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吉林桦甸的田野,连片的鲜食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步入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新鲜采收的玉米经过清洗、蒸煮、锁鲜、包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桦甸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传统,将鲜食玉米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通过政策引领、全链打造、品牌赋能,推动产业实现“量质双升”,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回溯桦甸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便创新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历经数十年深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24年,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000公顷,集聚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突破1.4亿棒,形成了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后续升级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产业要升级,规划是先导。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桦甸市于2023年编制出台鲜食玉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同步配套土地、税收、资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提出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加工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2024年,当地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组建专业招商团队赴外精准推介,成功引进5家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为保障项目快速落地见效,桦甸市创新服务模式,专门成立鲜食玉米产业办公室,从项目审批、用地保障到投产运营,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驻企帮扶。截至目前,已有3家引进企业如期完成建设并正式投产。
今年,这3家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建设490公顷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加工塑封保鲜玉米2500万棒。其产品凭借先进的锁鲜技术和软糯香甜的优质口感,迅速赢得市场青睐,订单源源不断。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6年,3家企业的鲜食玉米产量将增至1亿棒;同时,还计划追加投资,上马玉米汁、玉米淀粉等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一根玉米”产出更大效益。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桦甸市始终把品质与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让鲜食玉米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市拥有甜糯玉米相关商标14个,其中“长白山湖”速冻甜糯玉米不仅斩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获评“吉林名牌农产品”;“臻粘”等品牌产品成功打开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市场,与50余家优质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畅销全国;桦甸市常山镇更是先后荣获“金农奖・2019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称号、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为桦甸鲜食玉米产业再添两张“国字号”名片。
如今,从种植规模化、加工集群化,到产品品牌化、产业融合化,桦甸鲜食玉米这一“黄金产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它不仅成为助推桦甸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图片来源 桦甸市委宣传部
责编姜岸松实习生杨子阔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