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洗澡时猝死,2年后女儿卖房,发现热水器里竟藏着父母遗书

分享至

卫生间里又闷又热,唯一的窗户因为年久失修,早就被木条钉死了。

杨雪跪在冰冷的瓷砖上,手里攥着一把老旧的十字螺丝刀,正费力地跟一颗生了锈的螺丝较劲。

这是父母留下来的老房子,而她眼前的,是那台夺走他们生命的燃气热水器。

买家要求交房前必须把这个废弃的玩意儿清理掉。

“咔哒”一声,最后一颗螺丝总算松动了。



雪用尽全力,一把将那块薄薄的铁皮外壳给拽了下来,扬起一片呛人的灰尘。

她捂着嘴咳了两声,探头往里看,里面是黑黢黢的管道和线路。

她伸手进去,想把一些脱落的碎屑给掏出来,指尖却触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不是冰冷的金属,也不是硬邦邦的塑料,而是一个用油布包裹着、方方正正的硬物。

杨雪心里“咯噔”一下,把它掏了出来。

油布包得很紧,一层又一层,像是生怕被水浸湿。

当她解开最后一层,看到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时,她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信封上,是她再熟悉不过的,父亲那苍劲有力的笔迹。

只有两个字——遗书。

这一切,要从两年前那个冰冷的冬夜说起。

01

两年前的岚州市,冬天来得特别早。

那晚的雪下得很大,警车闪烁的红蓝光芒,将老旧家属院里飘落的雪花映成了诡异的紫色。

警戒线外,围满了穿着厚棉袄、揣着手看热闹的邻居,他们交头接耳,不时朝着三单元二楼的那扇窗户指指点点。

“听说是煤气中毒,老杨两口子都没了。”

“作孽哦,多好的人啊,平时见面都笑呵呵的。”

“他家女儿呢?通知了没?这孩子可怎么受得了……”

张海峰,市刑警队的副队长,呼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

他刚刚从现场下来,那间不大的卫生间已经被技术队的同事们挤满了。

初步勘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门窗从内部紧锁,卫生间没有排风扇,窗户也关得死死的。

那台老掉牙的燃气热水器,型号老旧,管道也有些老化。



医的初步判断是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一场因为疏忽而导致的家庭悲剧。

“张队,”一个年轻的警员小跑到他身边,低声说,“死者女儿联系上了,正在从城南赶过来,估计还有半小时。”

张海峰“嗯”了一声,抬头看了一眼那个亮着灯的窗口。

他办过太多案子,见过太多生死,但每次面对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心里总会堵得慌。

不,这一次,是黑发人要来送白发人了。

半小时后,一辆出租车疯了似地冲到楼下。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单薄毛衣的年轻女人连滚带爬地冲了出来,正是杨雪。

她头发凌乱,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冲到警戒线前,就被拦住了。

“让我进去!我要看我爸妈!让我进去!”她嘶喊着,声音已经完全变了调。

张海峰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稳:“你是杨建国的女儿,杨雪吧?”

杨雪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皮衣里:“我爸妈呢?他们怎么样了?他们就是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晚上洗个澡早点睡,怎么会……”

她语无伦次,身体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张海峰看着她通红的眼睛,实在不忍心说出那个残忍的结论,只能沉默地、轻轻地摇了摇头。

就是这个动作,彻底击溃了杨雪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她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倒在冰冷的雪地里,发出了野兽哀鸣般的哭声。

那哭声,撕心裂肺,让周围所有嘈杂的议论声瞬间都消失了。

后来的一切,杨雪的记忆都是模糊的。

她只记得,自己被人搀扶着,签了一份又一份文件。

死亡鉴定报告上写着“意外事故”,派出所的户籍系统里,父母的名字变成了灰色。

案子结得很快,因为证据确凿,毫无疑点。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意外,就像每年冬天都会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悲剧一样。

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02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

岚州市的冬天又来了,只是杨雪觉得,今年的冬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

“杨小姐,这房子地理位置是没得说,就是房龄太老了,装修也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种风格。”

房产中介张哥嘬着牙花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在屋里走来走去,这里敲敲,那里看看。

“你看这墙皮,都有点返潮了。还有这卫生间,太小了,想做个干湿分离都难。”

杨雪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只是用手轻轻抚摸着客厅里那张老旧的实木茶几。

这是她爸爸杨建国亲手打的,用了快二十年了,边角都被磨得圆润光滑。



自从父母走后,这两年,她每个周末都会回来打扫一次,房子里的一切都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仿佛他们只是出了趟远门,随时都会提着菜篮子,笑着推门进来。

可她终究还是撑不住了。

丈夫的公司效益不好,每个月将近一万的房贷压得两人喘不过气。

这套老房子空在这里,每个月还要交物业费和取暖费,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张哥,您就给个实诚价,我急着用钱。”杨雪的声音有些沙哑。

张哥停下脚步,叹了口气:“杨小姐,我也知道你困难。这样,我尽力帮你找个爽快的买家,但这价格嘛……可能得比市场价稍微低一点,你看?”

杨雪点了点头,心里像是被针扎了一下。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家,是她关于父母所有的回忆。

但现实就是现实,回忆不能当饭吃。

送走了中介,杨雪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她二姨打来的。

“小雪啊,房子准备卖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一股过分的“热情”。

“嗯,二姨,有买家在看了。”

“卖了好,卖了好,你一个人也照看不过来。卖了钱啊,赶紧跟你老公再买套大点的,或者做点小生意,可别乱花啊。”

二姨的话听似关心,但杨雪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是滋味。

父母刚走那会儿,亲戚们还时常来往,可渐渐地,除了偶尔问问房子怎么处理,就再没什么人联系她了。

“我知道的,二姨。”她没什么力气地应付着。

“对了,你爸妈……当年就没留下点什么吗?他们那么节省的人……”

杨雪的心猛地一沉。

“二姨,他们走得太突然了,什么都没来得及交代。我要收拾东西了,先挂了。”

她没等对方再说话,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屋子里瞬间又恢复了寂静,杨雪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枯树枝,眼泪毫无征兆地就掉了下来。

爸,妈,你们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03

做出决定的那个周末,杨雪没让丈夫陪着,自己一个人回了老房子。

她要开始打包整理了。

这是一个比想象中要痛苦无数倍的过程。

她打开父母的衣柜,里面还挂着爸爸那件蓝色的工装外套,袖口磨得发亮,上面好像还残留着淡淡的烟草味。

旁边是妈妈最喜欢的那件红色羊毛衫,是她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的。

杨雪把脸埋进衣服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却只闻到一股樟脑丸和灰尘混合的味道。

她拉开床头柜的抽屉,里面放着爸爸的老花镜。

她记得,爸爸就是戴着这副眼镜,坐在窗边,一遍遍地看她上学时得的那些奖状。

柜子底下,还有一个小木盒,里面是妈妈的针线笸箩。

几根织毛衣的竹针上,还穿着一个没有织完的袖口,是她最喜欢的米白色。

她想起去年冬天,妈妈还打来电话问她:“雪啊,天冷了,妈再给你织件毛衣好不好?”

当时她怎么回答的?

她说:“妈,别织了,你眼睛不好,再说现在谁还穿手织的毛衣啊,网上买一件又不贵。”

电话那头,母亲沉默了许久。

如今,这件织了一半的毛衣,成了她心里永远的痛。

一件件物品,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那些曾经无比温暖的日常,此刻都变成了最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割在她的心上。

整理工作进行得极其缓慢,她舍不得扔掉任何一样东西,只能找来一个个巨大的纸箱,把所有东西都小心翼翼地装起来,贴上标签。

一下午的时间,她只整理出了一个房间。

在书房整理爸爸的书桌时,杨雪在一个抽屉的角落里,翻出了一沓旧报纸和几张水电费的缴费单。

她本来想直接扔掉,但一张夹在里面的宣传单却掉了出来。

那是一张印刷粗糙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面用夸张的红色字体写着“年化收益20%”、“保本保息”等诱人的字眼。

宣传单的背面,用圆珠笔写着一个手机号码,号码旁边,还写着一个“强”字。

杨雪皱了皱眉。

她知道父母一向很谨慎,从不相信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怎么会留着这个?

或许是谁硬塞给他们的吧。

她没多想,把那张宣传单随手和那些废纸一起,扔进了另一个准备回收的箱子里。

她太累了,身体累,心更累。

她只想快点结束这一切,逃离这个充满回忆,让她快要窒息的地方。

04

房子卖得很顺利。

买家是一对准备结婚的小年轻,看中了这里的学区,也没怎么还价就签了合同。

只是在交房前,对方通过中介提出了一个要求。

“杨姐,买家说别的都好,就是……就是卫生间那个旧热水器,看着有点不舒服。”中介张哥在电话里说得有些委婉。

杨雪的心猛地一揪。

她当然明白,任谁知道这台机器曾经引发过一场悲剧,心里都会有疙瘩。

“他们希望交房前,您能把它处理掉。”张哥补充道。

“好,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杨雪平静地回答。



挂了电话,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新家里坐了很久。

请工人来拆,不过是一两百块钱的事,可她偏偏不想。

或许是潜意识里,她觉得这是最后一件能为父母做的事了。

那个周末,她又一次回到了那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家。

她从储藏室里翻出了爸爸留下的那个红色工具箱。

箱子打开,里面各种扳手、钳子、螺丝刀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件工具的手柄都被磨得油光发亮。

杨雪拿起一把螺丝刀,仿佛还能感受到父亲手掌的温度。

小时候,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椅子腿松了,都是爸爸拿着这个箱子,像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他还曾手把手教她怎么用锤子钉钉子,怎么拧螺丝才最省力。

“丫头,记住,干活得有巧劲,不能用蛮力。”

父亲的话,好像还在耳边回响。

杨雪提着工具箱,走进了那间狭小的卫生间。

阳光从被钉死的窗户缝隙里挤进来,在布满灰尘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束。

那台白色的燃气热水器,就挂在墙上,安静得像一个巨大的白色墓碑。

它的外壳上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显得陈旧而又笨重。

杨雪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两年前,警察出具的那份调查报告里的几句话。

“该热水器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过长,内部阀门老化,且安装于密闭空间内,未按规定安装强制排气管,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排出……”

是啊,就是它。

就是这个该死的东西,夺走了她的一切。

杨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眼神变得坚定。

她搬来一张小凳子站上去,举起手中的螺丝刀,对准了机壳上的第一颗螺丝。

05

螺丝已经锈死了,和外壳凝固在了一起。

杨雪用尽了力气,脸都憋红了,那颗螺丝却纹丝不动。

汗水顺着她的额角滑落,滴进了眼睛里,又涩又痛。

她不肯放弃,换了个角度,用钳子夹住螺丝刀的握柄,借力使力。

“嘎吱——”

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后,螺丝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杨雪心中一喜,再接再厉。

一颗,两颗,三颗……

她像是和这台机器较上了劲,仿佛拆掉的不是一个废旧的电器,而是压在心上两年的巨石。

卫生间里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很快,她就觉得有些头晕目眩,身上那件薄薄的毛衣已经被汗水浸透。

当她拧下最后一颗螺丝时,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她用手一推,那块沉重的金属外壳,“哐当”一声巨响,掉在了地上,激起满地尘埃。

杨雪被吓了一跳,扶着墙壁大口地喘着气。

等灰尘散去一些,她探头往热水器内部看去。

里面是错综复杂的管道和线路,同样落满了灰尘,像是什么史前怪物的骨骼。

有些线路的绝缘皮已经老化脱落,搭在金属管道上。

她伸手进去,想把一些缠绕在里面的蜘蛛网和碎屑清理一下。

就在这时,她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个异物。

那东西藏在机器的最深处,被一根铜管挡着,触感冰冷,但又不像金属那么坚硬。

外面好像裹着一层油腻腻的布。

杨雪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什么?

她把手伸得更深了些,捏住那个东西的一角,小心翼翼地往外拽。

东西被卡住了。

她又换了个角度,费了半天劲,才终于把它从那些复杂的管道缝隙里给拖了出来。

借着从门外透进来的光,她看清了手里的东西。

这是一个用深绿色的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四四方方,大概有两本词典那么厚。

谁会把这种东西藏在热水器里?

杨雪的心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一种莫名的预感攫住了她。

她颤抖着手,一层一层地解开那块油腻的、散发着陈腐气味的油布。

里面,是一个被塑料袋套着的大号牛皮纸信封。

信封没有封口,但保存得很好,没有丝毫受潮的痕迹。

当杨雪的目光落在信封上那两个用黑色钢笔写下的字时,她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那字迹,苍劲有力,刻在她的骨子里,是她爸爸杨建国的亲笔。

上面写着——遗书。

这两个字,像两柄烧红的铁锤,狠狠地砸在了她的天灵盖上。

杨雪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手里的信封像有千斤重,她拿捏不住,“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她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双腿一软,顺着墙壁瘫坐在冰冷的瓷砖地上。

怎么可能?

意外……警察不是说,是意外吗?

怎么会有遗书?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猛地在死寂的卫生间里响了起来。

是中介张哥打来的。

杨雪呆呆地看着地上的信封,任由手机在身边不知疲倦地响着,屏幕的光亮在昏暗中一闪一闪。

电话自动挂断,铃声停止,可紧接着,张哥的微信语音请求又弹了出来。

杨雪像是被惊醒了一般,手忙脚乱地划开接听。

电话那头传来张哥带着些许焦急的声音:“杨姐,买家那边催了,问房子什么时候能腾干净?”

杨雪呆呆地握着手机,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