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在推普实践中深耕育人与服务阵地

0
分享至

来源:中国网

作为设有独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且获评江西省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职业院校,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视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链接教育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以校内普通话测试站为枢纽,将推普与专业教学、德育培养深度融合,从多维度筑牢实践育人基础。在今年暑期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赣鄱行”“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等社会实践活动中,锚定语言服务这一切入点,为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注入活力,实现育人价值与社会服务效能双向提升。

筑牢校内推普根基,提升职教育人成效

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针对播音主持、影视表演、影视编导等特色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表达技巧》《影视台词训练》等专项课程,由测试站骨干教师授课。课程从声、韵、调基础训练,逐步过渡到新闻播报、影视配音、课堂授课等场景化应用,全方位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同时,将普通话纳入专业实践考核,明确播音专业新闻播报、表演专业台词展示、艺术教育专业模拟授课等环节,需达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2024-2025学年,学校组织800余名学生参与普通话测试,通过率90%,二级甲等及以上占比66%,为做好推普工作打造优质队伍。

为营造推普氛围,教学楼、图书馆等场地精心设计了“普通话小贴士”展板,校园广播台开辟了“每日一句普通话”栏目,让推普融入日常。同时,学校常态化开展“普通话风采季”系列活动,“校园主持人大赛”以普通话为核心考核指标,使专业骨干脱颖而出;“推普志愿宣讲会”中,教师与学生分享语言学习经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今年3月举办的“经典诵读大赛”中,学生演绎的《可爱的中国》等红色名篇荣获省级奖项。



2025年在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诵读作品《可爱的中国》荣获职业学校学生组二等奖。

延伸推普实践触角,彰显职教服务效能

学校积极响应“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号召,组建了“红塬之声”推普团,师生凭借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等专业特长,走进中小学、社区、基层单位与企业,用标准普通话搭建沟通桥梁,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效能。

(一)赋能乡村教育:推普+艺术思政

针对乡村中小学语言资源薄弱、艺术师资不足问题,学校携手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谋划实施“艺韵润心”——“艺术+思政”赋能乡村教育志愿服务项目,为蒋巷中心小学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推进“五育”并举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师生立足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将推普工作融入小学生课外活动,通过艺术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助力孩子们夯实普通话与美育基础,同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学校“红塬之声”推普团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今年暑期,推普团深入萍乡市长丰乡和老关镇的乡村小学,通过“语言+艺术”的教学模式,开展趣味拼音课、经典诵读营、语言艺术小课堂等活动,帮助当地小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社区,以“语润童心+普绘振兴”为主题,给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暑期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

(二)服务社区:推普+便民助群

“红塬之声”推普团聚焦社区两类重点人群语言需求,走进多个社区开展精准服务,通过定制化推普举措,切实解决老年人日常交流、外来务工人员职场沟通的语言难题,让普通话成为连接民生需求与便利生活的桥梁。

在上埠镇萍瓷社区,针对老年人“不会说、不敢用”普通话,日常就医、购物沟通受阻的问题,推普团编写《老年普通话日常用语手册》,收录10余个高频生活场景对话,搭配拼音与插图,手把手教学;结合“智慧助老”,演示手机挂号、线上缴费等操作时同步讲解相关普通话表达,帮助老人既学语言又会操作。今年暑期,服务老年人800余人次,发放手册800余本。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存在“职场沟通不畅”的问题,推普团在社区开设“职场普通话速成班”,邀请企业HR、行业能手参与课程设计,围绕“求职面试话术”“岗位术语规范”等内容开展培训。在萍乡上埠镇星海电瓷厂的湖南籍员工小李,此前因方言重、术语发音不标准,与同事协作时常出现误解,经过推普团6次课程培训后,不仅能流畅使用普通话沟通,还能准确表述机械操作术语,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今年7月至8月,推普团在6个社区开展了职场推普培训,服务外来务工人员500余人次,获社区居委会与外来务工人员一致好评。


2025年7月,“红塬之声”推普团在星海电瓷厂开设午间推普站

(三)传承红色基因:推普+红色走读

“红塬之声”团响应“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号召,探寻江西红色脉络,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安源革命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宁夏移民博物馆等场馆,循着红色足迹,化身“红色宣讲员”,结合所见所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市民、游客讲述工运历史、解读八一精神、宣讲红寺堡区移民故事┄┄,充分发挥语言文字铸魂育人的作用。

在各场馆,推普团成员一边聆听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一边适时化解“语言隔阂”问题,为外地游客用普通话补充讲解文物故事,设“红色语言小课堂”帮村民、游客用标准语复述革命事迹;针对本地讲解员方言讲解的情况,整理普通话讲解手册、协助录制音频;还发起“红色誓言传递”活动,以铿锵普通话带领群众宣誓。以推普为纽带,打破地域语言限制,使红色故事、红色文化、革命精神触及灵魂、深入人心。

不断提升推普育人与服务效能,以语言之力助推强国建设

“红塬之声”推普团暑期推普活动得到地方政府、单位的广泛好评。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人民政府、芦溪县长丰乡人民政府和上埠镇人民政府均向学校发来表扬信,一致肯定推普团在基层语言推广、文化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称赞师生展现出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同时高度认可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体现。

推普团成员--播音专业学生黎佳慧在“文化赣鄱行”实践活动中负责红色故事宣讲工作,从宣讲稿件的撰写打磨到现场的语言表达、情感传递,全程自主参与、反复优化,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影视编导专业学生曾静怡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设计“语言+艺术”课程、策划推普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教学与活动组织经验,为进入地方融媒体中心、乡村文旅宣传部门等实习岗位打下扎实基础,能更快适配“用通俗语言讲好乡村故事、传播基层文化”的岗位需求。

推普不只是沟通工具,更是社会发展、强国建设的“助推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责无旁贷。学校将持续加大推普内涵建设,有力推进推普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红塬之声”推普团为载体,进一步拓展推普服务场地,完善“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的推普育人和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乡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语言推广、文化服务等活动,有效实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语言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47407文章数 27040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