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和监狱不是交友场,人心隔肚皮,千万别交“损友”
家人们,今天必须给大家唠唠一个在看守所和监狱里特别重要的事儿——千万别随便交朋友!这可不是小事儿,真的有太多人因为在里面乱交朋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一次进看守所的人,心里那叫一个慌,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一看周围的人,好像都和自己一样“冤”,瞬间就生出同病相怜的感觉,甚至还想着在这儿交几个铁哥们儿。但咱可千万得记住,永远别低估人性的恶。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进看守所没几天,就跟同监室的人打得火热,称兄道弟,啥都聊,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家里的底儿全给掏出来了。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还有那些没被公安掌握的犯罪线索,全当成哥们儿间的秘密一股脑说了出去。
可别忘了,看守所里的人形形色色,不全是被冤枉的。有些人脑子转得比外面的人还快,一边跟你称兄道弟,一边把你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等到警方提审或者谈话的时候,就把这些信息当作立功的筹码交出去。你还当人家是好哥们儿,人家拿的可是你的“人头功”。在法律里,任何能帮警方锁定案件、找到新证据的信息,都可能成为对方立功减刑的关键。到头来,你随便说的一句话,就成了自己罪上加罪的证据。
还有一种情况更可怕。有些当事人在里面把家里的经济状况说得一清二楚,比如家里做生意,有点人脉关系之类的。结果室友一旦先取保、缓刑出去或者提前满刑了,就去联系你的家人。跟你家人说,自己在里面和你关系特好,你家里的情况都跟他说了,还说自己能出来是因为有关系、花了钱运作,现在可以友情价帮你家人把你弄出来。家人一听,想着这是自己孩子在里面的朋友,而且这人真出来了,肯定有点路子,就信以为真,把钱打过去,结果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之前就有个真实案例,连云港东海的高某,因为盗窃进了看守所。在里面他结识了唐某,两人聊得投机,高某就把家里的事儿,甚至妻子屁股上有颗红痣这种隐私都告诉了唐某。唐某刑满释放后,就冒充看守所工作人员,拿着模仿高某笔迹写的纸条,以给高某打点关系为由,骗高某妻子买烟、给钱。第一次得逞后,还想第二次诈骗,幸好高某妻子及时发现报警,才没让唐某继续得逞。
从法律政策角度来讲,《刑法》明确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在看守所、监狱里利用和他人交朋友获取信息来立功。
再看看《监狱法》,虽然保障了服刑人员的基本权利,但对于服刑人员之间的交往并没有特别细致的规范,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提高警惕。在看守所和监狱这种特殊环境里,大家因为相似的处境走到一起,很容易产生一种虚幻的亲近感。但这种感情往往缺乏真正的信任基础,很多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
要是家人还在里面,在寄信或者会见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讲清楚这些利害关系。在里面最好的“朋友”就是沉默,别随便跟别人聊案情,更不要暴露家里的财务经济状况。看守所和监狱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考验人性的地方。咱得时刻保持清醒,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别让一时的“义气”或者“亲近感”害了自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