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党的优良作风坚定了各族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党的民族工作行稳致远。新征程上,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优良作风坚定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以发扬和传承优良作风赢得各族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注重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党的二大明确提出“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等要求。在党的初创期,一批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邓恩铭、向警予、乌兰夫等各族优秀青年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努力将真理火种播撒到中华大地,逐渐壮大革命队伍,凝聚了各族人民。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民族和宗教信仰,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宪法性文件形式对民族平等作出保障,得到了苏区各族群众的积极拥护。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留下了“彝海结盟”“单家集夜话”“半条被子”等历史佳话。1935年至1948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摒弃特权、扎根群众、朴素节俭、廉洁奉公,广泛汇聚起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拼版照片。左图:解放前,独龙族群众出行需要爬天梯(资料照片);右图:独龙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门去山上割猪草(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内教育,反对官僚主义。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整党,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时期,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1950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立下誓词碑,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成为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的生动见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恢复、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培育形成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新作风,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风气和氛围。这一时期,我们党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020年5月15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
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好民族地区“四个特别”干部队伍,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为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从锤炼党性上抓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需要从锤炼党性上抓作风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处理好公私关系。党员干部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坦荡做人、谨慎用权。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坚持从密切联系群众上抓作风建设。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以作风建设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群众当亲人,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在交心中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和睦相处,增进“五个认同”。要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使各族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权益得到保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出台的各项政策、各种措施,都要充分征求各族群众意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改进作风中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各族群众人心凝聚、精神相依,形成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作风建设。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作风建设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共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完成好。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做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工作。要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在增共识、聚人心、促团结上出实招、见实效,紧密结合主责主业,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民族领域面临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切实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作者系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海宁
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