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一时半刻
「见证东莞CBD开发建设中
每一个有意义的时刻」
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楼下,穿着得体且用流利粤语夹杂英文术语讨论恒生指数的,多数是金融从业者。他们穿梭于IFC、汇丰总行大厦和中银大厦构成的「中环黄金三角」之间,依靠的是高效便捷的立体步行通道。
空中连廊,正是这类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形态。
有熟悉香港的朋友告诉我们,其连廊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将城市空间立体化,巧妙串联起分散的功能空间。
没人数得清香港现时有多少座连廊。有小红书博主曾以「中环2楼」为名,用一镜到底的方式,记录他仅凭「空中二楼」的步行网络,便能畅行中环的特别体验。
香港的二层连廊
这种由「空中连桥」与「室外平台」交织而成的网络,不仅是港式生活的日常风景,更成为高密度城市的一种标志性景观——「空中街道」。
当城市升起「第二层街道」
与莞太路上那座年代感十足的人行天桥不同,这里的连廊绝非单纯过街设施。它们特指建筑之间在二层高度架起的连桥,以及室外设置的公共平台。每个连廊接口,高差需以≤3%坡道过渡,满足无障碍需求,且不能有台阶。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24小时畅通的交通网络。本质上,是将街道功能搬到了空中。
18座连廊分布图,串联不同地块,搭建空中的街道网络
为何东莞CBD需要这样的设计?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规划总监、东莞国际商务区片区专员梁迪飘向记者解释
「国际商务区的开发强度极高,交通、通勤、休闲、购物等密集活动,难以仅靠平面空间承载。香港的成功经验值得东莞借鉴。空中连廊系统,就是在二层平台上再造一个街道体系,以中央绿轴为主干道,向外延伸辐射。」
「在首开区,我们规划了18座连廊,将19个地块的项目串联成网。无论是去中心公园、写字楼、商场还是地铁站,都能便捷舒适地抵达。」梁迪飘说。
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规划总监、东莞国际商务区片区专员梁迪飘接受一时半刻专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连廊不是单独存在的。东莞CBD倡导「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地上是空中串联起来的二层连廊,地下是复合畅通的地下空间。从地下、地面到空中,都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有机整体。
首开区1号基坑二层连廊连廊系统
位于CBD中央绿轴核心位置的「东莞香港中心」商办住宅综合体,是建设进度较快的项目。其项目经理及设计主创庄文靓表示:
「我们将香港成熟的人车分流设计经验融入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上班族无需下到地面,就能在不同建筑间轻松通勤——雨天不湿鞋、晴天有遮阳,远离路面的喧嚣与炎热。这对于东莞这类亚热带城市尤为便利。」
东莞香港中心将面向中央绿轴打造「城市阳台」,像梯田一样层层退台,像是在东莞造了一座「空中村落」,人们在这里看风景、等日落。
错落有致的多层次设计,二层连廊设计效果图(建设中)
连廊连接的大楼,以办公为主,配套少量服务型公寓,主要用户群体的画像很清晰:
在CBD上班和居住的人们。
因此建成后的连廊,将设有绿化盆栽、艺术装置,甚至小型的市集摊位。它不仅是通道,更是社交空间——你可能会在连廊上偶遇同事聊两句,或者发现一家新开的书店。连廊,成了连接不同生活场景的纽带。
二层连廊设计效果图(建设中)
这一切,体现了指挥部在背后的规划主张:
让每条连廊不只是「过道」,还是精彩的城市生活场景。
连廊百景图:不止于通行
好的连廊绝非千篇一律。
根据《首开区空中连廊统筹研究》,东莞CBD的连廊在功能上各有侧重:有位于次干道、兼具形象展示的「形象功能型」;有以高效连接为主的「通过型」;还有补充地面活力、营造休闲氛围的「空中花园型」。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设计始终遵循两大原则:保障公共便捷性,注重近人尺度的舒适体验。
以「东莞香港中心」在建的三条连廊为例,总部位于香港的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RLP Asia) 的建筑师庄文靓分享了设计理念:
「我们对这次在东莞CBD设计连廊充满热忱。香港早期的连廊多以通勤为主,造型和空间创意相对受限。这次为东莞香港中心设计的三座连廊,我们力求赋予它们各自鲜明的记忆点。」
香港中心项目经理及设计主创庄文靓接受一时半刻专访
莞明路天桥是形象功能型的连廊。跨度近50米,是连接项目东西两侧住宅与商办的关键节点,以空中通道解决人行过街问题。
由于其下方是地铁轨道线,结构限制严格——道路正中央无法设置支撑。为了既解决大跨度带来的压迫感,又满足结构要求,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最终采用了独特的「W型」结构,摒弃了传统的交叉型桁架,一举攻克两大难题。
莞明路天桥设计规划图
绿轴天桥是凌驾于绿轴公园上方的连廊,属于空中花园型。庄文靓希望它「不是生硬的介入」,因此将连廊与邻近的楼梯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流畅的整体流线。
市民可通过旋转楼梯盘旋而上,自然衔接至连廊,俯瞰下方的绿轴公园,这里有阔落的停留空间,未来可能还有移动摊位。
绿轴天桥设计规划图
万汇三街天桥这座跨度约十几米的连廊,功能相对纯粹,主打通过型。它连接香港中心与盛和湾区中心,需处理一定高差。设计中通过设置缓坡,既保证行走轻松省力,也兼顾了无障碍通行需求。
万汇三街天桥设计规划图
庄文靓和RLP Asia团队的这份设计热忱,早已跳脱出连廊作为通勤纽带的传统定义,他带领团队以「雕刻记忆点」的姿态,分别赋予三座连廊不同的通联特色:有力学的考究,有生态的呼应,有无障碍的流畅。
存量时代,更是要守住对打造精品的执着。
折叠在空中的24小时生活
那么,一座好的连廊,究竟能为城市人提供怎样的空间?
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清晨7点,连廊的咖啡亭飘出烘焙香气,西装革履的白领咬着菠萝包匆匆刷卡过闸;正午12点,外卖骑手在连廊檐下阴凉处蹲坐,手机外放着短视频,头盔搁在一旁;傍晚6点,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牵手散步的恋人肩上,他们的影子与CBD天际线重叠……
滑动查看商务区首开区的连廊设计,从左到右分别是:招商湾熙中心、盛和湾区大厦、南城商贸金融大厦、湾区国际制造中心总部、华润置地中心(15号连廊)
这样的连廊网络早已超越冰冷的交通设施,它折叠了城市24小时的生活切片,让每一份匆匆步履或片刻停留,都能在城市的「空中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支撑这一愿景的,正是东莞CBD精心规划的立体慢行系统,以中央绿轴为慢行主轴,实现空中连廊、地面步行与地下通道的无缝联动。
东莞首片「空中街道」,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准备出现在无数市民、游客的手机取景框中,承载这座城市未来丰富的日常风景。
未来,你会去
CBD的二层连廊打卡吗?
作者_張三
编辑_瑶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