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巨提这地方,本来就是中国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邦,位置卡在喀喇昆仑山脉西南,挨着帕米尔高原。早在唐朝时候,它叫小勃律,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国,那时候跟中原王朝有来往,定期进贡啥的。但真正拉上关系的,还是清乾隆年间。
1761年左右,坎巨提开始正式纳贡清廷,每年送点沙金,一两五钱左右,换回来布匹茶叶之类的物资。这不是领土管辖,而是藩属关系,清政府也没派驻官员,就这么松松地维持着。
到了19世纪中叶,英俄开始在中亚抢地盘,帕米尔地区成了焦点。英国从印度往北推,沙俄从北边压,坎巨提这小地方夹在中间,成了牺牲品。1891年,英国军队直接打进来,新疆巡抚陶模去交涉,总算保住了名义上的中国属藩地位。
1892年,中英签了个协议,承认坎巨提是“两属之国”,一半中国一半英国,但实际英国控制力越来越强。1895年,英俄私下分了帕米尔,坎巨提彻底进了英属印度。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管不着了,但档案里还记着它是贡国,偶尔新疆当局收点贡品,象征性意思。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接手了这块地,中国新成立后,边界问题摆上桌。坎巨提面积也就1940平方公里左右,本来是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但实际控制早没了,当地人文化上跟中国也没多大联系,成了个飞地,收回来麻烦大,守不住也费劲。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谈判时,中国主动放手的原因。
喀喇昆仑走廊这块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位于喀喇昆仑山北侧,长条形地带,面积5800平方公里左右,从古时候就是中国新疆和西藏的连接通道。
历史上,这地方自古属中国,汉唐时期就是边疆要道,丝路商队走这儿。清朝时候,也在管辖范围内,但19世纪英国扩张时,顺手划进了英属印度。1895年英俄协议后,它跟着帕米尔一块儿丢了,巴基斯坦独立后,继续由巴方实际控制。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界没定,这走廊就成了悬案。
它的重要性在于地理位置,连接新疆喀什和西藏阿里,中间没大山挡着,能直接通车通路。要是丢了,中国西部就多道坎儿,边防巡逻、物资运送都得绕远路。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这地方更显眼了,因为它挨着克什米尔,印度老盯着。巴基斯坦控制走廊时,也没开发啥,就荒着,但对中国来说,拿回来能直接打通南北,战略上稳多了。
谈判前,中国地图上这块地标着是自己的,但实际巴方管着,收不回飞地的坎巨提,换走廊这要道,才是明智算盘。面积上看,走廊大点,但价值高,坎巨提小而偏,守起来纯属添乱。
谈判这事儿,1961年就开始酝酿了。那年两国原则上同意划界,1962年正式谈起来,主要在中方推动下,北京拉合尔来回跑。耿飚当时是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洲边界,带队跟巴方磨。
巴基斯坦那边,外交部长布托参与,签字是陈毅。谈的焦点就是喀喇昆仑山一线,怎么分水岭,怎么按传统线走。巴方开头想留走廊,肯让坎巨提,但中方坚持走廊必须拿回来,因为它连通自家地盘。
印度在中途搅局,1962年中印打起来,印度抗议巴方跟中国谈,怕丢克什米尔权益,但巴基斯坦铁了心要稳住东边盟友。谈了五个月左右,1963年3月2日,北京签了《中巴边界协定》。条款简单,按分水岭划,流入中国河的归中国,流入巴方的归巴控克什米尔。
具体说,中国放弃对坎巨提1940平方公里的主权主张,巴方把喀喇昆仑走廊5310平方公里划给中国。协议一签,印度跳脚,说中国抢地,但中巴不管这套,协定生效后,界碑慢慢立起来。
这交换看着中国让了块有小镇的坎巨提,换了片荒地,但实际赚了。坎巨提不接壤,收回来飞地管理费力,巴方要它能连克什米尔;走廊对中国边防是命脉,拿回来西部安全多层保障。巴基斯坦也乐意,稳住中国这大哥,印度那边压力小点。
协议签了,影响可不小。先说边境稳定,中巴从此没啥边界纠纷,1963年后,两国关系更铁。喀喇昆仑走廊拿回来后,中国开始修路,1970年代中巴公路就通了,从喀什到伊斯兰堡,直达吉尔吉特。这路不光军事用,经济上也拉动,边民贸易多起来,茶叶布匹换当地货。
巴方得了坎巨提,控制克什米尔北口,防印度方便。长远看,这协议是中巴友好的起点,后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根基就从这儿来。印度到现在还认账不情愿,声称走廊是克什米尔一部分,但中巴协定国际上站得住脚。
中国西部开发,西藏新疆连成片,走廊作用大,资源运、军队调都顺溜。说亏本?纯属表面,实际这笔账算得精,丢了块鸡肋,捡了战略宝。历史上,中国边界谈判不少,这回是典型例子,面积不是唯一,位置和实用才关键。
巴基斯坦也聪明,没死磕小地,换了大局稳定。要是硬要坎巨提,中国得花大力气管飞地,早晚成包袱。现在看,协议帮两国避开麻烦,发展路上少拐弯。总的,这事儿告诉人,外交不是比大小,是比长远利害。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刚结束,中国声势大,巴基斯坦趁机靠拢。巴跟印度有克什米尔恩怨,需要盟友。中国也想稳西南亚,谈判顺势。布托签字后,巴外交转向中国,1970年代更铁。协议面积,中国净得3000多平方,但重点是走廊位置,卡住高原要道。
坎巨提丢了无妨,当地人本就巴化,文化不合。协议生效,1963年3月15日批准,界线定死。之后,中巴勘界,修边防设施。经济走廊后来延伸这儿,高铁公路项目多。印度到现在地图上标走廊为争议区,但实际中巴管好。
外交智慧在这儿,面积让点,战略赚大。中国边界谈判,类似缅甸尼泊尔,都按实际走。这事儿证明,亏本买卖往往藏赚头,关键看长远。巴基斯坦也受益,边境安,发展稳。总的,这协议是中巴合作的基石,至今发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