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9月17日电 (记者刘海天、实习生张皓馨)9月16日下午,诗人杨牧《我的非虚构档案》新书签赠活动在四川省图书馆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由星星诗刊杂志社、四川省诗歌学会与四川省图书馆联合主办,四川星星诗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龚学敏、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等文学界、艺术界嘉宾以及众多读者齐聚现场,共同参与了这场兼具文学深度与时代意义的文化盛会。此次活动由星星诗刊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童剑主持。
签赠活动现场。实习生 张皓馨摄
《我的非虚构档案》是杨牧耗时十年创作的90余万字力作,在其1990年代作品《天狼星下》基础上补全的人生叙事。全书从1940年代川东乡村写起,历经1960年代新疆岁月、1980年代重返蜀地的转折,既记录个人人生轨迹,更折射八十年来历史风云、文坛景观与人间百态,被一些学界人士视为中国非虚构写作领域重要文本。
活动现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龚学敏、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等6位嘉宾,从不同维度解读作品价值。龚学敏评价该书是杨牧“以真诚回望生命、以坚守追求真善美”的代表作;向以鲜则分享了自身诗歌创作受杨牧《我是青年》启发的经历,提及“我是鹰——云中有翅”的诗句仍能唤起理想热忱。
在捐赠仪式环节,杨牧将《我的非虚构档案》《杨牧诗选》《姑妄言集》等个人著作,分别赠予四川省图书馆与巴金文学院。相关单位代表现场接受赠书,并向杨牧颁发收藏证书,认可作品的文献价值与文化意义。
杨牧在活动现场发言。实习生 张皓馨摄
“我是一代人的缩影,创作此书是对历史的责任,书中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记录。”杨牧在现场分享创作初衷时表示,希望以真实文字为读者留存可触摸的时代记忆。作为“新边塞诗派”核心代表,杨牧作品始终以深沉历史关怀与独特艺术风格深耕文坛,此次新书发布也被视作其文学生涯的重要总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