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投射到量子大道上,“科里科气”的建筑群渐次苏醒;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分析验证探月卫星数据;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内,一批新车正在依靠自身的软硬件能力、云端控制和AI算法进行自我“体检”……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是一座数字化智能工厂。新华社发
近年来,从基础材料研发到高端装备制造,合肥的产业脉搏在实验室的专注与生产线的繁忙中强劲跳动。
产业的脉动,铸就了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澎湃着人民政协的履职使命。
日前,围绕“加快提升制造基础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主题,合肥市召开社情民意座谈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面对面听取意见,共同擘画产业蓝图。
作为市政协年度协商的“重头戏”,与会者结合调研思考、紧扣“发展关键”建言献策:从构建高端装备制造生态圈到推动镁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从推进低空经济供给侧攻关到强化集成电路高端材料集群,从加快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共识在协商中凝聚,从“制造”到“智造”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需要指出的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既是合肥这座科创之城的发展愿景,更是牢记嘱托、担纲承梁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每次都聚焦科技创新,为安徽擘画了“三地一区”战略蓝图,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作为安徽省会,合肥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在奋力打造“三地一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走在前、作表率。
在此过程中,合肥市政协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连续6年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协商议政,持续在完善政策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要素保障、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合肥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科创之城新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情民意座谈会召开后不久,聚焦“加快实施‘五外联动’,推进合肥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另一场协商大戏——合肥市政协委员资政会,也鸣锣开演。
在委员们看来,“三地一区”锚定了安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定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关键一环,承载着安徽进一步拓展开放空间、提升开放能级、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此,合肥市政协紧扣这一战略方向,主动服务大局,历时3个月,筹备并召开了今年的市政协委员资政会。
基于资政会所达成的广泛共识,市政协的履职重点迅速向关键领域的深度破题与成果转化聚焦。其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提升开放能级、锻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成为政协建言与党政督办双向奔赴的重点议题。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合肥市政协就围绕科学中心建设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组织专项督办调研,并谋划打造“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提案及系列提案,提请市委书记督办。
日前,合肥市政协正对提案中涉及科学中心顶层设计、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等14项办理重点及阶段性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紧锣密鼓地筹备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梳理今年的合肥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可以发现,协商大戏接二连三,主题均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清晰折射出人民政协牢记嘱托的使命担当。
“由此也可以看出,市政协将服务‘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作为重要的履职任务,在资政建言、提案督办、专题调研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助推发展的完整履职链条。”合肥市政协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在此链条下,市政协发挥优势,久久为功,先后围绕打造科技成果“三就地”示范区、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合肥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等议题协商议政,持续发力助推,在“三地一区”建设中不断彰显着政协的智慧和担当。
“围绕打造‘三地一区’建言献策是合肥市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持续聚焦这一主题,围绕建设中牵动性、深层次的关键环节,多提务实之策,多献管用之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
通讯员:金嵋婕
记者:胡方玉
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