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突然就变了!
波兰“不反华”了,如此关头,波兰又开始对华示好了?
九月中旬的波兰东部边境局势紧张。波兰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直接导致中欧班列运行中断。
而边境封锁的直接导火索是9月10日的无人机事件。波兰领空遭遇大批无人机入侵,波兰方面认定这些无人机来自俄罗斯,并将其定性为“蓄意入侵”。
作为回应,波兰不仅关闭边境,还向白俄罗斯边境地区部署了四万军队。波兰副防长托姆奇克公开证实了这一军事部署。
另外波兰联合北约启动了防御公约第四条,摆出了强硬姿态。但战略层面看,波兰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其战略底气实则不足。
简单来说,中欧班列不仅是中欧贸易的通道,更是波兰的经济命脉。每年经波兰的中欧班列货值高达数百亿欧元,仅边境城市马拉舍维奇就靠班列带动了大量就业和经济收益。
波兰作为中欧班列在欧洲的核心中转站,长期依托这一通道获取物流、仓储、贸易等领域的经济红利。数据表明,波兰的乳制品能够扩大对华出口。
正是依靠中欧班列将运输时间缩短到15天,比空运成本更低,比海运快一个多月。
而中欧班列中断首周,波兰物流行业损失便超千万欧元,欧洲多国汽车、电子厂商也因零部件断供面临停产风险。这条铁路已成为中波乃至亚欧大陆产业链的“生命线”。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曾在与王毅会晤前释放信号,意图以中欧班列为筹码,施压中方促使俄罗斯停止对欧盟东部边境的“混合行动”。
实际仔细看波兰的算盘很明确:用中欧班列做筹码,逼着中方去替他们向俄罗斯施压。但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将经济合作工具化,试图裹挟中国卷入地区安全博弈。
波兰算盘打得细致,但我方外长王毅亲赴波兰展开外交沟通,却是以“明牌”方式传递中方立场,明确指出中欧班列是中波乃至中欧合作的核心纽带,保持畅通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
很显然,中方表现的落落大方,中方既没有回避波兰的担忧,也没有答应对俄罗斯“施压”,而是直接把焦点拉回到双方的共同利益上。同时表示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中立立场,既不偏向任何一方,也拒绝成为任何国家的“战略代理人”。
不过既然见到了中方,又何来错过促进亲密的机会。
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在会见王毅时,特意提起二战那段往事,说自己作为历史学家,最懂 “中国当年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话听着是讲历史,实际上是在递台阶,希望跟中国妥善解决分歧、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台阶。
纳夫罗茨基还强调,波兰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今后也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波兰这一招打得精准,毕竟历史渊源确实是中波关系的重要纽带。波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等人都曾先后访问波兰,而波兰领导人也相继到访过中国。
当然波兰作为中东欧的门户,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据统计,约90%的中欧班列过境或抵达波兰,几乎所有驶自中国的列车都经由波兰进入欧盟。况且中波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在过去5年,中波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10%,在2023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20亿美元,可以说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多年位列波兰第二大贸易伙伴。
只得说,关闭边境甚至放出第四条防御公约,弊大于利的结果,波兰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
不过北约内部对波兰的激进行为态度不一。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表态支持波兰,并已派遣战机和部分武装力量进入波兰境内。但也有一些北约成员国担忧,过度介入可能引发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只得说,在现实利益压力面前,波兰最终被迫松口。而中波双方会后发布的共同文件显示,波兰同意跟中方共同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和畅通。
这一转变的背后,自然是波兰对自身利益的理性权衡。若持续封锁边境,不仅将失去中欧班列带来的经济收益,还可能在欧盟内部陷入孤立。
中方也理解波兰希望成为欧洲最大锂电池出口国的愿望,愿鼓励两国企业加强互利合作,而这一招就叫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王毅欧洲行最后一站!波兰总统:赞赏中国——直新闻
波兰启动北约第四条磋商,俄方回应——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