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梁传松
通讯员梁坚义
“今天基金会的这份爱心,更像为我们的逐梦之路上铺上了一层温暖的基石,让我们更有勇气去挑战困难,更有信心去奔赴远方……”9月17日,在湖北省大冶市大冶湖学校报告厅内,20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受捐的学生代表介绍,大冶市陈彦珍助学基金会犹如不熄灭的爱心灯塔,照亮大冶学子奔赴希望的前行路。
“感谢基金会的帮助,我一定会更努力地读书!”大冶湖学校高二年级学生皮昊灵小心翼翼地接过捐赠牌匾,眼眶里闪着泪花。
捐赠现场
同样收到资助的,还有该校八年级13岁的学生石家琪。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从小就懂得体谅和尊重坚守在环卫岗位的母亲的艰辛。家里还有双胞胎弟弟和70多岁的奶奶,生活的压力让她比同龄人更显成熟。
“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不辜负她的付出。” 石家琪说,“这次得到资助,我心里特别温暖。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人间的善意。”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36年的陈彦珍是大冶市殷祖小学的一名教师,1996年退休后投身商业经营,通过加油站业务积累千万财富后,便萌生出“帮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的想法。
“因为是以个人名义登记的非公募性的基金会,光注资就有200万元,每年还要拿出专项资金进行集中资助、临时资助。”基金会秘书长姜彬介绍,他当时任大冶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在基金会成立前,陈彦珍找到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教育、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陈彦珍于2017年5月捐资成立陈彦珍助学基金会。截至目前,已连续8年资助家庭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学生2384人,累计捐款173.76万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拥有千万资产,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170多万元,陈彦珍对自己却十分“抠门”。
陈彦珍(后排左5)和学生们一起合影
在大冶东风路一栋普通楼房的后院,一排装满水的塑料桶尤为显眼。原来,这些塑料桶是陈彦珍老伴、退休教师李海用来接雨水的。平时,这个家庭用接下的雨水洗衣洗菜、浇花、拖地。李海说:“一个月可节省30多元水费,一年就是400多元。”
为买一双中意的皮鞋,老人跑三趟商场砍价;街头摊位一次买四条几十元裤子;女儿送的一件白衬衫,一穿就是五年;子女想请保姆,也被他以“能得动”拒绝了……
“其实,叔公家根本不像一个有钱的人家。我经常看到老两口吃剩饭剩菜。”一直跟随陈彦珍的侄孙王剑锋说。
在大冶大金省道金湖马叫段、大金石油加油站旁,一条宽3米、长约1公里的通湾路,从省道延伸至金湖街道马叫村畈李湾文化礼堂。此前该路水泥路面破损严重,村民通行不便。
2019年12月,陈彦珍在加油站装修改造完工后,主动请来工程队整修刷黑路面,并同步修缮沿路水沟、路肩与广场,累计投入10多万元。
捐赠现场
在大冶陈贵镇陈贵湾,通往村民责任田的路狭窄多弯,被称为“蚯蚓路”;另有一条从陈贵垴通往陈台路(陈贵——铜山口)的路线,因地处荒山无通路,村民需穿山步行才能抵达陈台路。
2022年4月,村民理事会决定修建这两条水泥路,预计投资30多万元。基金会得知后,经评估一次性捐款12万元。
在陈贵湾,基金会持续深耕公益:先后捐款40余万元,帮助湾里建文化礼堂、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门口塘、助脱贫户改房……陈彦珍表示:“修桥铺路积德行善,盼着乡亲们走上幸福路、过上好日子,我就安心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位年近九十岁的长者,带领着他的基金会,至今仍在慈善公益之路上步履不停、躬耕不辍。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