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里希-科堡机床厂从上世纪20年代起步,专攻大型铣床和加工中心,产品卖到全世界,汽车航空领域都离不开它。
巅峰时候,订单堆积如山,员工上千人,流水线日夜转个不停。可好景不长,90年代全球市场变了天,日本的数控设备便宜又高效,美国那边自动化玩得飞起,这边管理层却有点掉队,没及时跟上数字化步伐,成本控不住,业绩直线下滑。
到1995年,厂子负债堆到340万欧元,按当时汇率算,差不多2500万人民币,供应商追着要钱,银行天天催,车间里机器闲置一大半,整个厂区像泄了气的皮球。
内部问题一大堆,旧生产线拖后腿,新技术研发跟不上,出口订单从东欧那边锐减,苏联解体后供应链乱套,卡车空跑回来,仓库钢材堆得发霉。管理层试着重组,找顾问出主意,可资金链断裂,尝试全砸水里了。债权人开会敲桌子,要求清算,厂子眼看就要关门大吉,小镇经济跟着遭殃,周边小厂也开始裁员,失业率蹭蹭上涨。
这种时候,只能对外求援了。1996年,美国因格索尔机床公司看中了这块肥肉,出面收购,注入现金,承诺带新技术进来。起初大家觉得有戏,美国工业底子厚,产品线能互补,市场份额说不定能抢回来。
收购协议签得快,资金到位后,部分生产线重启,订单小有起色,美国工程师过来改控制系统,仓库清旧库存,推销员四处跑,芝加哥总部发指令,科堡这边执行。可问题很快就冒头了,因格索尔自家产品和瓦尔德里希重叠太多,内部竞争白热化,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大家抢着咬,份额反而丢得更快。
管理上也出岔子,美国那边强势推行自家流程,忽略本地供应链,供应商不买账,交货延误,车间效率掉得厉害。员工流失严重,技工走人,维修跟不上,机器故障频发。
1998年,全球机床需求波动大,因格索尔母公司财务吃紧,高管开会争得面红耳赤,销售图表红线往下钻。科堡订单下滑,电话追款没人理,内部松散,决策拖沓。
到1999年秋天,因格索尔直接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传开,厂子彻底停摆,资产拍卖,设备低价甩卖。三年时间,从接手到倒闭,美国这手玩得太仓促,没深挖技术潜力,就图短期整合,结果两败俱伤。
六年空窗期,厂子荒着,草长满围栏,偶尔有买家来转悠,可没人敢接这烫手山芋。200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杀出重围,以1.2亿欧元全盘拿下股权。
这步棋当时遭了不少质疑,德国人担心东方企业管不好精密活,美国刚栽跟头,中国厂子凭啥行?可北京第一机床厂不是瞎来,早做足功课,看准了瓦尔德里希的核心技术,品牌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尤其亚洲需求正旺,汽车航空业离不开大型机床。
收购后,第一件事就是稳人心,全员留用,没裁一个德国员工,技术团队原班不动,管理层也保留。这点干得漂亮,避免了人心散了队伍就垮。接着注入资金,维修设备,升级生产线,重点抓高精密产品研发。
北京那边派工程师小组过去,联合本地团队,融合中德工艺,德国的装配精度配上中国的批量优化,软件界面简化,响应速度提一倍。培训班开起来,操作员学新系统,参数输入准了,切削误差小了,产品反馈好,客户验货时点头哈腰。
市场开拓也下功夫,亚洲展会频频亮相,模型摆摊,访客围着问,订单从上海印度那边涌进来。2006年,高速主轴装上,基础浇筑稳,产能翻番。仓库新钢材堆满,叉车忙活,标签贴得密。营收开始回暖,20%涨幅不小。
金融危机2008年砸下来,全球订单延误,北京总部顶上,支持视频连线,数据共享,库存优化,研发不停。实验室合金配方调,测试重来,碎屑扫干净,继续干。危机过去,需求反弹,电动车厂下单多,装配线加速。
四年磨一剑,到2009年,利润直奔1.7亿欧元,折合13亿人民币,这数字亮眼,员工增200多,总数5000人。出口欧洲顺溜,卡车过境,海关盖章快。客户现场看,机床稳,火花匀,合格率高。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路子对头,没急功近利,先稳后扩,跨文化合作管用,德国员工起初疑虑大,慢慢看到实效,配合默契。这收购不光救了厂子,还挖出新潜力,机床业全球博弈里,中国企业露峥嵘,靠实力说话,不靠运气。
收购十几年,瓦尔德里希-科堡彻底翻身,2010年自动化臂上岗,抓件准,传感器调位灵。培训扩围,模拟台练手,程序跑顺。营收破5亿欧元,庆功简单,杯子碰响。
亚洲深耕,越南重型磨床订单,船运封箱锁紧。2012年,数字化推开,物联网嵌机床,云端传数据,监控屏多格亮。维护响应快,备件换上,工具箱翻开。员工上手,触摸屏滑,指尖点图标,参数入准。
2015年,转型加码,航空钛合金加工,刀具切稳,冷却液控温。订单多样,精密活多。2020年疫情闹,供应链堵,港口等船,采购视频谈延期。防疫严,测温喷雾,口罩戴牢。生产调,远程改设计,标注准。恢复猛,需求爆,电动车部件急。2023年,营收12.5亿欧元,利润1.3亿欧元,厂区新楼起,玻璃墙闪,线流畅。
这成绩单硬气,北京第一机床厂战略准,看中技术底子,注入资金活水,管理融合不生硬。全球供应链稳,品牌重振,老厂新生。制造业里,中德合作成样板,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光买买买,还带管理带创新,扭亏为盈,规模扩,员工稳。
机床这行,精度是命根,市场是战场,中国凭产业链全,需求拉动,玩转了。德国精密传承,中国活力注入,双赢路子广。未来看,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国机床厂有底气,瓦尔德里希这案例,证明实力说话,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