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青春担当

0
分享至

9月12日,滁州市来安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青春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在来安县半塔镇皖东烈士陵园举行,团来安县委、半塔中学团员学生、半塔中心学校少先队员、社区干部职工及志愿者等90余名青少年代表参加。

活动伊始,学生代表列队走进少奇楼,展柜里发黄的文件及还原的军民团结场景,无声讲述着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斗争史。学生们驻足凝视,通过实物、照片、场景复原等,直观感受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环境险恶的真实细节,深切体会老一辈革命者不畏艰难、誓夺胜利的坚定意志。

追忆仪式在烈士陵园举行,全体人员鞠躬并默哀一分钟,四名青年志愿者敬献花篮。仪式后,少先队员们现场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半塔中学团员代表结合参观体悟,现场阐述新时代青少年“不忘来时路、赓续赤子心”的历史责任。全体人员手持鲜花绕行纪念碑一周,以青春之名向革命英烈致以崇高敬意。

活动尾声,少先队员齐聚无名烈士墓前,聆听大队辅导员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并开展墓区祭扫、敬献鲜花,以实际行动守护烈士纪念设施,践行“红色江山代代传”的铮铮誓言。

此次活动,青少年代表们在实地寻访与祭奠中深化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厚植爱国情怀。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英烈为榜样,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家乡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员代表们参观了少奇楼


参加活动的团员代表合影


烈士陵园前的一堂青春思政课

书记点评

用好红色资源 提升思政引领力

团来安县委书记 甘明星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祭奠英烈、重温历史,带领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沉浸式感悟那段烽火岁月。这不仅是一次历史记忆的唤醒,更是我县共青团深化青少年思想引领的生动实践。

以红色资源为教材,让思想引领可感可知。活动充分利用皖东烈士陵园、少奇楼等本土红色资源,通过泛黄的文件、场景复原等实物史料,让青少年直观感受“物资匮乏下的坚守”“军民团结的抗争”,在历史细节中触摸信仰温度。这种沉浸式教育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使红色基因在看、听、思中自然传承。

以仪式教育为纽带,让思想引领入脑入心。默哀鞠躬、敬献花篮、齐唱队歌等庄重仪式,将缅怀先烈具象化为青少年可参与的行动;团员代表阐述“不忘来时路”的担当,少先队员以鲜花祭扫践行誓言,在仪式感+参与感中实现“知史—爱党—报国”的情感升华。

以实践转化为目标,让思想引领见行见效。活动后青少年“以英烈为榜样,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心声,正是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来安县共青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坐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引导他们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下一步,我县共青团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持续打造“青马工程+红色研学+社会实践”三维培养体系,让青少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活动感悟

铭记历史守初心 赓续血脉勇前行

来安县半塔中学八(1)班学生 董安琪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参加主题团日活动,参观少奇楼、祭扫皖东烈士陵园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走进少奇楼,老旧的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里,战士们穿着朴素的军装,眼神却格外坚定。讲解员说,当年刘少奇同志就在这里指挥皖东抗日斗争,带领大家在艰难中寻找希望。展柜里那把锈迹斑斑的步枪、几页泛黄的作战笔记,仿佛在诉说着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我忽然明白,课本里“抗日战争”四个字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筑起的长城。

随后到皖东烈士陵园,气氛变得更为肃穆。我们手捧白花,在纪念碑前鞠躬默哀,哀乐响起时,我悄悄攥紧了拳头。沿着墓碑行走,看着墓碑上烈士们的生平介绍,有的年龄竟与我相仿,还有些只写着“无名烈士”,他们连名字都没留下,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不能把“爱国”只挂在嘴边,要刻苦努力地学习,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今后我会以先辈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让青春在强国路上绽放光彩。

触摸历史温度 汲取奋进力量

来安县半塔中学八(1)班学生 蒋笑涵

此次有幸参加来安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研学让我收获了深刻的感悟。

走进少奇楼,不同于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带着时代的印记:那支用过的钢笔,或许曾写下过鼓舞士气的檄文;那件破旧的军装,或许曾见证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那张泛黄的作战地图,或许曾指引过战士们走向胜利。讲解员提到,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广大革命者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信念克服困难,建立起稳固的抗日根据地。这让我深受触动,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坚守信仰、奋勇拼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来到皖东烈士陵园,我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沿着整洁的道路前行,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在守护着长眠于此的烈士们。他们中有的正值青春年华,却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留下了感人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红色之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来安县的抗战历史,更让我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挑战,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抗战精神

来安县半塔中学八(1)班学生 周雨晨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当我跟随团县委的队伍踏上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红色之旅时,心中满是崇敬与期待。

少奇楼,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我聆听讲解员讲述刘少奇同志当年在此领导皖东抗日斗争的事迹,看着墙上泛黄的照片、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武器和泛黄的文件,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革命者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随后,我们来到皖东烈士陵园,在巍峨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鞠躬默哀。当哀乐响起,我的眼眶不禁湿润,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烈士为国捐躯的场景:他们或许是年轻的战士,或许是普通的群众,却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着“家国”二字的重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远不能丢。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青年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 陈乐 本网记者 程榕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6272文章数 58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