进路径与资源支撑体系,为破解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痛点为导向,依托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证调研,致力于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知识生态系统。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与智库功能,聚焦企业培育与产业链数字化协同,为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助力更多企业在数字浪潮中稳健跃升、赢得未来。【产业智库】系列专题,持续更新中!
信息来源:《国家治理》杂志
编辑排版:伍梁永
审核:佟庆、邬爱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