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万安反对两岸统一,已向民进党申请携4人再访大陆,国台办回应

0
分享至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由于今年举办地点在上海,因此台陆委会已经证实,台北市政府已经提交关于台北市长蒋万安等人前往上海参加的申请。

有大陆网友表示对他的到来却并不抱多大期待,理由是虽然他坚持反“台独”,但同时也拒不接受“一国两制”,只希望大陆和台湾能够“保持现状”。

那么,民进党会批准蒋万安的申请吗?国台办又给出了哪些回应?

九三期间,民进党就阻挠岛内人士前往北京参加阅兵,因此这次“双城论坛”的开启,蒋万安的申请是否能够通过还是未知。更何况原本这次交流应该在七八月份举行,因为“大罢免”才推迟到了9月份,可见民进党从始至终都有些居心不良。



为此,在9月10日,当台北市通过抽签选出随团人员的名单时,民进党却堂而皇之地选择拒绝参加抽签,最终还是有4人被抽中。其中吴世正、曾献莹、柳采葳3人为国民党籍,张志豪为民众党籍。

与其说蒋万安即将开启的上海之行是一次城市交流,不如说,这是一场为其未来政治生涯量身定做的“首映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点,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为了让这场“登台”显得更加厚重,他甚至在踏上大陆之前,先绕道欧洲进行了一趟访问,精心为自己披上一件“国际化”的外衣。所有人都看得明白,这一系列操作的最终指向,是2028年那张更大的牌桌。

蒋万安最核心的政治资产,无疑是他的姓氏。这个姓氏既是通往大陆的钥匙,也是岛内政治的一副沉重枷锁。他的人生剧本,从10岁那年祖父蒋经国去世后,将名字从“章万安”改为“蒋万安”时,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这不仅是认祖归宗,更是政治角色的确立。



蒋孝严曾毫不含糊地宣示自己“永永远远是中国人”,立场清晰而坚定,到了蒋万安这里,身份认同变得更像一种可以调节的工具。他早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法律,用着英文名,刻意与政治保持着安全距离。

可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台湾从政,这恰恰反衬出,他如今对身份的娴熟运用,是深思熟虑后的政治抉择,而非自然的情感流露。他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员,懂得在不同场景下佩戴不同的面具。

面对大陆,他是可以沟通、血脉相连的“蒋家后人”;而在岛内,他必须巧妙地弱化这一背景,以应对“权贵世袭”的批评。这种游移和矛盾,被外界精准地形容为“薛定谔的中国人”——他的身份,取决于政治观测者的需要。

在传统的眷村票仓,这个身份能为他带来极高的支持率,可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它又会立即转化为被抵制和质疑的原罪。他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穿梭,最大化地收割着身份带来的红利,也小心翼翼地规避着它带来的风险。

如果说身份是蒋万安的道具,那么他的公开言论就是一套为不同观众精心设计的台词,这套台词的核心不是表达理念,而是进行风险对冲,为自己留出最大的回旋余地。

他的语言艺术,被形象地比喻为“走钢丝”。一头是蓝营的基本盘民意,另一头是大陆划出的红线。为了拿到前往上海的“入场券”,他必须向大陆清晰表态“反对台独”,这是满足国台办提出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交流基础的通关密码。

可一转身,为了稳固岛内的政治根基,他又必须高声宣示“反对‘一国两制’”,给岛内选民派发一颗“定心丸”。

当被问及核心的“九二共识”时,他的回应更是充满了模糊的智慧,比如那句“交流比对抗好,但统一不是选项”。这种话听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却回避了所有实质性承诺。



更有趣的是,在一次“城镇韧性演习”的场合,他抛出了“真正的团结是枪口不对内”的说法。这句台词显然是说给绿营听的,意在缓和对立,展现一种超越蓝绿的姿态。这种“既要又要”的姿态,虽然在政治精算上堪称完美,但也引来了不少批评。

部分网友直斥其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认为他只想占尽两岸交流的好处,却不愿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这恰恰是当前国民党普遍困境的缩影——总想左右逢源,结果常常是里外不是人。

蒋万安表演得越是卖力,就越反衬出他脚下这个舞台的空洞。双城论坛,这个曾经承载着两岸实质性交流的平台,如今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形式化。

自2010年以来,双方签署的42份合作备忘录,真正有效执行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交流的内容,也从具体的市政合作,退化到了象征性的“萌宠外交”——比如今年台北与上海动物园计划互换小熊猫。

就连论坛的吉祥物——两只牵手的熊猫,其寓意也从最初的“两岸同心”,被一些人解读为“强行牵手”,充满了政治算计的味道。当舞台本身都在衰败,演员的独角戏就显得愈发突出。

而大陆方面,则显得异常从容和冷静。国台办在回答关于“双城论坛”的问题是,特地提到了台湾各界人士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这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蒋万安一行,不能有立场上的模糊。



从这就能看出,大陆的战略重心,早已转向了更为宏大的层面:一手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另一手则牢牢掌握着主动权。蒋万安个人的政治秀,在这盘大棋面前,分量几何,不言而喻。

有趣的是,民进党当局在这场戏中扮演了一个尴尬的配角。他们先是声称“未收到申请”,后来又搬出“反对台独”作为回应,态度反复,进退失据。因为无论他们是阻拦还是放行蒋万安,都会陷入被对方操作的政治两难,怎么做都是输家。

蒋万安被一些人评价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功地利用了一个日渐空洞的舞台,为自己上演了一场关乎身份、语言和时机的个人政治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10月国民党主席选举前积累资本,并最终为那场终极之战铺路。

当历史的洪流成为真正的背景时,任何精致的个人独白都可能显得微不足道。历史给出的,往往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判断题。是顺应大势,还是被历史碾过,这或许才是所有演员在剧终前,需要真正看清的现实。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老腘的世界视角
老腘的世界视角
感谢关注,持续更新
89文章数 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